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鮑筱蘭報道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已連續多年成為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小組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賈宇談及法治化營商環境時說:“將拿出更多切實、有效、可行的改革舉措,推進各項舉措迭代更新,做好企業發展的‘壓艙石’,助力企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如何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經營主體合法權益?當前,上海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效,還將如何發力?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今年上海發布的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中,法治化相關內容顯著增加,包括“解決商業糾紛”“辦理破產”等。賈宇列舉了3組數據——去年,上海法院商事糾紛案件一審平均審理時間下降至48天,破產案件平均辦理時間縮短121天,均是近年來最優水平,“這是企業能直觀感受到的高效”;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懲罰性賠償金額同比上升132.4%,“這是企業能直觀感受到的公正”;96.2%的訴訟材料實現電子送達,47.5%的庭審以線上方式進行,3個工作日內即可獲取自動生成的文書生效證明,“這是企業能直觀感受到的便捷”。
全國首創金融糾紛概括性先行調解承諾等金融審判執行新機制、成立上海國際商事法庭集中管轄涉外商事案件……賈宇介紹,近年來,上海法院積極推進涉外法治建設,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經營主體合法權益,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擲地有聲、成效顯著的“硬核”成果。
涉外審判中的“上海司法智慧”,正逐步擴大影響力——去年,上海法院有3起準確適用國際條約的案例被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收錄為入庫案例,有兩起仲裁司法審查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評選為該領域典型案例,另有數十起案例被境外知名專業刊物、數據庫收錄,為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規則體系,貢獻了中國法治力量。
賈宇說,對標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更高要求,上海法院還將進一步提升司法服務重大戰略部署的主動性、前瞻性、精準性,提高辦案質效,提升企業的獲得感。
前不久,《上海法院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行動計劃(8.0版)》發布,將企業的實際感受作為核心標準,提出了更具針對性的改革措施。服務重大戰略實施、提升審判執行質效、釋放多元解紛效能、深化破產運行改革、發揮數字化賦能營商優勢、增強經營主體感受……6個方面15類舉措,細化為50項具體任務,為企業初創、成長、出海等生命全周期引路護航。
賈宇表示,在涉外審判工作中,上海法院一方面護航“走出去”企業,在相關案件中堅決運用法律工具開展反制裁、反干涉、反“長臂管轄”斗爭,讓更多經營主體有底氣、有信心;另一方面,保障“引進來”企業,升級上海法院國際商事一站式解紛平臺,吸引了25家涉外商事仲裁、調解、公證等專業機構入駐,為中外當事人提供了多元高效的商事糾紛解決路徑。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16112-0.html賈宇代表: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多位代表:深化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下一篇: 多位代表:提振消費需求把好事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