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羊城晚報報道,11月1日,“吳承恩作品票房超59億”沖上微博熱搜。極目新聞記者查詢發現,《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在某數據平臺票房累計達到59.18億元,相關作品有29部,而四大名著其他作者的票房收入則略顯慘淡。對此,有網友調侃道:“吳承恩真是名副其實的頂流。”
四大名著作者票圖對比圖(圖源:燈塔專業版截圖)
根據平臺數據顯示,吳承恩憑借29部作品獲得59.18億元票房,在四大名著作者之中排名第一。其他三位作者的排名依次為,羅貫中:13部作品,6.73億元票房;施耐庵,39部作品,3123.8萬元票房;曹雪芹22部作品,52.8萬元票房。于是乎,有關“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的話題再次成為討論焦點。
其實,這個話題并非近日才開啟。早在2021年,就有網友聲稱吳承恩是中國最牛的“編劇”,因為從票房來看確實堪稱“頂流”。目前,與其能夠爭奪這一“頭銜”的看來只有蒲松齡,其作品共有56部,票房累計35.63億元。
蒲松齡的票房(圖源:燈塔專業版截圖)
有媒體分析此現象稱,《西游記》成功的原因在于其獨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主題。單就作品的趣味性而言,《西游記》的趣味值排位第一,爭議應該不大。原著小說不僅有老少皆宜之功力,央視在20世紀80年代推出的《西游記》更是讓幾代人找到了不斷重復觀賞且每看每樂的動力。當代根據《西游記》改編的影視劇中,最為觀眾熟知的可能要算六小齡童主演的電視劇《西游記》及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游之月光寶盒》和《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等,至今仍被觀眾反復觀看、討論。
《羊城晚報》發表評論稱:“扎堆”吳承恩作品的現象也說明,原作的精髓和情節經得起口味越來越挑剔的觀眾的審視,拍出來,只要不是敷衍了事,總不怕沒人看。
網友評論截圖(圖源:社交平臺)對此,有網友表示:“真·頂流啊!可惜,版權費本人收不到。”“電影票房不過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幾百年下來,戲曲、動畫、書籍多如牛毛,衍生品甚至涉及手辦、泥人、糖畫等等,但凡有版權意識,吳承恩恐怕早就是首富了。”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1790-0.html“吳承恩作品票房超59億”沖上熱搜,網友稱其最牛“編劇”真相究竟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