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說《水滸傳》中的吳用是作者自己,也無從進行比較而得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
但是,假若僅從吳用這個文學形象來看,恐怕《水滸傳》的作者不會以此自喻。
假若作者把自己比作吳用,那就等于自敗人品,自毀形象。
這是為什么呢?1、吳用心機很深,實乃心機婊一枚吳用很有點諸葛孔明的架勢,計出多端,算無遺策,堪稱梁山第一軍師,《水滸傳》第一智謀之士。
但是,有兩件大事,吳用似乎都失算了。
第一件大事,便是晁蓋智取生辰綱。
施耐庵的這個回目,似乎與內容不相一致,有文不對題的嫌疑。
因為,吳用的計謀顯得很拙劣,竟然被何清這個市井賭徒給識破了,根本就談不上智取生辰綱。
卻說何清在安樂村酒店幫店家登記住宿時,見到了七個販棗客商,一眼就認出了其中一人就是東溪村保正晁蓋。
吳用是晁蓋的發小,凡事都相互商議計較,一定知道晁保正最愛結交江湖人士,只要有人前來投奔,一般都是來者不拒。
何清曾經到過東溪村,當然認得晁蓋了。
但是,吳用卻沒有考慮到這個因素,很輕易的將晁蓋暴露了。
白日鼠白勝一大早便挑了擔酒出門,店家問他挑的是什么,白大郎答道是一擔醋。
這事,又被何清遇見了。
后來,黃泥岡事情傳開,何清前后稍微一聯想,黃泥岡七個棗客不正是出現在酒店中的晁蓋等人嗎?那個挑了擔醋的漢子,不就是白勝嗎?吳用智取竟然如此破綻百出,難道是他的智謀不行嗎?假若吳用的智謀不過如此,《水滸傳》的作者也不會把自己比作無用了。
其實,智取生辰綱的智就體現在吳用巧妙的暴露了晁蓋,巧妙的幫助官府破了案。
吳用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要逼迫晁蓋上梁山。
此前,吳學究自告奮勇前往石碣村,在說服三阮參加劫案行動的同時,特意打探了水泊梁山的情況,早就做好了上梁山的準備。
得到宋江報信后,吳用也早就將打包了行裝。
宋江轉過身去,吳用便帶著劉唐,押著五六擔生辰綱立即上路,前往石碣村。
這等心機,晁蓋根本就沒有絲毫懷疑。
不僅晁蓋沒有懷疑,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無論金圣嘆、李卓吾等高人也沒有識破吳學究的心機。
這段另有所指的智取故事,還被收錄到中學課本里。
另一件大事,則是梁山傳假信救宋江。
這封假信也是吳用故意筐瓢,讓江州官府識破,然后逼晁蓋下山劫法場救人。
因為,吳用犯的錯誤是常識性的,好比現在用名片,誰也不會在做了主管之后,把剛剛入職時的片子遞給客戶,吳用竟然用了蔡京在翰林院時的圖章,此時,蔡京已經是太師了,級別相差實在是太懸殊了。
但是,吳用卻只承認一處差錯,說是父親給兒子寫家信不該使用圖章。
晁蓋在梁山上不思進取,這就是在混吃等死,一心想上梁山的吳用非常擔心,這樣下去,遲早要被消滅。
于是,逼迫晁蓋大鬧江州,宣布與官府為敵,這才能夠讓梁山壯大起來。
事實證明,吳學究的選擇是正確的。
正確歸正確,但此人的心機實在是太深了,誰愿做這等心機婊呢?2、吳學究心狠手黑,遭到作者無情詛咒這件事情就是李逵斧劈小衙內。
為誆騙朱仝上梁山,吳用設計,把滄州知府四歲的孩子從朱仝身邊盜走。
書中說:李逵拿些麻藥抹在口里,直抱出城來。
這是梁山慣施的黑手,是孫二娘、李立這等黑店老板謀財害命的勾當,早就已經不用了。
吳學究卻拿來拐騙小孩,施耐庵這是在說吳學究比江湖黑店的手段還黑。
李逵把小衙內抱到郊外,在樹林里一斧子劈開了他的小腦袋。
可憐一個四歲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就這樣慘死在了吳學究的毒計之下。
后來,朱仝不能原諒李逵,吳用還聯手雷橫推卸責任,勸說:皆是宋公明哥哥將令分付如此。
宋江想讓朱仝上梁山,這倒不假。
但是,計謀一定是吳用出的,吳學究罪責難逃。
《水滸傳》中,吳用設計殺小衙內是有大背景的。
施耐庵特別交代,朱仝因為不忍雷橫老母親無人照顧,便在押解途中私自放走了插翅虎。
走了雷橫,朱仝投案自首,承擔了責任,被刺配滄州。
美髯公私放過晁天王,幫助宋江逃跑,這兩件事都是朱仝出于個人義氣,也是朱仝的私心所致。
但是,放走雷橫,則不僅是義氣,也是孝悌的勾當。
所以,施耐庵說,朱仝帶著小衙內去看河燈的那天,恰逢時過半月之后,便是七月十五日,——盂蘭盆大齋之日。
所謂盂蘭盆大齋之日,講的就是救母脫離苦難的事情,是朱仝放雷橫故事的注腳和寓意。
吳用設計,以殘忍的手段害朱仝,是要受到報應的。
盂蘭盆節前半個月,則是七月初一,中國的鬼節。
傳說這一天,地獄解脫鬼的鎖鏈,放風半個月。
在這半個月中,在世的親人祭奠先人,講的也是孝悌。
七月十五盂蘭盆節這天,地獄又把鬼戴上鎖鏈,結束放風。
施耐庵以此作為吳用使李逵劈殺小衙內,給他人制造苦難,到了盂蘭盆節,吳用將被鎖拿,罪下酆都。
施耐庵在九天玄女廟故事中,隱喻吳用與宋江同觀天書,宋江罪下酆都,吳用也跑不掉。
如此吳用,施耐庵能說的是自己?3、施耐庵足智多謀嗎?關于《水滸傳》的作者問題,還是比較一致的認可了施耐庵就是這部書的作者。
但是,施耐庵就是江蘇白駒場的施彥端,或者說,施耐庵是江蘇人這個幾成事實的結論,則又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綠野老道無比較贊同施耐庵不是施彥端,也不是江蘇人這樣的觀點。
按照錢塘施耐庵的說法,《水滸傳》的作者應當是浙江杭州人。
由于籍貫的大遷徙,便牽扯出一系列問題,其中與本回答最相關的一條,就是施耐庵是否參加過元末張士誠的起義。
假如把施耐庵說成是江蘇人,那么,此人就有可能成為傳說中做過張士誠幕僚,也有可能與張士誠手下戰將卞元亨是表兄弟關系。
既然是幕僚,施耐庵也就與《水滸傳》中的吳用又幾分相似了,都是義軍中的智囊。
但是,這件事情說的是施彥端,而不是真正的施耐庵。
寫《水滸傳》的施耐庵是不是智囊,還真的值得推敲。
據說,朱元璋立國后,屢次征召施耐庵,但施耐庵卻拒絕出仕。
朱洪武之所以三番兩次的請施耐庵,是因為此人是劉伯溫的好友,當然也就是足智多謀之人了。
《水滸傳》中的吳用,計謀多段,簡直就是賽諸葛、比伯溫的存在,施耐庵以此自比,似乎也印證了朱元璋征召這回事。
但是,這則傳說,綠野老道并不認可。
朱元璋建國后殘殺武將,猜忌謀臣,李善長、胡惟庸、劉伯溫等人都沒得到善終,又何必要征召施耐庵呢?假若是擔心施耐庵智謀過人,朱元璋忌憚他搜羅張士誠舊部造反而要引其入彀,然后再加以殘害。
那么,施耐庵還能在幾番拒絕后全身而退,得終天年嗎?所以,即便是能夠鎖定施耐庵就是《水滸傳》的作者,他的經歷也是值得懷疑的,是否做過張士誠的幕僚以智謀見長,且引其朱元璋的關注,都是一個大大的疑問。
既然是疑問,也就不能肯定的說施耐庵把自己的多智寫進了《水滸傳》中,以吳學究自喻了。
而且,從《水滸傳》所體現的思想來看,施耐庵絕不會像吳用那樣,心機很深,手段毒辣。
更不會寫自己反人倫殺無辜孩童,詛咒自己下地獄。
關于《水滸傳》的作者問題,施耐庵究竟是不是施彥端,他的經歷如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學術問題,這一篇問答是絕對講不清楚這個疑點的。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6594-0.html施耐庵水滸傳中的吳用,是不是施耐庵寫的自己?歷史真相是什么?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