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時強調,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數字化和綠色化是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以數字化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必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有力支撐。
一、充分認識數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進入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均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要求。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技術是新時代對經濟與社會影響力最大、影響面最廣、影響時間最長的現代科技,探索數字技術賦能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是必然趨勢。數字技術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動力源,能有效發揮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助推器”作用。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對生態治理和綠色發展起到了加速作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步入數字時代,數字化助力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探索生態文明管理決策創新是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
數字生態文明建設既有利于激發數字技術的發展潛能,又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促進“數實相融、數綠融合”。一方面,提升數字技術的價值與變現能力,促進生態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的信息傳遞、物聯網的實時監測、大數據的多源分析、多媒體的直觀展示等數字化方式為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的各環節提供技術支撐,促使生態文明建設逐步向標準化、制度化、系統化、協同化的方向不斷提升。以數字技術賦能綠色智慧的生態文明,創新生態文明建設模式、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提高生態產業數字化水平、構建智慧高效的生態環境信息化體系,推動形成綠色智慧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
首屆全球汽車新生態發展大會在湖北十堰舉行。新華社照片,十堰(湖北),2023年9月22日
二、準確領會數字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提出了新時代數字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方向,明確了到2025年數字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到2035年生態文明建設數字化發展更加協調充分的目標。
數字生態文明建設就是用數字技術創新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和模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與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等協調發展,激活數字技術創新價值、拓寬數字技術應用場景,以數字化引領綠色化發展、以綠色化帶動數字化轉型、以數綠融合賦能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提升數字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最終實現生態環境智慧治理、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和生活方式綠色智慧。構建綠色智慧高效的數字生態文明建設體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快數字技術與生態產業深度融合。運用數字技術對生態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地提升賦能,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二是探索數字技術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把數字技術應用到生態產品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推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提升生態產品經營開發績效。三是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數字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加快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生態環境治理新應用、新模式、新形態。優化完善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利等動態監測網絡和監管體系。四是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數字化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而綠色發展則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要求。以數字化綠色化協同助推生態文明建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五是形成綠色智慧生活方式。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通過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型,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民自覺行動。
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聚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新華社照片,貴陽,2023年7月8日
三、積極夯實數字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基底
準確把握數字技術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辯證關系,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理念。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客觀要求,人類任性貪婪地掠奪大自然必然遭到報復。數字化是提高生產率的重要途徑,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創新性支撐,數字技術對綠色發展,尤其是在綠色生產、綠色生活和綠色生態等方面表現出顯著的促進作用。在數字生態文明建設中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主體與客體的內在統一。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未來發展,通過數字技術推動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不僅要求經濟社會發展凸顯綠色化、低碳化,更要從“人地和諧”的角度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生活方式等。同時,必須樹立正確的發展觀,依托數字創新著力減輕和避免人類活動與社會經濟發展給資源環境和生態系統帶來的壓力與負面影響。通過數字技術為節約資源能源和污染防治、環境治理、生態保護以及環境修復等提供技術支持和智慧方案,深化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認知。
準確把握數字技術為生產方式綠色變革提供的新賽道,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妥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一是在農業生產數字化革新方面,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對象、環境和全過程進行可視化表達、數字化設計、信息化管理,實現農業產業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型,提高農業產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在制造業數字化革新方面,推廣數字技術在制造業研發、生產、銷售、運營、服務等各環節融合應用,促進制造業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和創新產業模式。以燈塔工廠、黑燈工廠、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未來工廠等為抓手,推進智能制造全面升級。三是在服務業數字化革新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虛擬現實等新一代數字技術重構傳統服務模式,比如數字醫療服務、數字文旅服務和數字教育服務等。同時,加快建設以沉浸式服務、體驗式服務為代表的數字服務體驗中心等,全面提升服務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智慧水平。
準確把握數字技術引領綠色消費新風尚,有效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綠色消費是對自然環境的尊重、順從與保護,能有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消費的概念由國際消費者聯盟在1963年正式提出,其認為消費者應該承擔環保義務。綠色消費是傳統消費的升級,是一種以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為內涵、以綠色低碳理念為導向的消費方式。一是通過數字傳播強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認知認同。基于數字化應用加大綠色消費的精準化、個性化傳播,營造綠色消費氛圍,提高公眾對綠色出行、光盤行動、電子交易等綠色行為的積極性和社會責任感。二是通過數字技術創新引領綠色消費發展。充分利用AI、大數據、智能App等技術手段,以智能化、數字化等新技術優化消費者綠色消費體驗,從供給端引領消費者體驗綠色產品和綠色服務。三是通過數字化應用創新,豐富綠色消費場景,創新綠色消費體驗。利用數字化技術應用,在不同場景下針對個性化需求創新綠色消費場景體驗,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
(作者單位: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城市問題研究所)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6490-0.html【理響中國】加快數字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世界大黨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政治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