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王媛
通訊員 周全
11月7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武漢外國語學校獲悉,該校高三(1)班學生郭梓衡入圍清華大學2024年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成為全國總數不到50名獲得該資格的學生之一。
這意味著郭梓衡將無需參加高考,春季學期直接到清華大學接受預科培養,通過預科考察后,在清華大學接受本碩博貫通培養,師從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先生。
將在清華進行本碩博連讀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最終獲得清華大學2024年丘成桐“數學領軍計劃”資格的學生總數不到50人。郭梓衡就是其中之一,通過預科考察后,將錄取至清華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八年制),依托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進行培養,采用“3+2+3”培養模式,從本科連續培養至博士研究生階段,即8年的本碩博連讀。
郭梓衡
此前,郭梓衡在專業測試中經歷了三場筆試考試。“第一場筆試考試時長為4個小時,要完成8道大題,考的是大學數學的知識點;第二、三場考試考的是數學和物理,老師當堂教授一個知識點,隨后就講授的內容進行測試。”郭梓衡坦言,準備筆試考試不僅要靠此前的知識儲備,還要挑戰自己的知識接受能力和應變能力。
在面試環節中,郭梓衡從入圍面試的一百余名學生中脫穎而出。“面試時,三位老師向一名學生提問,問了我很多數學專業問題,雖然和我預先準備的不一樣,但我還是沉著應對下來了。”郭梓衡說。
高三(1)班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趙永志告訴記者,剛入校時,郭梓衡就定下了在數學競賽中獲獎或清華領軍計劃的目標。雖然在數學競賽中和省隊失之交臂,但郭梓衡一直保持著積極的狀態。“競賽結束回到班級準備高考時,他心很靜、效率很高,每天早自習都早早到教室記背語文和英語,不僅在短時間內把之前的進度補齊,還在月考中取得了年級第8的成績。”
趙永志認為,郭梓衡還非常善于思考,面對數學問題,他常常能提出自己的新見解,從結果去思考問題本身。
“競賽課程相較于常規課程有一定的拔高,常常要用大學的視角來解決問題。”在數學競賽教練王錦岑看來,郭梓衡憑借對數學的熱愛和興趣,真正感受到了學習高等數學的樂趣,才能在數學競賽和新領軍計劃中堅持下去。
郭梓衡和武漢外校教師
“郭梓衡還被同學稱作‘郭巨’,在同學們心目中數學水平比較高。”王錦岑笑著解釋,這要歸因于郭梓衡的自律,到了后期能夠心無旁騖地自學,制定好了計劃就堅決執行,每天的狀態都很穩定。
對于數學的熱愛源于一本課外讀物
還在上初中時,郭梓衡就展露出了對數學的特別的興趣和特長。武漢外校超常中心主任李彬介紹,郭梓衡不僅在初中階段就已經接觸了高等數學,還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數學是成體系的,一道題蘊含的是知識點背后的邏輯,要先把邏輯理清楚再做題。”郭梓衡說,在學習新內容時,需要結合學過東西的內在邏輯,將它們聯系起來,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例如學習矩陣的相似,在學習的過程中,他認識到知識點之間是能聯系起來的,這讓他記憶很深刻。
課余時間,郭梓衡常常閱讀大學教材,看相應的視頻課,從中了解方法背后的邏輯。“例如,學習函數方程時,我會看大學教材中的常微分方程。”在郭梓衡看來,看到一個方法,把背后的思想悟通了,才能舉一反三,才能有聯想,是非常值得的。
其實,郭梓衡對于數學的熱愛源于一本課外讀物。讀小學三年級時,同學送了他一本有關概率的科普書,吸引了他的興趣,書中的內容超出了小學的知識范圍,帶給他很多啟發,他很好奇更高層次的東西,覺得思考問題很有意思。“小時候沒有上培優班,自由的時間很多,我很喜歡讀書,后來我把這一系列的科普讀物全部讀完了。”郭梓衡說。
在父母的支持下,郭梓衡在小學階段就對高中數學有一定的了解,6年級時就接觸了微積分,這幫助他擴寬了知識面,啟發了對理科和科學學習的興趣。
“數學是探索世界的必經之路,是基礎學科,蘊含了很多學科的基礎知識。”郭梓衡坦言,學數學一定要理解清楚邏輯,理解背后的思想,打通微循環,“數學是一個整體,要把各種知識的潛在聯系想通,把孤立的知識點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思考問題比較靈活。”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2636-0.html無需高考,本碩博連讀!武漢外校學生入選清華“數學領軍計劃”真相究竟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