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科創辦、市科委、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五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關于支持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 記者鮑筱蘭 12月19日,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關于支持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下稱《若干措施》)提出,要促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多元化投入和高效建設,將在光子、生命、人工智能、能源、海洋等領域,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下稱“設施”)是為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技術變革提供極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復雜科學研究系統,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科技問題的物質技術基礎。
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已建、在建和規劃建設的設施共計20個,涵蓋光子、物質、生命、能源、海洋等多個領域,已建、在建和規劃建設的設施共20個,已建成11個、在建4個、規劃建設5個,總投資規模達到約350億元,設施數量、投資金額全國領先。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裘文進表示,設施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海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
經過多年的發展,設施長期支撐國家及上海市前沿基礎研究,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
上海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具備哪些特征?上海科創辦綜合協調處處長開懇指出,已呈現出區域集聚的特點。目前,張江科學城正在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其中包括各類光源,包括同步輻射光源、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等,同時還包括活細胞成像等各類線站。
這些設施都集聚在不到2公里的區域范圍內。集群設施建成后,將同時具備靜態結構、動態變化、極高能量這三大微觀領域研究能力。可同時滿足尖端與廣泛、基礎與產業的各類用戶需求,有力支撐物質、生命、醫藥、材料、能源、化學、雙碳等領域前沿研究和技術創新。
上海科創辦綜合協調處處長開懇指出,上海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呈現出區域集聚的特點。
開懇表示,以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為例,這是目前我國用戶最多、開放度最高、綜合成果最顯著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為700余家科研機構和6.3萬名企業科研人員提供服務,年均達4500人次,與歐美同類光源相當。
目前,光源二期線站已全面建成,今年用戶預計可達近萬人次。同時,上海還在積極謀劃推動新一代光源預研。接下來,上海將持續打造光子、生命、能源、海洋、人工智能等多領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
開懇表示,將全力推進硬X射線裝置、海底科學觀測網、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磁-慣性約束聚變能源等項目建設。加快推動深遠海研究設施、釷基熔鹽堆研究設施、無人系統多體協同設施、新一代光源預研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盡快開工。
下一步,將開展面向“十五五”的設施項目前期研究。強化主動布局,爭取在上海建設更多設施。
上海市科委基地處處長畢聰表示,對于已建和在建的設施,通過項目布局重點支持其提升服務能級。
目前,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和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兩項在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在臨港新片區,二者分別聚焦大功率、高效率、多燃料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和基于光電復合纜連接的海底科學觀測設施建設需求。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改處處長吳群峰說,全力支持設施建設, 積極協調落實辦公空間等場地保障。目前,高效低碳燃氣輪機實驗裝置已完成土建施工,部分廠房已驗收,并進入單體調試階段,預計2024年6月竣工。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完成東海多圈層觀測塔建造,預計 2025年竣工。
為進一步發揮設施的創新引領作用,保障設施高效建設與穩定運行,建立健全設施多元化投入機制,《若干措施》提出,在組建上海市級用戶咨詢委員會、加快推進設施建設前期工作的同時,鼓勵多元化籌措設施建設資金。
具體而言,就是以地方配套資金為牽引設施依托單位加大自籌和吸引社會投入,對于自籌資金(含社會資本投入)不低于總投資20%的設施,在國家規劃遴選、上報可研報告兩個階段,上海市直接出具地方配套出資承諾函。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改處處長吳群峰說,全力支持設施建設, 積極協調落實辦公空間等場地保障。
同時,還將支持開展關鍵技術和核心設備研究。支持新開工設施根據需要聯合企業組織實施市級科技重大專項,提前開展關鍵技術和核心設備研究,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原則上最高不超過80%、總額不超過3億元支持。組織設施重大科研成果向創投基金、產業基金進行集中推介,強化設施孵化功能,發揮溢出效應。
而在設施運行階段,則要保障穩定運行和開放共享。
一是探索建立設施市場化收費和企業用戶補貼機制。加大企業用戶使用設施的補貼力度,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用戶通過“科技創新券”降低設施使用成本,研究進一步提高支持力度。對于未納入“科技創新券”適用范圍的企業用戶,原則上給予每年最高不超過50%、總額不超過100萬元補貼。
二是建立設施分類評價和獎勵制度。將設施根據主要功能和服務對象進行分類評價管理,實施“以獎代補”激勵,對于達到一定指標的設施,原則上按照1500萬元、1000萬元、500萬元三檔分梯度給予獎勵。
發布會由上海市發改委政策法規處副處長屠烜主持。
三是支持設施提升服務能級及開展預研。上海市科技創新計劃設立設施關鍵技術提升相關計劃,重點支持設施開展實驗新方法研究,優化提升裝置和零部件技術。面向在建設施和規劃設施,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專項支持開展重要科研工藝設備技術迭代和相關預研,推動設施爭取納入下一輪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
上海市科委基地處處長畢聰表示,對于已建和在建的設施,上海市發改委、市科委通過項目布局重點支持其提升服務能級。比如,支持“活細胞結構與功能成像等線站工程”開展關鍵技術研究,推進完成了用戶波蕩器束線、活細胞成像束線、生物成像實驗站、分子動態成像實驗站的研制。支持“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開展“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關鍵技術研發及集成測試”,推進連續波超導直線加速器及波蕩器、X射線光學及探測器、100PW激光及其物理應用等關鍵技術研發,并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解決了建設硬線工程所需要的絕大部分先進技術,驗證了工程建設不同的技術路線,鍛煉了一批工程建設隊伍,為硬線工程建設奠定了較為堅實的技術與人才基礎。
印發《上海市關于支持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
同時,為積極爭取上海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設想納入國家規劃總體布局,上海市科委、上海科創辦立項支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預研。比如,支持開展“釷基熔鹽堆綜合仿真試驗項目”研究,通過建設釷基熔鹽堆綜合仿真試驗平臺,以滿足釷基熔鹽堆的驗證需求為目標,重點驗證關鍵設備的設計和集成能力,完成安全評審相關的各項試驗,為釷基熔鹽堆的安全評審提供有力支撐。支持開展深遠海研究設施方案設計、關鍵技術預研等工作。以上項目為爭取相關設施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打下了堅實基礎。
加強設施支撐服務上海產業能力,加強對用戶裝置建設的配套支持。上海對符合規定的用戶裝置給予最高30%、總額最高3000萬元的投資補助。在推動用戶裝置加強對外開放服務上。用戶裝置的運行管理和開放共享由設施依托單位統籌管理,原則上獲得上海市投資補助的用戶裝置應提供的公共機時不低于總機時30%。
裘文進表示,下一步,將會同相關單位持續打造一批大科學設施集群,圍繞設施設計、建設、運行全過程,完善共享機制,優化開放服務,提高設施的使用效率和便利度,加強資金和政策配套保障,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更好助力上海強化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功能。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5136-0.html上海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強化科技創新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