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見了太多在新的國家建立之后,誅殺功臣的皇帝,然而被認為施行暴政的秦始皇卻一個都沒有殺,多少有些諷刺。
但是,從公正的角度來講,要說秦始皇是殘暴的,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作為一個在軍事、政治方面極有才能的皇帝,只因后世評說而打下定義,是有失公允的。
他沒有誅殺功臣,這一點后世很多開國皇帝就比不了。
那么,他又是為什么沒有殺功臣呢? 中國有一句古語,叫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意思是說,事情成功后,把出過力的人拋棄或殺死。
自漢高祖劉邦以降,歷代封建王朝,大多有誅殺功臣的習慣。
漢高祖劉邦殺掉了韓信、彭越、英布、陳豨等功臣,連忠心耿耿、救過他一命的樊噲都差點殺了;明太祖朱元璋則把當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幾乎都殺了,李善長、胡惟庸、藍玉、葉升、馮勝等人無一幸免,株連者更是多達數萬人,堪稱血流成河;就連名聲比較好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有誅殺功臣的劣跡。
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就被殺了兩個。
一個是侯君集,一個是張亮。
歷朝歷代中,秦始皇屬于少數沒有誅殺功臣的皇帝之一。
詭異的是,秦始皇向來被打上暴君的標簽,被人唾棄了2000多年呢。
根據史料記載,秦始皇沒有誅殺過一名功臣。
秦始皇兼并六國、統一天下,王翦、王賁、王離、章邯、蒙武、蒙恬、李信、李斯、姚賈、尉繚、鄭國、蒙毅、馮劫、王綰等一大批功臣居功至偉。
秦始皇沒有誅殺他們之中任何一位。
其中,王翦、王賁等得到善始善終。
蒙恬、李斯等在秦二世時被趙高集團害死。
王離、章邯等則活到了秦朝末年,王離在巨鹿之戰中兵敗被俘,后去向不明。
章邯則被劉邦打敗,自殺身亡。
哪怕呂不韋禍亂宮闈,按律當誅,秦始皇也僅僅是讓他舉家搬遷到蜀地去居住。
呂不韋不想去蜀地過苦日子,自己服毒自盡。
這筆帳,算不到秦始皇身上。
秦始皇為何從來不誅殺功臣?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當時尊重功臣的氛圍很濃厚。
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對有能力的功臣、謀士都是很尊重的。
因為他們有勇有謀,足以興邦安國。
各國都想盡辦法拉攏他們,委以重任。
那時候也沒有過河拆橋的理念,就算成功之后,對于不喜歡的功臣,最多也只是讓他們靠邊站,頤養天年,不至于痛下殺手,殺得人心惶惶、眾叛親離。
二是秦始皇對自己足夠的自信。
秦始皇的個人能力是很強大的。
不管是軍事指揮能力,還是國家治理能力都屬于首屈一指。
百度百科稱之為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
他22歲開始親理朝政,39歲就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人稱千古一帝。
基于此,秦始皇有足夠的自信。
在秦始皇看來,王翦、王賁等功臣,雖然立下不世之功,但并不能對他的統治形成威脅。
他認為,任何叛亂都是不堪一擊的。
所以,他根本就不害怕功臣功高震主。
三是秦始皇依靠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治理國家。
眾所周知,秦國從一個西陲小國,變成虎狼之國,得益于商鞅變法。
雖然商鞅最后被殺掉,可他留下的一整套制度,還在正常地運轉,融入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
秦始皇當政后,他依然依靠這些制度治理國家。
按照這些制度,功臣們立功了就獎勵,犯錯了就懲罰,不需要在制度之外,另行處置。
因此,誅殺就顯得多余了。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1196-0.html中國十大歷史人物:都說秦始皇嬴政殘暴不仁,為什么他從來沒有誅殺過功臣呢?是真的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