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邱愛荃上海報道 11月5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拉開帷幕,北外灘館在進博會現場再次吸引眼球,這是北外灘代表虹口區連續第四次參與進博會。
作為傳播北外灘聲音的重要平臺,自2021年起,北外灘館分別以“進博會朋友圈”“云上會客廳”和“鏈全球 享未來”為主題,通過精心組織的展陳內容和豐富多彩的現場活動,在進博“大舞臺”向全球共享北外灘開發建設的總藍圖、新進展,傳遞招商引資、投資北外灘的強力信號。
融合共生,綠動未來
本屆進博會北外灘館以“融合共生 綠動未來”為主題,旨在展現北外灘作為“新時代都市發展新標桿”,在低碳發展、城市更新、文化旅游、產業躍升等方面的創新成就。“融合共生”指北外灘的開發建設既重視歷史底蘊與現代潮流的緊密交融,將歷史肌理巧妙融入城市空間,展現現代都市的雙面魅力,同時也注重城市與人、城市與企業、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綠動未來”則強調虹口區以綠色低碳服務“一把手”工程為引領,在綠色低碳服務新賽道上的創新實踐,以及北外灘打造綠色低碳未來城市樣板間的美好愿景。
自由呼吸的綠色之城
北外灘館內設置“自由呼吸的綠色之城”“向史而新的魅力之城”“宜居宜游的活力之城”和“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城”四大展區,多維度、全方位展現北外灘日新月異的發展面貌。
其中綠色低碳展區為本屆北外灘館的重點展示區域,將集中展示虹口北外灘在綠色低碳產業方面的資源稟賦、政策規劃、產業要素、創新實踐和代表企業。
北外灘位于黃浦江、蘇州河和虹口港“三江匯聚”處,擁有3.4公里濱水岸線和13.7萬平方米的開放綠地,綠色產業資源稟賦得天獨厚。今年以來,虹口制定綠色低碳服務賽道“一把手”工程和鏈長負責制工作方案,以將北外灘區域打造成為“世界級碳中和水岸典范”為目標,積極推動北外灘低碳發展實踐區的建設工作。
目前,虹口區域內已集聚600余家綠色低碳機構和企業,包括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綠色金融60人論壇、綠色技術銀行、上海市能效中心(上海市產業綠色發展促進中心)等功能性機構,以及國網英大碳資產、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三峽上海院、華東電試院等綠色低碳服務的代表性企業。今年9月,還正式成立了北外灘綠色低碳服務產業聯盟,該聯盟擁有60家成員單位,將聚焦綠色低碳服務新賽道,落實市區協同“一把手”工程,圍繞“產業綠色低碳化”和“綠色低碳產業化”兩大方向,推動形成一批典型制度成果,構建形成產業發展生態體系,努力打造豐富應用場景。
此外,在展館的其他展區也能看到綠色北外灘的現實和未來。比如,北外灘91街坊的480米未來新地標將打造成“全電大樓”,核心區將建設6公頃中央綠地、50公頃慢行優先區、22公頃無車區等內容,體現了北外灘城市更新過程中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北外灘濱江公共空間和城市漫游、城市騎行等文化旅游體驗,以及易跑賽、上艇賽等文體活動,傳播了綠色健康生活風尚;企業聯系展示中,藍晶微生物通過鹽堿土壤與改良土壤展示了合成生物技術如何助推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中太海碳通過實物模型展示了公司自主研發的高效低能耗碳捕集系統;一些企業還提供了環保包袋、可降解垃圾袋、PHA茶盒、環保辦公品等產品供北外灘館運營使用,將綠色低碳融入場景實踐。
打造零碳展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進博會北外灘館堅持“綠色可持續”原則,多措并舉打造為真正的零碳展館,以實際行動踐行節能減碳理念。
首先,布展過程中主動“減碳”。北外灘館多處使用可重復、可循環使用的環保材料,如用瓦楞紙制作展架、展柜和裝飾品,使用可回收的鋁材、鋼材等建筑材料,同時重復利用了往屆進博會展館的部分家具和物資,盡最大努力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同時,利用碳交易實現真正“零碳”。充分利用在區域集聚的綠色低碳產業服務資源,借助相關機構和企業的專業力量實現展館碳排放量“清零”。北外灘館委托國網英大碳資產管理公司對布展和運營全程的碳排放進行了詳細測算,涵蓋電力排放、交通排放、餐飲排放以及活動耗材隱含排放等;根據測算得出的碳排放量,經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評估認可,再由北外灘集團取得相應的碳匯以抵消碳排放量,這些碳匯分別來自虹口對口地區福建三明金森林業股份提供的林業碳票,以及虹口區內碳交易服務企業英大碳資產提供的VCUs碳匯;經核銷,最后由環交所出具北外灘館展會期間碳中和認證證書。
在展陳設計中,也突出了綠色科普。北外灘館在入口處設置“綠動未來”互動裝置,鼓勵參觀者親手播下綠色種子,參與北外灘低碳實踐;同時還設計有北外灘“碳衛士”互動游戲,在趣味性的體驗中加深對綠色健康生活方式的認同。此外,即將開門迎客的上海碳秘館相關內容也在北外灘館內出現,聯動呼吁大家共同傳播綠色環保新風尚。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15884-0.html北外灘打造零碳展廳,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太古參展第七屆進博會 持續深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