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闔閭封孫武為上將軍。
孫武牛刀小試,向楚國發起試探性攻擊,一連拿下了鐘吾,襲破了舒城,用計殺掉了對抗吳國的心腹大患:掩余、燭庸(吳王僚的兩個弟弟)。
闔閭大喜,便欲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向楚國的首都方向深入推進。
孫武冷靜的指揮道:“民勞,未可,恃也?!焙敛华q豫的撤軍,班師回朝了。
恃,有兩重意思。一是依賴,二是等待。
凡以寡勝多, 以弱勝強,先要明于勞逸之數,依靠外界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等待真正的最佳時機出現,然后才可以猝然乘之,無往不勝。
于是,吳國暫停了對楚國的騷擾。
話分兩頭,再說楚國這邊。
一日,楚昭王在宮中睡覺,醒來之后,發現枕邊寒光閃閃,仔細一看,床上居然多了一把未知來歷的寶劍。
楚昭王急忙召見善于相劍的風胡子,將寶劍拿給他看。
風胡子看了寶劍,驚問道:“大王,您怎么會得到這把寶劍?”
楚昭王說:“寡人一覺醒來,就看見這把劍在寡人枕邊,不知此劍何名?為何在此?”
風胡子便把此劍的來歷,詳細的告訴了他——
這把劍,名叫“湛盧”劍。
當年,歐冶子為越王鑄造了五把寶劍,越王將其中的三把作為貢品獻給了吳王,分別為:“魚腸劍”、“磐郢劍”、“湛盧劍”。
魚腸劍是一把小巧的匕首,劍身紋路,凹凸不平,曲折婉轉,寒氣逼人,該劍自誕生之日起,就被預言為大逆不道的兇劍,“臣以殺君,子以殺父!”后來,果在刺殺吳王僚的時候而毀折。
磐郢劍,亦作勝邪劍,該劍在鑄造之時便透著一股惡氣,也被預言為兇劍,號稱送死劍,言外之意,就是說拿著這把寶劍上戰場的人,會有著丟命送死的厄運!
后來,吳王闔閭的女兒死了,吳王心痛,用了許多活人百姓以及金銀珠寶陪葬,磐郢劍也在其中。這磐郢劍最后竟送給了死女,埋于土下,冥冥之中,果然應了送死之劍。
三把去了兩把,還剩最后一把,即是這湛盧劍了。
湛盧劍是一把飛劍,歐冶子采集神鐵圣水耗用了三年才最終煉成。該劍巨長,通體黑色,渾然無跡,無堅不摧,卻又看不出絲毫的殺氣,能夠感受到的,就只有寬仁與慈祥。
這是一把仁道之劍,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它就象上蒼的一只眼睛,注視著人間君王、諸侯的一舉一動?!熬械?,劍在側,國興旺。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贝藙λ谥畤?,其國運必然久遠昌盛。
現在,吳王闔閭無道,先是殺君自立,后又坑殺萬人陪葬他的女兒。湛盧劍看不下去了,便飛離了吳國,來到了楚國,正所謂去無道而就有道也。
太傳奇了。
楚昭王聽的呆了,望著湛盧劍,又問風胡子:“其值幾何?”
就是多少錢一把。
風胡子告訴他,當年湛盧劍還在越國時,該劍的起步價為:有集市的鄉鎮三十個 + 駿馬一千匹 + 有萬戶居民的大城市兩座。但是,因為歐冶子已經死了,再多的錢也買不到了呀!
于是,昭王大悅,將湛盧劍佩帶在身上,宣示國人,以為天瑞。
湛盧劍的神奇故事,如果僅僅只是一則傳說也就罷了。但事實上,它是被載入史冊的真實史事。
我們翻開《吳越春秋》,在楚昭王得到湛盧劍之前,書上有一句話:“湛盧之劍,惡闔閭之無道也,乃去而出,水行如楚?!苯淮暮芮宄?,寶劍是從水路來到楚國的。但是什么人帶走的,卻沒有交代。
在楚昭王得到湛盧劍之后,書上又寫道:“闔閭聞楚得湛盧之劍,因斯發怒,遂使孫武、伍胥、伯噽伐楚?!?span style="display:none">vTR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這一前一后兩句話,非常關鍵,交代了至關重要的前因后果。
現在,我們明白了,神秘的湛盧劍為何會飛入楚王宮?真的是一把飛劍嗎?無緣無故就飛到了楚王的枕頭邊?
不是的。
因為吳王闔閭想攻打楚國國都,卻苦于找不到正當合適的理由。
怎么辦?吳王闔閭價值連城的寶劍突然被盜了!被誰盜了?被楚王盜了!這就是打他的理由,他要找他的寶劍。
所以,楚昭王得到湛盧劍的后果,并不是國運昌隆,而是吳王闔閭發怒了,派出吳國大軍,以孫武為將軍,以伍子胥、伯噽為向導,攻打楚國來了!
大戰正式開始了。
寇準幸而遇到個明事理的宋太宗,否則,哪有什么“名相”可言。
右文政策下的趙宋王朝,曾經誕生了一大批賢能文士,這些人,有的身居政壇,保國安民;有的醉心文辭,開文壇一代風尚。北宋前期的名相寇準(961—1023年)適逢其會,他以文人起家,早年發跡,之后在北宋政治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歷史角色。寇準為官做事,一貫嚴正剛直,正是這種性格,一度給他帶來了無上榮耀;也正是這種性格,使他的仕途充滿了波瀾與坎坷。
拒絕欺君 十九登第
寇準年幼喪父,但他并未因此荒廢學業、流落街頭,他憑借天資聰慧而博覽群書,廣增學識,尤其對《春秋》三傳(《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抱有濃厚興趣。
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十九歲的寇準便考中貢士,并獲得了參加殿試的資格。宋太宗用人有個特點,就是年紀太輕者往往不被他看好,皇上認為這樣的人缺乏歷練,血氣方剛,行事缺乏穩重。有鑒于此,寇準周圍的人出于好心,都勸他多報一些年歲,以增大錄取機率??軠蕝s不以為然,反駁眾人道:“我寇準才剛剛得到進取,難道就要開始欺君嗎?”這時,寇準的剛直不阿性格第一次在歷史上體現了出來。后參加殿試,他果然中第,這令時人在驚嘆之余也對寇準多了幾分敬佩。
進士及第后,寇準先后被朝廷授予大理評事、知縣、殿中丞、通判鄆州等職務。自從踏入仕途,寇準的生活境遇較以往也大有改善,他逐漸走向了榮華富貴??軠市愿窈浪?,樂于宴飲,每次與朋友聚會,都會大講排場。正史上說,寇家從來都不曾點過油燈,總是燃起價格昂貴的蠟燭。但令人頗感欣慰的是,奢華的生活并沒有動搖寇準的上進心,也沒有改變他的耿介剛直之性格,因而他的仕途依舊平坦順暢,官職也不斷地晉級高升。
屢逆龍鱗 忠言直諫
寇準這塊少年得志的好材料,沒有因年紀太輕而遭到埋沒,宋朝廷對他不斷委以重任,他還曾經擔任過右正言、直館、三司度支推官、鹽鐵判官等官職。每次朝會上百官言事,寇準都不甘做“沉默的小伙伴”,他總是踴躍大膽發言且言辭激烈。對此,宋太宗是看在眼里,樂在心里,他暗自慶幸自己沒有看走眼,寇準正是自己所鐘愛的那種直臣,所以宋太宗對寇準格外器重。不久又下旨擢升寇愛卿為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判吏部東銓。
從此,寇準更是不負圣望,他不但努力工作,而且還在宋太宗面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竭盡忠誠。端拱二年(989年),寇準向宋太宗奏事,但寇準意見與太宗意見不合,太宗越聽越不高興,索性轉身向后宮走??軠室姞?,竟忘了君臣名分,他上前一把抓住太宗的龍袍,執意請皇上聽完自己的陳奏。好在宋太宗也不是不講情理的蠻橫昏君,他對寇準還算客氣,只得再次回到龍椅上,重新聽取寇準的諫言。
宋太宗絕對堪稱明君,他明辨是非,認為寇準抓挽帝衣,并無他意,皆是出于寇準的一片拳拳忠君愛國之心。因此,越想越覺得寇愛卿可愛,越想就越覺得寇愛卿可堪大用。所以,他常常在眾人面前夸贊寇準道:“朕得到了寇準,就等于唐太宗得到了魏征!”其樂意之心情溢于言表。
淳化二年(991年)的春季,對于靠耕種為生的北宋農民而言,是一個難熬的季節。開春之后,天氣大旱,幾個月幾乎不見一滴雨水。百姓收成不好,就意味著將不能按時足量繳納賦稅,也就意味著流民潮的興起和貧民暴動的潛伏滋生,做君王的宋太宗自然不能坐視不管。雖然他不一定愿意在嘴上承認,但他心里清楚,百姓才是自己真正的衣食父母,才是頭上的天。于是,太宗召集朝廷大臣,討論天災的緣起。除了寇準,殿下大臣幾乎異口同聲地“以天數對”,也就是認為是老天爺在作怪,天下大旱并不是人力所能為的。然而寇準卻另有別論,他根據天人感應理論,認為天下大旱是由刑罰不公所導致。別人都把責任推到了虛幻的“天”那里,而寇準卻把皮球踢給了宋太宗——說刑罰不公正,不就是在論人事嗎,人事當然應由宋太宗負總責了。寇準的話令宋太宗極為難堪,聽罷他的話,“太宗怒,起入禁中”。
但沒過多久,太宗就回過了神來,他認為寇準必定出言有據,就決定獨自召見寇準。太宗面前,寇準提出要求,他要當面質問中書省、樞密院二府長官王沔等人,太宗應允。王沔等來到后,寇準言辭激烈地問道:“在前些時候,祖吉和王淮都犯了貪污受賄之罪,祖吉罪行較輕,卻被你們處死了;而王沔之弟王淮侵奪財物達到了千萬,卻僅僅被施以杖刑,后又官復原職,這難道不是你們這幫人執法不公、徇私舞弊嗎?”王沔聽罷寇準的問話,立馬跪倒向太宗謝罪,太宗責罵了王沔一番。至此,太宗更認為寇準乃是可用之人,他旋即下旨,冊封寇準為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后又升任樞密院長官。
寇準雖然因性格耿介而不止一次讓宋太宗難堪,但卻能夠得到宋太宗的重用,毫無疑問,這是與宋太宗的開明密不可分的。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2674-0.html神秘的湛盧劍為何會飛入楚王宮?湛盧劍是什么劍真相還有哪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