但是最后都被秦國的鐵騎征服了,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秦滅六國走向大一統的順序吧。
1、揮師滅韓:秦王政十七年 公元前230年韓國在七國中為最小,而所處地位卻最重要。
它扼制秦由函谷關東進之道路,秦要并滅六國,必須首先滅韓,因而形成了秦韓兩國間的連續戰爭,經過秦國的多次打擊,韓的土地日漸縮小,韓于是向秦表示愿為藩屬。
前230年,秦王政派內史騰率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攻破韓國首都鄭(今河南新鄭),韓王安投降,韓國滅亡。
秦國遂在韓地設置潁川郡,建郡治于陽翟(今河南禹州)。
2、破趙逼燕:秦王政十九年 公元前228年秦滅韓之后,第二個目標就是趙國。
前229年,秦滅韓后第二年,秦軍乘趙國遭受旱災之際,兵分兩路,南北合擊趙都邯鄲。
王翦施行反間之計,用重金收買趙王寵臣郭開,大肆誹謗李牧等人,說他們要謀反,促使趙王將李牧殺害。
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趙軍,攻克邯鄲,俘獲趙王遷,占領趙國本土。
接著揮師北上,屯于中山 河北定縣,逼近燕國。
3、占領魏地:秦王政二十二年 公元前225年秦軍攻克燕都薊城后,把打擊的矛頭指向了魏國。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兒子王賁率領10萬大軍去攻打魏國。
王賁看到大梁城地勢較為低下,又離黃河、鴻溝不遠,遂令秦軍開渠,將黃河、鴻溝之水引至大梁城下。
三個月后,城垣崩塌,秦軍攻入大梁。
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殺,魏國滅亡。
4、大舉伐楚:秦王政二十三年 公元前224年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軍攻楚。
李信輕敵冒進,先勝后敗。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親請老將王翦,令率60萬大軍伐楚。
大破楚軍于蘄南,殺楚將項燕,占領楚國大片領土。
公元前223年,王翦與蒙武合攻楚都壽春,俘獲楚王負芻。
次年王翦又率軍渡過長江,平定了楚國的江南地區,降服百越之君。
楚國宣告滅亡。
5、攻破燕國:秦王政二十五年 公元前222年秦軍逼近燕國,引起燕、代一片恐慌。
燕國的太子丹收容秦國叛將樊于期,并通過燕國勇士田光結識了刺客荊軻,企圖刺殺秦始皇,但荊軻未能殺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對燕國的憤怒。
公元前226年,秦軍攻占燕都薊城 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遼東。
6、吞滅齊國:秦王政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賁率秦軍從燕國邊界南下進攻齊國。
王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沒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況下,猝然攻入齊都臨淄 山東淄博。
齊王建入秦投降,齊國也被納入秦國的版圖。
戰國七雄簡介: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后,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
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在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國國力最強。
除秦國以外,其余六國均在崤山以東。
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6694-0.html戰國時期七雄指的是哪些個國家?它們被秦消滅的順序是什么?歷史真相是什么?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