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深入分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科學謀劃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這次會議的召開,體現了我們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主動和信心決心。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我們要充分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積累的寶貴經驗,正確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的形勢任務,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確保改革不轉向、變革不變色,把二十屆三中全會確定的任務目標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政策舉措。
2024年2月2日,一艘集裝箱貨輪停靠在天津港“智慧零碳”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1992年春天,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提出評判改革開放要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標準,即: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三個有利于”表述后來寫入黨的十四大報告和黨章之中,成為全黨的指導思想。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指出,要“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與鄧小平同志推進改革的“三個有利于”一脈相承,體現了我國改革理論創新和改革進程的內在延續性和一致性。2018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總結改革開放寶貴經驗,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的衡量標尺之一,將“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結為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之一,充分彰顯了我們黨領導和推動改革一如既往的不變的初心,反映了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人民性是黨和國家一切事業的根本屬性,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黨和國家一切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黨來自于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改革也是來自于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人民是改革的最大底氣。從小崗村的手印到深圳的崛起,從傻子瓜子的先行先試到上海股市的蓬勃生機,“摸著石頭過河”的偉大改革歷程,正是人民首創精神、首創能力不斷煥發的歷程。“有問而應之,盡其所懷,為天下配”。我們要學會傾聽人民的呼聲,兼顧效率公平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的關系,特別是要鎖定重點人群、重點領域,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多出一些叫得響、立得住、群眾真正歡迎的真招實招,確保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2024年 3月22日,在湘潭市雨湖區姜畬鎮青亭村的智能化育秧大棚內,循環式智能育秧機在作業。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做到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
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還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要堅持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敢于正視問題,敢于解決問題。
從理論層面講,改革本質上是一種生產關系的優化調整。現在,各地各部門都在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就需要在生產關系方面作出一定的變革,建立起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從實踐層面講,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優化調整生產關系,就要調整、解決生產關系中一切不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突出矛盾問題。比如,構建國內統一、循環暢通的資源要素大市場,就必須破除地方保護主義;擴大內需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就必須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各種弊病;實現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就必須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提升法治建設水平……這些領域中,有哪些卡點、堵點、難點、痛點,需要我們通過深入調研去查找、去摸清,通過改革去疏通、去解決。問題是阻礙前進的“攔路虎”,同時它又是改革的風向標。只有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才能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找準發力點、取得新成效。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確保改革不轉向、變革不變色
改革不是改弦易張、不是另起爐灶,而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無論怎么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這是40多年改革開放、10多年全面深化改革偉大實踐得出的寶貴經驗與啟示。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了確保這個立場、原則、方向,就必須在改革中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正確認識形勢、防范風險、化解危機、應對挑戰,推動改革開放行穩致遠。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抓好改革的事情,關鍵也在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召開70多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中央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部署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項,構建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明顯增強。實踐充分證明,黨的領導是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根本政治保證。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必須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的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思想一致、認識一致、方向一致、步調一致,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凝聚起最廣泛的改革力量。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面對風起云涌的改革大潮,我們要有強烈的歷史擔當精神,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弄潮兒,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9674-0.html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弄潮兒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照亮民族復興新征程
下一篇: 以求變之勇奮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