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灃 載灃作為溥儀的父親,大清朝末期最有權勢的王爺,他進行過三年的改革行動,仍沒有使大清有起色。于是,后世人都對載灃的評價是書呆子,只會舞文弄墨,對國家大事一點不都理解。其實載灃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他所" />
愛新覺羅載灃簡介
載灃于1883年,出生于醇親王府中,是醇親王的第五個兒子。載灃同父異母的二哥就是后來的光緒皇帝,是過繼給同治帝為嗣。
載灃七歲的時候,就繼承了其父的爵位,封為醇親王。1901年,載灃年滿十八,就前往德國去處理德國大使在京被殺一事。
1908年,因為光緒皇帝沒有生出過兒子,所以就打算讓載灃的孩子溥儀當皇帝,載灃當監國攝政王。自此開始了,載灃為期三年,卻因阻力重重而毫無起色的改革活動。
1910年,載灃遭到汪精衛等人的暗殺,僥幸逃過一命后。發現,天下真的大亂,南昌起義打響,載灃明白大勢已去,故退位讓賢,自己回醇親王府頤養天年。
載灃在自家府邸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偶爾逗一逗孫子孫女。對于外界的政治活動,一點都沒有興趣。載灃活了整整68年,經歷了清末,民國,新三大歷史變遷的時代,于1951年,在醇王府逝去。
載灃為什么不殺袁世凱
愛新覺羅載灃,在近代史上是一個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因為他可以說是清朝在最后三年即1908至1911年之間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當時的皇帝是他的長子,年僅三歲的宣統帝溥儀,載灃擔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替年幼尚不能處理政事的溥儀治理國事。載灃在攝政王這個位子上曾經也努力過,想要挽救清朝的命運,當時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這里面的原因,除了歷史的潮流不可逆這個原因之外,載灃沒有趁機殺掉袁世凱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1908年11月14日,載灃的哥哥也就是光緒帝載湉突然駕崩,因為光緒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八歲,沒有留下子嗣。于是在權傾一時的慈禧太后的一手策劃下,決定讓載灃的長子溥儀繼位。因為但是溥儀還只是一個三歲的孩子,不能親政,于是便任命載灃為監國攝政王,代替溥儀處理政事。
在當時的朝野中,袁世凱的勢力是最龐大的,他擔任的是軍機大臣的職位,可以說是手握軍事大權,而且朝中黨羽眾多,這對清朝的安危成了很大的威脅。另一方面,袁世凱曾經出賣過他的哥哥光緒帝大力支持的戊戌變法的人,因此光緒帝對袁世凱也是非常憤恨的,基于這些原因,載灃決定誅殺袁世凱。
但是卻遭到了另一重臣張之洞的反對,他認為光緒皇帝剛剛駕崩,現在誅殺舊臣是不吉利的,而且袁世凱在朝中的勢力和威望都很大,任何時候殺了他可能會引起朝廷的混亂。載灃覺得他說的有理,但是又實在擔憂于袁世凱的勢力,猶豫了很久之后,他最終并沒有殺掉他,而是以他需要養病為由,罷免了他的職務。就這樣錯過了除掉袁世凱的機會。
雖然說就算除掉了袁世凱或許也不能阻止清朝的滅亡,但是可能會對當時的政局產生重大的影響,歷史可能也會改寫了。但是這終究只是假設,歷史是不可能重來的。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4860-0.html【醇親王載灃】醇親王載灃簡介 載灃為什么不殺了袁世凱?真相究竟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