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t天堂网 手机版,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4399,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文化

宋廷優(yōu)待士大夫之謎:ldquo;刑不上大夫rdquo;是后世誤讀是怎么回事?

來源: 責編: 時間:2023-12-12 17:01:25 219觀看
導讀   一位開國皇帝在太廟里立下誓碑,命令子孫為皇帝者,要優(yōu)待前朝宗室之后裔,且不得濫殺士大夫與上書言事之人,否則天必討滅之。反映出這位統(tǒng)治者胸懷之寬厚,執(zhí)政之仁慈,這在五千年歷史中幾乎是空前絕后的。宋太祖

  一位開國皇帝在太廟里立下誓碑,命令子孫為皇帝者,要優(yōu)待前朝宗室之后裔,且不得濫殺士大夫與上書言事之人,否則天必討滅之。反映出這位統(tǒng)治者胸懷之寬厚,執(zhí)政之仁慈,這在五千年歷史中幾乎是空前絕后的。宋太祖會做這件事嗎?如果太祖沒有做過,那么又是誰精心編造了這個“太祖誓碑”的故事呢?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據(jù)宋葉夢得《避暑漫抄》記載,宋太祖于建隆三年(962)曾密鐫一碑,立于太廟寢殿之夾室,謂之誓碑。平時門鑰封閉甚嚴,誓碑用銷金黃幔遮蔽,任何人不得入觀。規(guī)定太廟之門于四季祭奠和新皇帝即位時方可開啟,皇帝謁廟禮畢,必須進入夾室恭讀碑上的誓詞。屆時只有一名不識字的小黃門跟隨,其余人員皆遠立于廟庭中,不敢窺視。皇帝行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誦,然后再拜而出,群臣及近侍都不知所誓何事。北宋各代皇帝皆如此相承行事,按時禮謁,恭讀在心,沒有泄漏。直到北宋末的靖康之變,宋廷罹難,京城被劫,太廟中祭器都被金人席卷而去,大門洞開,人們方得一睹此碑尊顏。誓碑高約七八尺,闊四尺余,上刻誓詞三條:一為“柴氏(后周宗室)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于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二為“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三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宋史·曹勛傳》載,靖康末(1126),北宋為金所滅,武義大夫曹勛隨徽宗北遷,被扣留在金國的日子里,徽宗囑托曹勛日后若有可能回南方,讓他轉告高宗說:“藝祖(宋太祖)有誓約藏之太廟,不殺大臣及言事官,違者不祥。”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也載:徽宗“又言藝祖有誓約藏之太廟,誓不殺大臣及言事官,違者不祥。”王明清《揮鏖后錄》卷一也有相同記載。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宋廷優(yōu)待士大夫之謎:刑不上大夫是后世誤讀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首先,宋太祖的為人應與此誓碑的內容真實性有很大關系。太祖雖出身行武,卻酷愛讀書。他隨周世宗打淮南時,有人揭發(fā)他私載貨物達數(shù)車之多,檢查下來,主要是書籍數(shù)千卷,這應是他比較重視讀書人及文官的原因之一。當然宋代重文抑武的主要目的是出于對武將防范的需要,他曾對趙普說:“五代方鎮(zhèn)殘虐,人民深受其害。我讓選干練的儒臣百余人,分治大藩,即便都是貪濁,也抵不上一個武將。”因為文臣不會很大地危及政權,而對其寬大仁厚可收買人心,這實在是他能進一步鞏固統(tǒng)治的英明之處。同時,太祖在平定南方各政權的過程中,堅持不殺降王,如平定后蜀,召其國君孟昶入京,有大臣密奏,請擒殺其君臣,以防生變。太祖批道:“汝好雀兒肚腸!”清趙翼《廿二史札記》有“宋初降王子弟布滿中外”記載此事頗詳,這在歷代開國皇帝中是少見的。宰相趙普好幾次在太祖面前說起以前不善待自己的人,意欲加害。太祖卻回答:“倘若在凡俗塵世都能認出日后的天子宰相,那人人都去尋找了。”其后,趙普再也不敢在太祖面前提起類似話題。還據(jù)說,太祖即位之初,見一宮嬪抱一小兒,經(jīng)問知是周世宗之子。太祖問左右大臣如何處置,趙普等主張?zhí)幩溃嗣涝谂元毑徽Z。太祖說:“即人之位,殺人之子,聯(lián)不忍為。”潘美才說:“我與陛下曾同為周世宗之臣,勸陛下殺之,是負世宗;勸陛下不殺,陛下必定懷疑我。”太祖當即判給潘美為養(yǎng)子,后不再過問。宋太祖似乎可謂寬厚之君主,其豁達和自信,往往高人一籌。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其次,還應考察太祖誓碑的內容與宋代所執(zhí)行國策之間的關系,從中也能透露出有關情況的可靠性如何。趙翼《廿二史札記》有“宋待周后之厚”談到,宋太祖登極,遷周恭帝母子于西京,易號鄭王,造周六廟于西京,命周宗正以時祭享,并派官員祭拜周太祖、周世宗之陵。建隆三年(962),遷鄭王至房州。開寶六年(973),鄭王過世,此距禪位已14年,而宋太祖仍素服發(fā)哀,輟朝十日,謚號恭帝,葬周世宗陵之側,曰順陵。宋仁宗時,詔取柴氏譜系,于諸房中推最長者一人,歲時奉周祀。尋錄周世宗從孫柴元亨為三班奉職,又詔每郊祀錄周世宗子孫一人。至和四年(1057),遂封柴泳為崇義公,給田十頃,奉周室祀,子可襲封,并給西京周廟祭享器服。宋神宗時,又錄周世宗從曾孫柴思恭等為三班奉職。宋徽宗時,詔柴氏后已封崇義公,再官恭帝后為宣教郎,監(jiān)周陵廟,世為三恪。南宋時,高宗、理宗諸朝也時有封柴氏襲崇義公之爵。可見,柴氏之受封賞幾與宋朝相始終,宋廷如此優(yōu)待亡國之后裔,這在其他朝代是少有可比的。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一般認為,宋太祖及其后繼者,確實比較嚴格地遵守著不殺大臣和言官這條誓言,對臣下較為寬容,和各朝相比,誅殺很少。慶歷三年(1043),范仲淹曾由衷地贊嘆道:“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范仲淹年譜》)。由此,長期以來史學界對上述誓碑的記載深信不疑。對個別皇帝屠戮大臣之事,往往以違背“祖宗誓約”之語評論之。還有學者認為,北宋出現(xiàn)的冗官現(xiàn)象,也與誓碑規(guī)定的優(yōu)待士大夫政策有關。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1986年,學者杜文玉發(fā)表《太祖誓碑質疑》一文,經(jīng)過詳盡考證后認為,關于“誓碑”之事純屬子虛烏有,是根本不存在的。首先,葉夢得的有關記載證據(jù)不足。靖康之變時,他不在京城,誓碑之內容并非他親眼所見。建炎元年(1127)七月,曹勛自金國返回南京,數(shù)月后葉夢得才調任京官,他應該是從曹勛處得到這個相關消息,再加上社會傳聞,遂撰成上述故事。其余諸書中,《揮鏖后錄》成書最早,其在記錄誓碑內容后,進一步指出:“太祖誓言得之曹勛,云從徽宗在燕山面喻云,爾勛南歸奏知思陵(宋高宗)。”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的記載應來自此書,《宋史》編纂時則參詳《系年要錄》。可以說,凡關于此事的記載,莫不在曹勛南歸之后,此前竟無一點蛛絲馬跡。如果說北宋百余年誓碑內容由于保密嚴格而沒被泄漏,那么靖康之變后太廟“門皆洞開,人得縱觀”,此事的消息來源就不應只是單方面的。然而事實正相反,曹勛南歸為此消息的惟一來源,而在《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宋史·太祖本紀》等重要史料及相關文人筆記中都毫無蹤影。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再從史實方面看,誓碑規(guī)定優(yōu)待柴氏子孫。太祖剛即位,就把周恭帝母子遷往西京洛陽,洛陽經(jīng)五代戰(zhàn)亂時已殘破蕭條。而在立碑那年更是將其母子由洛陽遷往房州,房州位于今湖北房縣,地處大巴山區(qū),不但遠離東京開封,且偏僻荒涼人煙稀少。到開寶六年,周恭帝柴宗訓正值二十歲之青春年華,就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去了。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太祖要子孫“不殺大臣及言事官”,理應身體力行。然而查閱《宋史·太祖本紀》、《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等的記載,其在位十幾年中并不少殺大臣,總計有八十八人之多。其中,謀反罪二十二人,坐贓罪二十五人,失職罪三十三人,其他八人,上至樞密直學士、殿前都虞侯、州刺史,下至監(jiān)察御史、縣令等,皆有被殺者,太祖是北宋諸帝中殺臣子最多者。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另外,誓碑的收藏方式也過于奇特,這種能平抑輿論、安定人心而有利于鞏固統(tǒng)洽的誓約內容完全可以公開,以顯示統(tǒng)治者的仁德寬厚,達到收買人心的效果,讓士大夫們感恩戴德,忠心維護趙氏的江山,這樣的好事何必隱藏得如此神秘?宋徽宗北遷金國,備受蹂躪和屈辱之后,卻還牢牢記得誓碑中不殺大臣和言事官的內容,千方百計地要人轉告遠在千里之外的高宗,這也實在有點違背常理。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高宗如真的通過曹勛了解此事,就應該遵守祖宗遺命,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建炎元年七月,腰斬右諫議大夫宋齊愈;八月,殺太學生陳東和上書人歐陽澈。建炎三年四月,斬中軍統(tǒng)制吳湛;七月,殺御營軍官范瓊。紹興年間,共誅殺大臣十人,最喪心病狂的,莫過于殺害岳飛父子之案。如此大開殺戒,哪里談得上半點祖宗“誓約”的約束。那么,此事是如何作偽的呢?杜文玉推測,當時國家殘破,人心浮動,為了改變這種離心離德的紊亂局面,獲取士大夫們的擁戴,高宗出于此籠絡人心的政治需要,協(xié)同曹勛特別構思杜撰了這一故事。其冠以祖宗遺命的外衣,宣傳趙氏的深恩厚澤,以進一步迷惑士大夫。最后,高宗確實通過這一手段,拉攏到主和派、主戰(zhàn)派眾大臣,取得大批士大夫的擁戴,初步穩(wěn)定了局勢。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也有學者反對將其全盤否定,認為誓碑的有無雖然沒有更多的史料可以證明,但也沒有完全否定的依據(jù)。宋廷禮遇后周宗室后裔應大致不差。北宋優(yōu)待士大夫,不輕易誅殺大臣也是事實。太祖在位時主要因謀反和貪污受賄罪處死過一批官吏,這是開國初期整頓吏治所必需的。《宋史·太祖本紀》記載當時嚴加懲治貪官污吏,贊他:“繩贓吏重法,以塞濁亂之源。”趙翼《廿二史札記》中“宋初嚴懲贓吏”條也謂:“宋以忠厚開國,凡罪罰悉從輕減,獨于治贓吏最嚴。蓋宋祖親見五代時貪吏恣橫,民不聊生,故御極以后,用重法治之,所以塞濁亂之源也。”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宋代重文抑武,以文臣駕馭武將的國策是毋庸懷疑的,這就反映出其存在重用且優(yōu)待文臣的一些祖宗家法,并被歷朝皇帝所認真執(zhí)行。上引范仲淹在慶歷年間的言論,《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就應如何處置一大臣之事而起,范仲淹主張免死而寬宥之,富弼不同意,所以范質問道:“祖宗以來,未嘗輕殺臣下,此盛德之事,奈何欲輕壞之?”侯延慶《退齋筆錄》載,在神宗陜西用兵失利,準備斬一漕臣之時,宰相蔡確說:“祖宗以來,未嘗殺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始。”《宋史·呂大防傳》也載,哲宗朝,宰相呂大防說:“自三代以后,惟本朝百二十年中外無事,蓋由祖宗所立家法最善,臣請舉其略。……前代多深于用刑,大者誅戮,小者遠竄。惟本朝用法最輕,臣下有罪,止于罷黜,此寬仁之法也。”此外,《長編》卷四九五,大臣曾布有類似言論;《宋史·章惇傳》,宋哲宗也有類似說法。這一祖宗家法,一方面激發(fā)著文臣士大夫的愛國熱忱,一方面也使一些掌權的文臣無所顧忌,有的甚至橫行不法。當國家和君主利益受到威脅及損害時,統(tǒng)治者是可以將家法放在一邊而開殺戒,因為家法“不殺”不等于絕對不能殺,然而誅殺大臣確實不是北宋統(tǒng)治國策的主流。因此,即使沒有太祖誓碑,與碑文類似的祖宗家法的有關誓約,看來還是存在的。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以上面分析而言,不同意見的雙方都能拿出一定的理由,但又都沒有確鑿的證據(jù)。對待宋代政治史上這件舉足輕重的大事,只有取審慎的態(tài)度,作進一步的研究。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宋真宗即位之初,尚能廣開言路,銳意進取,勤政治國,社會經(jīng)濟有所發(fā)展,出現(xiàn)了咸平年間的小康局面。但與遼訂立“澶淵之盟”后,以納歲幣求茍安,施政方針也日益保守,且崇道信佛,勞民傷財。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一國君臣有如一群患有臆想癥的精神病人,共同演繹了幾場“天書”、“封禪”之類的迷信鬧劇。其中一些神秘細節(jié)的具體操作過程,將永遠是宮廷歷史之謎。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澶淵之盟后,宋真宗趙恒心情一直不好。原來想到世人對其父宋太宗皇位合法性問題的非議,及對自己替代兄長繼承皇位問題的種種看法,心里就一肚皮的不高興。此時資政殿大學士王欽若又告訴他:“城下之盟,《春秋》所恥。陛下以萬乘之尊而與遼國立城下之盟,難道還有比這更可恥的嗎!”真是舊患未除,又添新恥,真宗心里就像吃了一只蒼蠅,說不出來的窩囊和憋氣,心病不輕。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王欽若揣摩到皇帝的心事,也為了印合真宗好大喜功的心理,提出:“只有封禪泰山,才能鎮(zhèn)撫四海,夸示外邦。”真宗聽了果然心動。而后,王欽若又告訴真宗:“自古都是先有‘天瑞’,帝王才行封禪之舉,那么怎么求得‘天瑞’呢?難道伏羲時真有所謂河圖洛書嗎?不過是圣人以神道設教罷了。天瑞雖非人力所為,但只要皇上深信而崇奉,以明示天下,則與天降祥瑞無異。”真宗又去問秘閣直學士杜稿:“河圖洛書是怎么回事?”杜稿隨口回答:“就是所謂‘龍馬負圖出于河、神龜負書出于洛’,其實都是古來即有的圣人設神道為教而已。”真宗聽了,心神領會,決定施行。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真宗感到需要先將以宰相王旦為首的一批官員買通,讓他們也心悅誠服地加入到這一劇情的演員行列中,那戲才會演得逼真。王欽若去轉達了真宗的有關“圣意”,王旦半信半疑地勉強表示順從。不久,真宗召群臣歡宴,提出不分君臣而以主賓就座,知樞密院事陳堯叟、權三司使丁謂,及王旦、杜稿等大臣不敢,真宗說:“今天只想和愛卿們樂樂,就不要講究君臣大禮了。”喝到高興當口,真宗命侍者給每人一個紅包,打開一看,都是大顆珍珠。真宗請大家繼續(xù)喝酒,說等會還有賞賜,席終果然還有良金重寶之賜。尤其是特賜給王旦御酒一樽,囑咐回家與妻兒共享。王旦回府打開一看,見樽中都是亮晃晃的大顆明珠,聯(lián)系到前些天王欽若傳達的“圣意”,頓然有所領悟。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宋廷優(yōu)待士大夫之謎:刑不上大夫是后世誤讀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景德五年(1008)正月初三的早朝上,內侍來報說宮城左承門天南角發(fā)現(xiàn)像書卷一樣的黃帛有兩丈多長,黃帛上隱約有字。真宗便向群臣講了一個天方夜譚式的故事:“去年十一月某日夜里,有神人來告,謂來月在正殿道場一個月,將降下《大中祥符》天書三卷。朕自十二月朔日已在正殿設了道場,恐內外起疑,所以未曾宣布。今日之帛書想必是天書下降了。”王旦帶領群臣馬上稱賀,隨后真宗率領眾人來到左承天門,焚香望拜,讓內侍上城樓取下“天書”,由真宗跪受。“天書”上寫:“趙受命,興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其中“付于恒”,當然是指真宗趙恒,可見真宗即位是天命所歸,且可傳“世七百”,永葆宋祚。真宗大喜,把“天書”收藏于金匱之中,然后大宴群臣,令改元為“大中祥符”,“大中”有萬事適中之意,“祥符”就是 “天瑞”。接著大赦罪犯,官員普加薪律,京城放假五天,公費歡宴慶祝。并遣使祭告天地、宗廟、宮觀,群臣也紛紛上表稱賀,一場鬧劇拉開序幕。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大中祥符元年三月,兗州知州率千余人赴京上表,稱天降祥符,萬民稱頌,請圣上封禪泰山,以報天地。真宗命朝臣討論此事,眾臣以為封禪泰山是帝王將自己統(tǒng)治天下的功德昭告天地的大禮,秦皇漢武都舉行過這一大典,大宋建立以來,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天下大治,完全有必要舉行這一大典。四月,又有“天書”降于宮中功德閣,進一步表明了天意。宰相王旦率領文武百官、外來使臣、僧道耆壽等各界代表二萬四千余人伏闕上表,請求真宗封禪。這樣規(guī)模大代表廣的上請,竟達五次之多,這班老臣也的確配合默契。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真宗遂決定當年十月赴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曾問權三司使(財政大臣)丁謂經(jīng)費有無問題?丁謂回答:“大計有余。”這更堅定了真宗過封禪癮的決心。六月的一次朝會上,真宗又繼續(xù)演繹著上回那個故事說:“去年那位神人又托夢告知,將有‘天書’降于泰山。”果然,王欽若上奏說,泰山下有醴泉涌出,泉旁的亭中有“天書”下降。于是群臣再紛紛上表稱賀,乞加尊號“崇文廣武儀天尊寶應章感圣明仁孝皇帝”,真宗拜受。至此,封禪的輿論準備,可謂相當完滿。其他準備工作也正風風火火地進行著,如令匠人們專門制造了奉迎 “天書”使用的“玉輅”。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十月初四,以玉輅載天書為前導,趙恒在龐大的儀扈從下居中,文武百官緊隨其后,封禪隊伍浩浩蕩蕩向泰山進發(fā)了。大隊人馬走了十七天,才從京城來到泰山腳下。儀仗、士卒遍列山野,兩步一人,數(shù)步一旗,從山下一直排到山頂,其氣勢著實宏大。十月二十三日清晨,趙恒在齋戒三天后,頭戴通天冠,身穿絳紗袍,乘金輅,備法駕,在眾臣簇擁下,登上南天門,來到岱頂神廟。次日,舉行隆重而繁瑣的儀式,封祭昊天上帝及五方諸神,禮畢下山。再以同樣隆重的儀式,在杜首山祭地祗神。最后登上朝覲壇,接受百官、外使和眾僧的朝賀,上下傳呼“萬歲”,振動山谷。然后大赦天下,文武官員進秩,賜天下大酺三日,各地舉行公費宴慶。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這里順便提一下泰山中天門之下,海拔八百米的“回馬嶺”,這里山重水復,峰回路轉,景色優(yōu)美。傳說宋真宗到泰山封禪,騎馬上山,至此坡路高峻陡峭,馬不能行,只得在此回馬。現(xiàn)有石坊一座,額刻“回馬嶺”三字。可是從歷史記錄來看,宋真宗并不是騎馬上山的,而是坐山轎上的山。泰山岱廟的《宋真宗封祀壇頌碑》記述:“上乃乘輕輿,陟絕嗽,躋日觀,出天門。”即乘坐山轎,攀盤道石階而上。而這“回馬嶺”,據(jù)說唐代就有此名。有人認為應是唐玄宗封禪泰山的回馬之處,也有人認為應是漢光武帝登封泰山的回馬之處,不知哪個推斷的可信度較大?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十一月,真宗的大隊人馬還拐到曲阜謁拜了孔廟,加謚孔子為“玄圣文宣王”,命近臣分奠七十二弟子,然后參觀了孔府,游覽了孔林,賜錢三百萬。以封禪禮成,詔改乾封縣為“奉符縣”。真宗還作《慶東封禮成詩》,令諸臣唱和,最后盛宴群臣。回到京城開封,詔定“天書”下降京城之日為“天慶節(jié)”,“天書”降于泰山日為“天貺節(jié)”,命文臣將其封禪泰山之行編成《大中祥符封禪記》一書。封禪大典前后歷時五十七天,此后天下爭言符瑞,群臣也爭上表章,競獻贊頌之詞,舉國如癡如醉。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在其后的日子里,各地不斷有符瑞吉兆像衛(wèi)星一樣放出來。如陜州報告說:“黃河自清”了,解州又發(fā)生“池鹽不種自生”的奇跡,河中府百姓居然在中條山蒼龍谷發(fā)現(xiàn)了黃金護封的仙書《靈寶真文》……真宗都深信不疑。大中祥符三年(1010)六月,河中府士人、父老、僧道一千二百人懇請真宗到汾陰祭祀后土,其后又有文武官員和各界代表三萬余人到京請愿,要求真宗親祀汾陰后土祠。真宗這時對制造大排場以抬高聲望的做法似乎已經(jīng)上癮,決定明年春天親祭汾陰地神。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大中祥符四年(1011)正月二十三日,趙恒又率眾啟程,西祀后土的隊伍仍以“天書”為前導,經(jīng)洛陽,出潼關,沿黃河北上,直趨汾陰(今山西萬榮縣西南)。歷時二十一天才到山西寶鼎奉祗宮,以封禪泰山的隆重禮儀祭祀后土地祗。完成后,真宗又過黃河,折道向西,來到華山,補上拜謁祭祀西岳廟的禮儀。歸途中,又在洛陽停留了二十多天,再去鞏縣(今屬河南)拜祭祖宗三陵(太祖之父的永安陵、太祖永昌陵、太宗永熙陵)。直到四月初才回到京城,前后鬧騰了近七十天,這趟“西祀”比“東封”耗費更大。準備工作就做了年余,修行宮、治道路、征民夫、役兵卒、貢錢物,動輒上萬人,幾十萬錢帛。一些正直的朝臣上書勸諫,真宗根本聽不進去。回來后,又是加官進俸,又是派使臣分赴五岳,為諸岳冊封帝號,仍忙得不亦樂乎。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月的一天,真宗又忍不住演繹上回的故事,還說那位神仙托夢,傳達天帝的旨意:“令先祖趙玄朗授你天書。”不久,這位先祖果然托夢告誡真宗:“要善為撫育蒼生。”真宗認下這位子虛烏有的先祖后,馬上出臺了一連串舉措:一是命天下為圣祖避諱;二是為圣祖上尊號,并配上一位圣母;三是在京城建造景靈宮,供奉圣祖和太祖、太宗像,其規(guī)模僅次于太廟;四是在京城最大的道教宮觀大殿里供奉玉皇和圣祖的塑像;五是下令天下州縣天慶觀增建圣祖殿,官員上任和離職都必須拜謁;六是命宗正寺修訂皇室家譜,增入圣祖事跡。由是真宗帶頭撰寫《圣祖降臨記》,王欽若的《圣祖事跡》、盛度的《圣祖天源錄》等也紛紛出籠。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大中祥符六年(1013)六月,老子故里亳州的官吏和父老三千多人進京請愿,強烈要求真宗親謁亳州太清宮,拜祭老子。數(shù)天之中,群臣們也湊熱鬧,再次吁請。于是,真宗下詔,明年春天幸亳州,加老子“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尊號,命丁謂判亳州,籌措相關事宜。幾個月后,丁謂又稱瑞兆頻生,從亳州獻上靈芝三萬七千枝,真宗另辟一殿展覽這些靈芝。次年正月,仍以“天書”為前導,真宗率眾又浩浩蕩蕩地開赴亳州(今安徽亳縣),在太清宮拜謁老子后,一個月后才回開封。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半年過后,真宗又想出崇道的點子,宣布天帝的尊號為“太上開天執(zhí)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大中祥符八年(1015)正月初一,在隆重的禮儀中,真宗在玉清宮向天帝正式奉上尊號,參加這一儀式的除文武百官外,還有少數(shù)民族領袖、宗教界僧道代表和外國使者等。同時命令天下官員和百姓都須在家中設案焚香,向玉皇大天帝致敬,地方官要派人檢查,民間“玉皇大帝”的稱呼也始于此。天禧元年(1017)正月初一,真宗又到玉清宮向玉皇大天帝獻上寶冊和龍服。全國各地也同日分設羅天大醮,以供民眾僧道燒香跪拜。這樣,將全國都卷入這一敬拜“玉皇大帝”的狂熱迷信活動之中。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為了把以“天書”為中心的崇道活動搞得場面壯觀,從大中祥符元年開始,真宗就在京城和全國大興土木,營建宮觀。其中最大的玉清昭應宮有二千六百多座殿宇建筑,役使數(shù)萬工匠夜以繼日,用了七年多時間才竣工,并動用了全國最好的建筑物資,其宏大豪華之規(guī)模,超過秦之阿房和漢之建章。次年,真宗又命令全國各州縣都必須建天慶觀,供奉三清玉皇,總數(shù)在千所以上。真宗還在壽丘(今山東曲阜境內)建景靈宮,有一千三百二十多座建筑,以供奉圣祖趙玄朗,又造太極觀供奉圣祖母。由于曲阜太遠,真宗不便親致禮拜,就在京城也分別建造景靈宮和太極觀。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乾興元年(1022),真宗去世,“天書”也隨葬入陵,總算結束了長達15年的荒唐鬧劇。真宗晚年已完全沉浸在這出自導自演的荒誕戲劇中,滿口胡話,神魂顛倒。當然還有大量的必不可少的配角,才能把這場戲演得如此生動鮮活。其中王欽若、丁謂、林特、陳彭年和劉承規(guī)五位配角最為重要,他們相互勾結,行蹤詭秘,號稱“五鬼”,將朝政搞得烏煙瘴氣。然而各人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不同,王欽若為人奸巧,智數(shù)過人,膽大妄為,又懂道教,這出戲由他首創(chuàng)建議,作用最大。丁謂狡黠機敏,開始主要是推波助斕,后來居上累官宰相,成為真宗末年政治中舉足輕重的角色。林特工于算計,善于逢迎附和,接任三司使,主管封祀和營造的財政大計,幾乎把太祖、太宗朝的家底積蓄都揮霍殆盡。劉承規(guī)是宦官,官居皇城使,當時偽造“天書”,多由皇城司奏報,或兼負責道具的制作。陳彭年擅長禮法,頗有學問,為東封西祀?yún)⒂唭x制,歷翰林學士,參知政事。天禧大禮,為天書儀衛(wèi)副使,負責鬧劇場景的設計。宰相王旦名為正直,且屢次立請封禪,冒稱眾意,利令智昏到如此程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僧道、耆壽、外臣乃至大量人士、百姓都參與了進來,搞得舉國如癡如醉,進入瘋狂狀態(tài)。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那么,是什么魔力能動員起全國這么多的各階層人士,最后完成這令后人深感可笑又可悲的荒誕鬧劇呢?其中有多少人在不同程度的參與作假?多少人明知“天書”等符瑞吉兆有假,卻依然崇信有加,癡狂不已?為什么此類文化現(xiàn)象有如此之感劭而在歷史上能常演不衰?Uvs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4422-0.html宋廷優(yōu)待士大夫之謎:ldquo;刑不上大夫rdquo;是后世誤讀是怎么回事?

聲明:本網(wǎng)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西游記中孫悟空拜師學藝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不該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下一篇: 王安石為人之謎:一代名相用的人被后世認為奸臣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標簽:
  • 熱門焦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