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唐朝時期,日本就向遞交過國書,而且在唐朝時期,不僅日本的律令來自,甚至一些詳細的法規細則也完全抄自唐朝——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韓昇對于日本史研究的最新發現,推翻了日本宣傳了多年的結論。之前日本《朝日新聞》用整版的篇幅,報道了韓昇教授的這一發現,認為“改變了全日本對于日本史的研究結果”。
現代發現的唐朝時期墓碑拓印,上面記載著一名公元734年在死去的名叫井真成的日本人的墓志,這在日本引起了很大轟動。因為這個墓志中第一次出現了日本國名,而且墓志中稱此人“強學不倦”。為此,日本特地設了一個國家級基地來進行研究,最后日本的所有日本史學者和史學者達成共識,認為井真成是日本派到的留學生,在唐朝留學20年,還被唐朝授予5品官員,死在。
日本學者在研究時并不了解的歷史尤其是唐史,因為被發現的這一墓志只有30厘米見方,而在唐朝官員序列中,即使最小的宮女的墓志,也要達到40厘米見方。而且所謂的“在唐朝留學20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唐朝對于留學生每年考核一次,考核不合格的就要遣送回國,最長只能待9年。之所以日本學者會認為井真成在待了20年,是因為他們在日本史料中發現,日本平均每30年左右派一批遣唐使,在717年派出了遣唐使,由此推斷井真成是717年到唐朝的。
而至于墓志中的5品官員,根據史料發現,這僅僅是贈官,并沒有在唐朝任職。因為根據我國史料,733年一個600人的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井真成是這個遣唐使團的總判官,734年1月就死了。而733年秋季,長安發生大災荒,唐玄宗帶百官到洛陽躲避饑荒。這樣一來,日本的使團也只能趕到洛陽。可是,身為判官的井真成還沒等到拜見皇帝就死了。按照規矩,使團成員拜見皇帝時,都會得到官銜,死了也要官葬。可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時間也沒有條件這樣做,只能臨時找個墓碑,讓負責官員寫個墓志,草草把他下葬。根據史料記載,唐朝時期所有來訪的使節都必須遞交國書,然后才能被承認,否則不可能自由來去。井真成在遞交國書前就死了,所以他的墓碑上沒有日本的官職,只有唐朝的官職。這也就意味著,那個時期日本已經向唐朝遞交國書了。只是日本人在明治維新后篡改歷史,否認了這一切。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菩提根色澤猶羊脂玉一般,精致純美,白玉菩提根,羊年化太歲必備,白菩提四十年開花,一生只結一次果。想要了解更多請加微信號:torchlub(←長按可復制)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孫子,唐朝的第七位皇帝,公元712年—公元756年在位,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李隆基在位期間開創了唐朝乃至歷史上的最為鼎盛的時期,史稱“開元盛世”。但是唐玄宗在位后期(天寶十四年)爆發安史之亂,使得唐朝國勢逐漸走向衰落。
一般說起唐玄宗,多半數人會都會和楊貴妃聯系在一起,只知道他是個風流皇帝,很多人并不知道唐玄宗還是個懂音律、有著極為靈敏聽力的音樂家。唐玄宗的父親李旦(睿宗)和母親(德妃)都有著非常好的文化修養。
唐玄宗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藝術的熏陶。在他幼年時,僅僅六歲的他,就可以在皇帝的大殿上獻藝了,并獲得奶奶武則天的喜愛和贊賞。
唐玄宗就任以后,在皇宮里設教坊,“梨園”就是專門培養演員的地方。唐玄宗極有音樂天份,樂感也很靈敏,經常親自坐陣,在梨園弟子們合奏的時候,稍微有人出一點點錯,他都可以立即覺察,并給予糾正。(相當于現在一個好的指揮家!)
李隆基對音樂非常喜好,唐楊巨源《吹笛記》云,有一天玄宗上朝時,手指不停地在腹部上下按動。退朝后,高力士就問道:“陛下總是用手指按腹部,莫非圣體有所不適?”玄宗答道:“不是。我昨夜夢游月宮,眾仙為我演奏的音樂十分寥亮清越,絕非在人間所能聽到,令我酣醉其中。后來離別時,眾仙又奏樂送我歸來,音樂凄楚動人,杳杳在耳。回來以后,我用玉笛盡得所聽之樂。坐朝的時候唯恐忘記,所以把玉笛裝在懷里,用手上下尋摸,并非身體有何不安。”上朝議政仍不忘練習吹奏,李隆基對音樂的癡迷程度恐怕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唐玄宗還很喜歡舞蹈,相傳著名的《霓裳羽衣舞》的曲調,就是唐玄宗根據河節度使楊敬述將從印度傳進來的《婆羅門曲》來潤色改編,又稱有月宮的神仙托夢與他創作而成的,且不管如何傳說,但《霓裳羽衣舞》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唐玄宗個人能夠演奏多種樂器:琵琶、二胡、笛子、羯鼓,無一不通、沒有不曉。
因此,我們說,唐玄宗除了是個政治家還是一位杰出的音樂家,對藝術的普及,尤其是在人才的培養,以及和各地、各國的藝術交流方面都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唐代音樂如此繁榮,唐玄宗李隆基功不可沒。從某種程度中講,李隆基是唐代音樂的締造者和設計師,他對音樂的愛好給唐代音樂的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和廣闊的空間,他設立的宮廷音樂機構培養了大批的音樂人才,創作、表演了眾多音樂作品,推動了音樂的普及和發展,這些都直接促成唐代音樂的繁榮,所以無論他的政績如何,但他對音樂所作的貢獻是歷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不能比擬的。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2729-0.html歷史解密:原來日本在唐朝時就向我國遞交過國書不該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