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邱愛荃上海報道 2025年4月23日,貝恩公司最新發布的《2025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報告》顯示,歷經兩年連續下滑后,2024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初現小幅回升。在超大額投資交易(單筆超10億美元)數量增長的推動下,2024年投資交易總額較上年小幅回升7%,達到470億美元。
報告顯示,在宏觀經濟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下,控股型投資的表現持續堅挺,其平均交易額大幅增長。從交易量來看,成長型投資繼續主導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但控股型投資對價值創造的推動作用進一步提升,占投資交易總額的比重達到29%,創下歷史新高。
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私募基金業務主席周浩表示:“私募基金從傳統成長型投資向控股型投資的戰略轉向,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增長放緩,促使基金轉向;私募基金持有公司的數量增多,帶來了更多控股型投資機會;創始人更注重專業管理和業務規模,因此對控股型投資持更開放的態度。這一轉向是否會延續,將是未來值得關注的重要趨勢。”
從投資活躍度來看,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的投資策略大不相同。美元基金更傾向于醫療、服務、零售等傳統賽道。人民幣基金則在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國家戰略產業投資活躍。報告發現,政府背景投資機構(主權財富基金)在2024年的投資活躍度較過去五年(2018-2023年)均值翻了一倍。全球基金的投資活躍度則大幅下降,僅占2024年投資交易總額的~6%,遠低于過去五年均值~24%。國內基金在投資交易總額中的占比也略有下滑,主要是因為美元基金投資有所減少,但人民幣配置依然保持穩定。
2024年,受IPO市場低迷的影響,退出交易進一步下滑。退出渠道收窄與回報波動疊加,導致退出難度顯著增加。聚焦大中華區的私募基金募資額仍然處于較低水平,且募集資金向頭部基金聚集。前十大基金公司的募資額占比從2020年的30%躍升至2024年的70%。過往投資回報更好、更穩定的優質頭部基金,其歷史表現和運營專長更具募資吸引力。
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兼并收購業務主席鄭思遠表示:“在經營環境承壓的情況下,私募基金紛紛尋求新的策略打法。除了從成長型投資轉向控股型投資,私募基金也在探索更多跨境和平臺型投資。但是,這一轉變需要構建全新的能力體系來支持。”
2024年,國內基金的跨境投資交易出現強勁反彈,并輔之獨特戰略投資視角,比如利用對于中國市場的深度理解和本地資源網絡助力全球企業在中國業務的快速增長,或是利用中國特有的供應鏈優勢和研發能力、加快產品開發和進入新市場步伐,抑或是與現有被投資產組合,從產業共贏的角度最大化釋放被投企業的產業鏈協作。
隨著經濟增長疲軟推高對小額收購的需求、激烈競爭行業的加速整合、鼓勵性政策陸續出臺,平臺型收購也呈現出更高的回報率。
在當前宏觀環境的不確定下,貝恩建議私募機構通過“三步走”的方式,協助被投公司評估風險、制定靈活的戰略計劃。首先,評估對貿易流的風險敞口及由此導致的成本結構變化。其次,檢視競爭地位和相對成本競爭力的變化情況。最后,基于需求彈性和客戶健康狀況評估產品需求韌性。此外,對于新的投資交易,在盡調過程中也需要引入相應分析,評估宏觀因素對標的企業的影響。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1-16271-0.html2024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挑戰與機遇并存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