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繆曉琴
上至商飛翱翔、“神舟”攬月,下到盾構穿梭、“蛟龍”遨游,高品質的國產特殊鋼,帶動無數新興產業從無到有,釋放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澎湃動能。今年,新質生產力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中國“鋼鐵搖籃”成長為全球規模前列、實力領先的特殊鋼生產企業,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泰富特鋼)如何因地制宜加快創新成果落地轉化,成為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體?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席卷全球的外部環境,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需求,形成了歷史性交匯。過去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已經行不通,而以新技術、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為主要內涵和特征的新質生產力,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契合我國經濟轉型需要。
銳意刷“新” 敢為科創先鋒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要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圖為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廠區和興澄苑。中信泰富特鋼供圖
“路雖遠,行者無疆;事雖難,做者必成。”在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道路上,沒有浪漫的輕舟捷徑,唯有腳踏實地不斷鉆研,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唯有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才不會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受制于人。
特鋼是科技煉成的。近年來,中信泰富特鋼制定“成為特鋼技術引領者”的總目標,面對一系列“卡脖子”難題,從不氣餒,從容刷“新”,連續突破高端特殊鋼產業鏈上的一個個供給約束堵點。
國務院《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將先進鋼鐵材料作為新材料產業的第一部分內容,主要包含12大項內容,中信泰富特鋼產品覆蓋其中的11大項。2023年10月,我國首口萬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鉆進突破8000米。其背后中信泰特鋼旗下天津鋼管給予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以自主創新深耕深地勘探領域,破解大規格抗硫套管窄性能控制、國內最大口徑套管首次開發等難題,將生產出的關鍵材料成功應用于“萬米油田深井”。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標準是要素生產力的大幅提升,特點是創新,關鍵是自由,本質是先進生產力。這也要求勞動者必須是新型的勞動者,以過硬的專業素養作為武裝。中信泰富特鋼堅持打造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平臺體系,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人才培養策略,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人才要素跟得上,為中信泰富特鋼的新質生產力生成帶來源源活水。在科創人才驅動下,80%國際高端軸承材料來自“中信泰富特鋼制造”;在“卡脖子”產品之最的航空發動機主軸軸承用鋼領域,來自中信泰富特鋼的高端材料助力“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天宮”“北斗”升空。2008年開始,高速列車用軸承鋼應用于日本、法國、德國等國際鐵路。汽車用鋼產銷量連續16年中國第一,連續12年世界第一,產品覆蓋寶馬、奔馳、奧迪、大眾、豐田、比亞迪等品牌,也是國內首家可生產冷加工用齒輪鋼的制造企業。從φ220mm到φ1320mm,中信泰富特鋼的連鑄圓坯更是連續5次刷新世界紀錄。
綠色引領 提質節能同頻共振
徜徉于一片綠意盎然的春色中,每一位游客都能在興澄特鋼廠區見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壯闊的產業風光,找到屬于自己的愜意與美好。一去不復返的是舊日刺耳的機器轟隆和彌漫的煙塵,更上一層樓的除了園區環境,還有新發展理念。這張以綠色制造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秀麗名片,被中信泰富特鋼擦拭得越來越亮。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在“雙碳”目標下,綠色發展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圖為中信泰富特鋼數智中心 。中信泰富特鋼供圖
中信泰富特鋼堅持綠色引領,踐行“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在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方面扎實推進工作,實現了綠色發展與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相融互促。
在超低排放改造方面,中信泰富特鋼下屬興澄特鋼、青島特鋼、天津鋼管已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同時,積極探索固廢處置新技術,將固體廢物“變廢為寶”,努力實現“固廢不出廠”目標。
在優化能源結構方面,以2025年重點工序能效達行業標桿水平為目標,中信泰富特鋼推進能效提升工作,特別成立每年5億元的數智低碳專項資金,支持鋼鐵各生產環節的節能提效改造,保證能源高效利用、高效轉換、高效回收,截至2023年,中信泰富特鋼噸鋼綜合能耗為538.7kgce/t,較“十三五”期間累計下降了8.3%。
2023年11月26日,天津鋼管168機組年修熱負荷試車一次成功。在保持無縫鋼管產能不變的基礎上,技術人員采用智能全氧燃燒技術,對168毫米熱軋無縫鋼管機組環形加熱爐進行技術改造。根據2024年一季度運行情況測算,氮氧化物排放量較去年同期降低98%以上,燃料消耗降低20%以上,每噸鋼可節約電能5.8度。這是國內首臺套完成全氧燃燒改造的環形加熱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全氧燃燒環形加熱爐。
在合理用水方面,中信泰富特鋼構建“5G+”工業互聯網智慧水系統,覆蓋源頭取水、凈水、管網輸水到末端用水、污水處理全流程,打通水務系統的各子系統,形成統一可控的水系統智控體系,實現供水自動控制調節,用水點壓力、流量自動平衡,循環水系統自動優化冷量分配,實現節水節能,降本增效。
在綠能替代方面,中信泰富特鋼充分利用企業大面積優質屋頂資源,推進廠區屋頂光伏項目。光伏發電不僅為運營提供了低價穩定的電力,也進一步降低了碳排放。截至2024年一季度,集團光伏裝機容量共計123兆瓦,風電裝機12兆瓦,全年預計生產綠電1.8億千瓦時,降低碳排放約10.5萬噸。
2023年,中信泰富特鋼牽頭編制發布了全球首個能夠彰顯高端特殊鋼低碳貢獻標準《(汽車用)特殊鋼PCR》,著眼于建立科學的、可比的、完整的、統一的,能夠彰顯特殊鋼高強輕量化、長壽命、近終型、高穩定性等綠色低碳屬性的中國特色綠色低碳評價標準,該項目摘得2023年世界鋼協頒發的“生命周期評價卓越成就獎”,獲得了國際行業專家廣泛認同。今年3月,中信泰富特鋼又受邀參加世界鋼協召開的LCA專家組第51次會議,圍繞當前全球綠色低碳相關政策、法規、倡議、評價標準及相關方法論進行研討。
當前,綠色低碳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中信泰富特鋼始終秉持“綠色制造,制造綠色”發展理念,持續加強LCA(全生命周期)的全球合作,堅持走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僅提升了中國在國際低碳評價體系與創新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也為特殊鋼及產業鏈低碳高質量發展樹立了典范,將推動高品質特殊鋼發展作為未來低碳發展的創新路徑獲得全球廣泛關注。
數智領航 開啟特鋼未來
奮楫者先,創新者強。發展機遇永遠青睞勇于創新、永不自滿者。早在2000年,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就踏上了數字化轉型之路,歷經二十多年信息化、工業化融合迭代,形成了獨特的數字化系統。
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發起的“數字化制造”和“工業4.0”的示范標桿——全球燈塔工廠網絡。中信泰富特鋼按燈塔工廠建設的方法論,構建敏捷數字化協同機制,全面打造數字化生產線,升級鐵、鋼、軋、能、環、研六位一體的數字化水平;以價值為驅動,通過數據發現、分析、解決問題,打破傳統的經驗決策方式,建立研、產、供、銷、服務全鏈條數字化體系。2023年,中信泰富特鋼下屬興澄特鋼入選特鋼行業全球首個“燈塔工廠”。
圖為中信泰富特鋼數智中心內部場景 。中信泰富特鋼供圖
在興澄特鋼的數智運行中心顯示屏上,上千個變量構成的計算模型控制著高爐內部復雜的化學反應,將液態、固態、混合態的材料精準冶煉,實現智能感知、智慧控制。數智化的全流程改造,不僅讓興澄特鋼三座高爐的煤氣消耗量每年下降近1億立方米,還讓新品研發效率提升56%,其中一個產品的疲勞壽命更是大幅提升241%。
“客戶要求生產1噸鋼材只能有0.5噸的碳排放,我們就按照0.5噸的碳工藝路線來設計生產流程。”中信泰富特鋼旗下興澄特鋼副總經理王永建介紹,通過一百多個算法模型,中信泰富特鋼近期建成的“燈塔工廠”能夠精確地滿足用戶的訂單需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深度參與研發設計,原來研發一款新產品需要13.6天,如今只需要5.9天。”
據介紹,興澄特鋼“燈塔工廠”已部署了40多個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先進用例,包括大數據分析支持的制造工藝定制設計、多模態仿真實現高爐“黑箱透明化”、智能閉環控制持續提升煉鋼產品質量、AI賦能的軋鋼工序高效制造、高階分析驅動的能源優化等,形成高效協同、智慧協同、低碳協同的新制造模式。工廠的定制訂單因此增加了35.3%,不合格產品率降低了47.3%,噸鋼能耗降低了10.5%,實現“高定制”“高品質”“高效能”“可持續”的有機統一。
近年來,中信泰富特鋼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產業模式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生產經營全流程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發揮好智能制造引領產業發展的動力作用,走出一條傳統制造業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探索之路。
2020年3月,中信泰富特鋼編制并完善了智能制造“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和藍圖,制定了以“一個頂層設計、五大行動計劃、三項保障措施”總體的推進方略。健全數智化項目管控機制,推行在線化跟蹤,建立健全“事前策劃、事中協同、事后評估”的數智化技術評價體系。
中信泰富特鋼建立健全數智化組織體系,成立數智化領導小組、推進小組和技術委員會,強化各層級的組織領導,為數智化建設提供強力的組織保障;建立健全數智化工作推進機制,創新性舉辦智能制造現場推進會,推動重點數智化項目和示范產線的建設,發布專項獎勵管理辦法,激勵數智化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建立健全數智化項目管控機制,推行在線化跟蹤,做到項目“事前策劃、事中協同、事后評估”的全流程管控;建立健全數智化技術評價體系,自主構建特鋼產線智能制造成熟度評估模型,全面完成43條產線評價,高效規范企業數智化建設,促進生產設備數字化率每年提升10%,生產機器人密度每年提升20%。
“布局2025年、規劃2030年”,中信泰富特鋼在數智化轉型之路上探索踐行,形成數智化工作有規劃、有機制、有舉措、有成效、有品牌的“五個有”數智化轉型方法論,聚焦提升鋼鐵主業的核心競爭力,兩化深度融合推動生產制造智能化、經營管控一體化、決策分析數字化、產業服務網絡化,全面完成數智化的發展規劃,賦能特鋼高質量發展。
中信泰富特鋼積極打造全工序智能化示范推動制造模式轉變,打造的興澄特鋼煉鐵、興澄特鋼煉軋、大冶特鋼鋼管、青島特鋼高線、銅陵特材焦化等示范產線相繼投產。打造了行業第一家多基地、多工序的鐵前協同中心,實現了鐵前整體效益的最大化。
中信泰富特鋼積極推動經營管控數字化轉型和管控模式轉變,建成特鋼財務共享服務平臺、數字化供應鏈等數字化轉型的典范,實現業財一體化全流程貫通,業財流程效率提升15%以上;積極推進特鋼云商等產業鏈平臺建設推動商業模式轉變,謀劃特鋼產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產業鏈協同,提升特鋼競爭優勢,“鋼資產流轉的全過程數字化平臺”榮獲全國首個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鋼鐵企業。穩步推進大數據中心建設,堅持數據作為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核心要素,以“數實融合”全方面推動業務數字化,提升數據治理水平。
中信泰富特鋼堅持樹立數智化技術創造價值理念。統一搭建工業互聯網開發平臺,并成功應用在經營管理、生產流程管控等領域,實現了各平臺的深度集成及大模型的探索。牽頭成立數智化自主創新、技術攻關團隊,以價值創造為導向,以“協同共建”為抓手,基于協同平臺構建集團統一的服務中心、審批中心,充分融合AI、云計算等新一代技術,構建“集團業務共享+企業屬地管理+協同幫扶”模式,通過項目建設、技術攻關等模式持續培育數智精英,打造數智新能力,累計數智化自主攻關項目超50項,完成率100%,降本增效超1億元,多個項目獲得專利和軟著等知識產權。
縱觀人類科技史,生產方式的每一次變革,都奏響了人類生產力飛躍的序曲。沒有絕對的傳統產業,只有不積極提質擴容增值,不堅持創新的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與發展傳統產業并不矛盾,關鍵是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使其與時俱進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等特征。從沒路的地方蹚出新路,從遍布荊棘的地方辟出綠洲,中信泰富特鋼以開拓創新的勇氣砥礪前行,為推動國家工業現代化和新質生產力建設,增強“中國制造”全球影響力不斷謀勢、蓄勢、聚勢。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信泰富特鋼將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保持高水平研發投入,持續推進前沿創新技術與特鋼產業的融合創新,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繼續發揮好“綠色工廠”的示范作用,把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于日常生產全過程,為國家綠色制造自主可控、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加快實現從“傳統制造”到“先進智造”的跨越升級,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能制造新范式,為我國在新時代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新的特鋼貢獻。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8001-0.html向新而變: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勇攀新質生產力之巔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上海沃蘭特航空再獲億元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