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古時以琴瑟來比喻夫妻,故喪妻稱斷弦,再娶稱續弦。
這個詞的來源,一說與春秋時代著名鼓琴演奏家俞伯牙(即彈奏高山流水的那位)有關,一說與漢武帝劉徹有關。
相傳,春秋時期俞伯牙善于鼓琴。
其妻極為贊賞他的琴技,常讓俞伯牙彈琴給她聽,夫妻感情恩愛,伉儷情深。
后伯牙妻重病,臥床不起。
盡管伯牙請遍名醫,悉心照料,但是妻子的病依舊不見好轉。
眼看妻子的病一天比一天加重,俞伯牙心急如焚。
突然有一天妻子精神好轉(其實是回光返照),說想聽丈夫撫琴一曲。
俞伯牙忙取琴調弦,錚錚淙淙地彈奏起來,好讓病中的妻子從自己美妙的琴聲中得到歡快和慰藉。
聽了俞伯牙彈奏的琴音,妻子果然精神大好。
俞伯牙為了讓妻子趕緊好起來,便彈了一曲又一曲,不敢停歇;當他彈得雅興正濃時,突然崩一聲,琴弦斷為兩截。
就在這當兒,妻子也不呻吟了。
俞伯牙急忙丟下拔子,跑到床前一看,妻子已經咽氣了。
伯牙抱頭痛哭了一陣后,就招呼家人料理后事,從此再不彈琴了。
一年后,俞伯牙地一位朋友為他介紹了一門親事。
因俞伯牙還沉浸在亡妻之痛中,本不打算再娶了;可經不住眾人的勸說,只好勉強答應先去女方家相看后再定。
沒想到這一看不要緊,俞伯牙竟然對那個姑娘一見鐘情;而對方也因俞伯牙才華橫溢,有意嫁他為妻。
但她提出一個條件,要先聽俞伯牙為自己彈琴一曲,才肯嫁給他。
俞伯牙回家取來那張斷了一根琴弦的琴,拆去一直沒心思接的斷弦,續了一根新弦后,為姑娘彈奏起來。
那一曲曲悠揚動聽的雅韻,一會兒如高山流水,一會兒如碧空飛云,真是出神入化,一派仙樂。
大家聽得似癡如呆,琴聲停后好一陣才醒轉,接著就是一陣喝彩聲。
就連一向拘謹的閨秀,也情不自禁地拍起了巴掌。
當下答應了這門婚事。
這個故事傳開之后,民間便開始用續弦指喪妻再娶了。
還有一個說法:據《漢武外傳》當中記載,漢武帝用的弓弦斷了之后,以鸞膠續之,弦后來變得異常堅固,一直沒被拉斷。
后來人們便稱男子續娶為續弦、續膠或鸞膠再續。
劉兼的《秋夕書懷呈戎州郎中》詩:鸞膠處處難尋覓,斷盡相思寸寸腸。
這里的鸞膠,就是續娶的意思。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6209-0.html解密:中國古時候喪妻再娶為何又被叫做續弦?歷史真相是什么?是真的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