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到了清朝,湖廣被分成了今天的湖南和湖北,究竟湖廣為什么會被分家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湖廣太大了,而且人口太多。
下面就為大家講講湖廣的歷史,看看不同朝代對于湖廣的管理辦法都是如何制定實施的。
湖南和湖北,大家都知道,是中國中部的兩個省份。
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兩地都屬于楚國,所以這里的文化也被稱之為楚文化。
湖南和湖北,從漢朝時期,就是一個地方。
那個時候被稱為荊州的地盤就是湖南和湖北。
等到了元朝的時候,我國第一次使用行省制度。
元朝皇帝根據各個地區的文化差異和傳統,一共建立了10個行省,其中就有一個叫做湖廣行省。
但是當時的湖廣行省包括的范圍還是很大的,除了湖南湖北,還有廣西,廣東部分,以及海南和貴州的一些地方。
在古代中國歷史上兩省卻長期是混為一談的,以湖廣之名為人所知,南北的區別在外人看來并不明顯。
但隨著湖南的發展,南北之間的區別也開始產生,繼續沿用湖廣這個統一的名字就不太合適了,這也最終導致了清朝中期,湖南和湖北徹底分開。
兩個大省,也由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湖廣是如何分家的。
從版圖規模來看,湖南湖北兩省的分家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即使分了家,這兩個省的體量也足夠龐大,在中部崛起的風潮中各領風騷。
但若是想從地理上為湖南湖北找到一個合適的天然分割線,其實頗為困難。
湖北的核心精華地帶是由漢江和長江交匯處構成的。
這個今天水源充沛、土壤肥沃的平原在兩千年前還是一片碩大的云夢澤,當時湖北的各個城市實際上遵循著圍繞這個云夢澤分布的地中海模式在發展。
雖說互相之間形成了一定的競爭,但總體來說云夢澤和長江中游的河段還是為湖北提供了相當不錯的水上整合基礎。
湖南作為一個省的地理支撐更簡單:湘江和沅江兩條大河流域圍出的V字形就是湖南的核心地帶。
而湘江由于廣西靈渠的存在,起到了溝通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作用,地位上要更高一些,也讓湖南人對湘江的認同更高。
反觀沅江,由于通向閉塞的湘西山區乃至云貴,歷史上一直沒有什么存在感,也很少被外人認為是湖南的母親河。
可以說,湖南湖北兩省,都是有著很明確的核心河流的地理板塊,按理說可以按照這兩個水系的影響范圍很簡單地劃分自己的領地。
可問題在于,湘江下游的洞庭湖流域是一片地形平坦而且水網混亂的區域。
湖的南北兩岸都可以向這個過渡地帶施加影響,從而使得雙方的分野變得相當模糊。
可為什么即使是不好劃分,湖廣卻在清朝就形成了兩個省?在清朝入關以后,出現了一個局面,那就是湖北屬于清朝,湖南屬于當時的南明政權。
雙方對抗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最終清朝統一了中國。
清朝統治者從東北來,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清朝在中國的行政區劃上可謂是下足了功夫,清朝皇帝把眼光放在了面積比較大的三個省,江南省,陜西省和湖廣省。
首先,江南省不許存在了。
這么大一片地區,全占著富饒的土地,收入又那么高,富裕程度可以和朝廷分庭抗禮了,如果出現叛亂那還得了?不行,必須分割成兩個地方,于是,江南省變成了安徽省和江蘇省。
其次就是陜西省,好家伙,當時的陜西省包括了今天的寧夏以及甘肅和陜西,面積驚人。
并且是扼住了河西走廊這個命脈,并且擁有關中平原和河套地區,富饒程度可想而知。
清廷于是將其分為陜西省和甘肅省。
至于湖廣省,一個道理,太大了,人太多了,并且歷史上這里是清朝和南明對抗的地方。
所以,清廷據洞庭湖,湖以南為湖南,湖以北稱湖北。
省會分別是長沙和武昌。
于是他們就這樣分開了。
當時的每個省設置巡撫,比如四川巡撫,并且在巡撫之上的就是總督。
所以,如果你聽說湖廣總督那也不奇怪,但是不會有湖廣巡撫這么一個說法。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1085-0.html歷史上湖廣是怎么分開的?湖廣分家史介紹真相還有哪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