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計算機斷層掃描)已經成為了臨床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傳統的大型CT設備由于體積龐大、重量沉,且位置固定,給患者的轉運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為了解決CT小型化的需求,四川省人民醫院與電子科技大學形成了“醫工交叉”研發團隊,打破國外對移動CT生產核心技術的壟斷,實現了中國小型智能機器人移動CT從0到1的突破。
11月30日,2023年四川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金融資本對接會的醫藥健康專場活動上,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教授徐如祥介紹了小型全身智能32排/64層移動CT的研發與產業化。
路演現場,徐如祥給出一組數據,住院病人和重危癥術后病人每年有3200多萬,急診重癥病人每年有8000多萬,要把這些病人推到CT室去做檢查,轉移過程出現風險的概率達到24%-41%,“如果能把CT推到床邊給患者做檢查,那么這種轉移風險就大大縮小”。
小型CT的應用場景還可以繼續暢享。比如放進手術室,及時CT掃描幫助醫生發現問題,規避醫療風險;放進救護車,讓罹患腦卒中等需要及時救治的病人第一時間就能做好檢查,輔助醫生的判斷;送到重大災害現場,幫助醫生救治受到顱腦創傷的患者,大大節省轉運回后方的時間和風險。
經過“醫工交叉”研發團隊十多年的努力,小型智能移動CT已經研制成功。今年3月,全球首臺“小型智能機器人移動CT”在第十屆四川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暨第二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際健康旅游展上首次亮相,260公斤的重量引來參觀者側目。
與傳統的大型CT設備相比,小型移動CT體積縮小了近一半,重量減輕了約三分之二,同時還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成像速度快、圖像質量優等優點,憑借其輕便、智能、高效的特點,為臨床提供了全新的“移動醫療”救治模式。
“做高端醫療設備的研發,最是需要資金、政策的扶持”,徐如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團隊此前跟一些投資機構、金融機構有過一些接觸,這次來參加對接會的醫藥健康專場活動,徐如祥充滿期待。他希望“多組織這樣的活動,多幫我們跟資金牽線搭橋,多給我們一些項目立項、獎項申請方面的支持;同時還希望能在省內找到更多的應用出口,與更多醫院合作,讓這個產品首先在川內運行起來。”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3598-0.html把CT推到床邊檢查,“醫工交叉”團隊研制出小型智能移動CT真相還有哪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亞太區唯一!深信服被《Frost Radar??:2023年全球安全訪問服務邊緣SASE市場》評為領導者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