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在其兄弟中,有的被殺,有的被貶,有的被禁。
所以,胤禛在歷史上一直負有貪權專橫,虛偽冷酷,弒兄屠弟的名聲。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兄弟都不能與胤禛和平共處。
胤祥就是一直受胤禛寵信,得到善終的一個兄弟。
胤祥是玄燁第十三子,康熙二十五年 1686出生。
其母為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胤祥自幼性格孤僻,不善交際。
凡事都不愿出頭,雖然從12歲起就開始跟隨父皇玄燁出巡,但由于不愿意表現自己,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在玄燁的心目中,他是一個沒有什么大志,能力平平的皇子。
因此,玄燁在世期間,他一直沒有受封,沒有爵位。
康熙四十七年以后,諸皇子們圍繞皇儲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角逐。
有能力爭奪儲位的,拉幫結黨,躍躍欲試;本人缺少竟爭能力的,就依附于其中一派,為人擂鼓吶喊。
在這番角逐中,胤祥是一個旁觀者。
他本人無競爭野心,也不愿做別人的吹鼓手。
這一點與當時給人以第一大閑人印象的胤禛,有些相似。
其實胤禛只是表面平靜,以假象欺騙皇父及兄弟們,骨子里、暗地里卻不甘寂寞,這一點兩人根本不同。
但是胤祥并沒有察覺。
由于都置身于競爭之外,兩人似乎有許多共同語言,經常在一起交流,時間一長,兩人就成了莫逆。
胤禛繼位以后,需要有真心實意的人相幫,于是胤祥就不得不告別了休閑的生活,參與了繁忙的政事管理。
為了取得胤祥的幫助,胤禛在繼位的當年,便封胤祥為怡親王。
這是胤祥第一次得到爵位,而且是跨越了貝子、貝勒等幾個級別,破格得到的爵位。
胤祥本人并不是真正把名譽、地位、金錢統統視為糞土的超人。
他早年所以不與兄弟們競爭,主要還是感覺其能力不如別人,是種不得已的策略。
現在,有皇兄的看重,為何不試試自己的能力。
這是胤祥得到封爵后的想法。
得到封爵不久,胤祥就被任命為總理事務大臣之一,隨即又受命管理重要的戶部三庫。
第二年,即雍正元年,他又受命總理戶部,并主管錢糧奏銷的會考府事物。
當時的朝廷財政大權,都統歸其一人之手。
胤祥輔佐胤禛8年,承辦了大量繁雜的政務,成為百廢待興的雍正初政的中堅柱石。
事實證明,胤祥的從政能力不僅不差,而且還有創造力。
雍正七年 1729十一月,胤祥患病。
至第二年五月,病情加重。
當時胤禛也在患病中,聽到胤祥病重,便親往探視。
剛剛到達親王府邸,府中便傳出胤祥病逝的消息。
胤禛悲痛不已。
為表示對胤祥的哀悼,胤禛決定輟朝三日,素服一月。
第二天,胤禛又親臨王府奠酒舉哀,稱贊允祥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
胤祥為什么能得到胤禛的如此寵愛呢? 雍正四年 1726胤禛贈給胤祥的八字匾額回答了這個問題,也道出了胤祥為人處事的特點。
這八個字便是:忠敬誠直勤慎廉明。
這里的忠講的是胤祥對胤禛的忠誠,毫無二心,全心全意地為皇兄消煩解憂。
胤禛在贈胤祥八字匾額的當天所發的上諭,可以作為忠的注腳,他說:怡親王事朕,克殫忠誠,職掌有九,公而忘私,視國如家。
敬,就是尊敬,就是指胤祥在與胤禛接觸中,嚴守弟道、臣道,從不僭越,舉動從不張狂,始終都有一顆敬心,正所謂小心兢業,無纖毫之怠忽。
誠,指的是誠實、誠心。
誠心誠意,實實在在,一個心眼,從不摻雜使假,也就是精白一心,無欺無偽。
直,就是直來直去,不耍心眼,有什么就說什么,毫不隱隱藏藏。
據說,胤禛繼位后,也是惟我獨尊,很少能聽進別人意見。
他決定的事,不論別人如何說項,都很難更改,臣下有時把握不好分寸,還會引來殺身之禍。
而胤祥則能直陳己見。
譬如在處理果親王允禮問題上。
胤禛一直以為十七弟允禮是允禩的黨人,便下諭貶他去守陵。
別人誰也不敢勸諫,胤祥感到不妥,便冒顏陳述己見,最后終使胤禛改變了主意。
勤指的是勤政。
胤祥在輔政的8年間,一直勤勞任事,事必躬親。
給胤禛印象比較深的是治理京畿水災一事。
雍正三年 1725八月,京畿遭水災。
為治理水災,胤祥會同大學士朱軾共同實地勘查后,建議興修水利,開引河,疏河道,浚水淀,筑減水壩,開挖入海直河,使洪水不能為患。
并請設置營田水利專管,募農耕種。
水利興建之后,水患相對減少。
胤祥在清理國庫虧空、對準噶爾用兵,甚至在為胤禛選擇萬年吉地等事中,都表現得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慎就是謹慎、慎重。
胤祥一直深受胤禛信任,擔任重要職務。
但是,胤祥從不因得到皇兄的信任而驕橫放縱,而是嚴格約束自已,居功而不自傲。
特別是對皇兄的賞賜,能拒絕的則拒絕,推辭不掉的,謹慎接受。
按照玄燁對兄弟分封各得錢糧23萬的做法,胤禛在分封胤祥后,也賜與胤祥同樣銀兩,但胤祥堅辭不收,經再三勸諭,才要了18萬兩。
雍正三年 1725二月,胤禛要加封胤祥的一個兒子為郡王,允許他在其諸子中隨便指定,胤祥堅決不受。
甚至胤禛特賜的陵寢吉地,他也固辭不要。
廉是廉潔。
胤祥理政,錢糧過手數無法計算。
只要他稍有貪心,子孫們就會享用不盡。
可是他卻公私分明,嚴于律己。
胤祥平時的衣食也力求節簡,甚至他臨死的時候對其喪事的囑托也是:一切從簡,不要把金玉珠寶、華貴衣服帶入棺內。
即可謂清潔之操,一塵不染。
明,指賢明。
胤祥經常受命審理大案要案,但從來不對案犯用刑,總是以詞色辯其曲直,往往能審得實情。
另外,胤祥辦事也精明爽利,少被人欺,用胤禛的話說就是:見理透徹,蒞事精祥,利弊周知,賢愚立辯。
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
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
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3338-0.html雍正為爭皇位手足相殘,和十三皇子胤祥感情卻很深厚歷史真相是什么?你都知道哪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