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經濟發展已形成重要優勢。中國經濟發展持續向好,除了具有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所形成的強大組織動員能力和新型舉國體制的顯著優勢之外,從經濟角度看,還具有以下突出優勢。
中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的突出優勢,需求是經濟發展的最稀缺資源,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拉動力。中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超過4億人,居民消費呈現多樣化、高端化、服務化等特征。同時,中國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相比美西方等發達國家還較高,但隨著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恩格爾系數將進一步降低,更多商品和服務消費需求將得到釋放。中國已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型城鎮化和消費結構升級持續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的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加速,將持續釋放出巨大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深度融入全球分工體系,我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日益鞏固,作為“世界市場”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根據聯合國貿易數據庫的計算,2023年中國已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是21個經濟體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國,722種商品進口規模位居全球第一,貨物貿易總額連續7年穩居全球第一。全球4.4萬家上市公司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為15.1萬億美元,占其全球銷售額的19.8%,中國已成為跨國公司最重要市場。
2024年5月30日拍攝的河南省鄭州東站附近縱橫交錯的高鐵線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中國具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突出優勢,研發投入強度及成果數量名列世界前茅。《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位居第12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按照OECD與歐盟標準,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一。
從投入看,2023年全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超過3.3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8.1%。從產出看,2023年簽訂技術合同95萬項,成交額達到6.1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8.6%。從成效看,在量子技術、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正式投產,C919大飛機實現商業運營,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組件,亮點頻出。從發明專利來看,2023年全國共授權發明專利92.1萬件,同比增長15.4%。
英國《經濟學人》近日刊文稱,中國科研實力增長迅速,在多個領域已處于國際前沿。根據反映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及合作情況的自然指數,2023年中國作者在高質量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份額全球排名第一。中國從資金、設備和人才著手提升科研實力,在尖端研究領域的實力提升沒有放緩跡象。外媒指出,近年來,中國科技領域“硬實力”持續提升,不僅為中國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也為推動國際科技領域合作發揮積極作用。
2024年 7月5日,河北省河間市一家鉆頭制造科技型企業的工人在生產車間內工作。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中國具有工業門類齊全的突出優勢,配套能力全面領先。中國工業發展形成了全、多、大的獨特優勢。“全”就是體系全,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多”就是品種多,各種制造業都有,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20多種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大”就是規模大,2023年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39.9萬億元,占GDP比重31.7%,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26.2%,占全球比重約30%,成為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從2010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制造業大國,連續14年穩居世界首位,規模化、集群化、網絡化、數字化優勢突出。比如,中國風電整機吊裝量全球占比接近50%;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出口量連續2年位居全球第一。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50.1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46.3萬家。
中國具有工業體系完整、產業鏈配套齊全、綜合制造成本低的全球競爭優勢,多數材料、組件都能找到本土供應商,對創新原型產品快速試制并量產形成強大支撐。加上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形成了一批產品生產集中、配套設施專業、產業鏈條成熟的產業集群和高效協作的制造業網絡,不僅能滿足大規模標準化生產,而且能快速響應個性化定制。
中國具有基礎設施的突出優勢,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中國高鐵、高速公路、特高壓輸電線路、5G網絡快速發展,高標準高品質基礎設施比例不斷提高。僅2023年中國基建投資高達23萬億元,占GDP的18%。
截至2023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15.9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4.5萬公里,占全球的70%以上,在100萬以上人口城市中覆蓋率達到94.7%;全國綜合立體交通網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8.36萬公里,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快貫通;民航機場總數259個。中國客、貨運輸主要指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特高壓技術優勢突出,中國電網最高電壓等級1100千伏,世界第一,全國電網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189萬公里,是世界上首個也是唯一全國都用上電的國家。
目前,全球天然氣管道總長度150多萬公里,中國長輸天然氣管道總里程12.4萬公里。中國累計建成5G基站408.9萬個,占全球比重高達60%。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工業互聯網建成網絡、標識、平臺、數據、安全五大體系。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重大工程穩步推進,全國性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網絡體系不斷完善。
中國具有規模龐大工程師隊伍的突出優勢,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工程師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本,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從高鐵馳騁到“大飛機”啟航,從神舟飛天到蛟龍入海,從天眼巡空到墨子傳信,從敦煌文物修復到煤礦瓦斯防治,從天氣預報系統到眼科診療技術……一件件展現綜合國力的大國重器、一項項關涉國計民生的科研成果,無不彰顯著一批批卓越工程師的創造偉力和巨大價值。
截至2023年底,中國共有各類工程技術人才2100萬人,工程師數量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穩居世界第一,而且每年新增工程師約440萬,超過美國、日本和歐洲的總和。雖然中國從0到1的原始創新還不夠強,但是從1到N的應用創新具有明顯的速度優勢。建立在應用創新基礎上的卓越工程師紅利正在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用積極的政策、市場的邏輯、改革的辦法,不斷擴大這樣的人才紅利,未來的中國必將更具創造力、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總之,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突出優勢,既有助于提振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也有利于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15990-0.html中國經濟發展持續向好優勢突出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以開放之姿惠及世界擁抱數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