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鮑筱蘭報道 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11月6日,作為進博時刻虹橋的“主場亮相”,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分論壇暨2024“虹橋HUB大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召開。本次大會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商務部共同主辦,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承辦。
“虹橋HUB大會”第四次如約而至。本次大會牢牢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以“加快提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輻射能級 全面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活力聚樞紐 變革育新力”為主線,邀請國內外頂尖專家學者、業界代表,對于虹橋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好肩負國家使命,作出更大貢獻分享真知灼見。
提升開放功能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鏈接對內對外兩個扇面,國家戰略疊加,資源稟賦獨特,對于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層次協同開放意義重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小涓在演講中,著重闡釋了匯集交通、商務、創新等功能的綜合性樞紐,在當下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變化重組的背景下所承擔的重要價值,并寄語虹橋進一步提升影響力、吸引力、輻射力等“三力”,持續強化國際開放樞紐功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的演講,進一步強調了新科技革命深刻改變樞紐核心功能、發展形態和輻射能級的趨勢洞見,深度解讀了數智技術對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作用,并為虹橋通過增強“大科創”功能,不斷增強樞紐功能和能級提供了寶貴建議。
激發數智賦能
近年來,以數智領域為代表的新技術不斷突破、新業態持續涌現、新應用加快拓展。激發數智產業以驅動范式變革,樞紐作用顯著、前景廣大。
全球數智領域最受矚目的發言人之一,牛津大學網絡學院互聯網治理與監管專業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在報告中,著重對比了虹橋和硅谷兩者的創新要素,剖析了兩者成功的相似性。尤其解讀了對發展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智產業,兩者同樣令人期待的典范意義。
復旦大學副校長姜育剛的報告,強調了在發展人工智能過程中可信和安全的重要性,并介紹了當今方興未艾的具身智能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要點,進而為虹橋發展相關數智產業提供了針對性建議。
深化綠色發展
當前,世界綠色低碳及可持續議程影響深遠,我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正加快建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積極參與和推動全球供應鏈綠色轉型,促進構建符合ESG價值理念的綠色經濟模式,引領區域降碳增效,樞紐責無旁貸。
德勤亞太可持續發展主管合伙人威爾·西蒙斯(Will Symons)的報告,解讀了中國在全球工業脫碳和清潔氫能價值鏈中的作用,并基于國際能源署《2024年世界能源展望》,結合中國全面綠色轉型、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分享了獨到見解。
江森自控亞太區總裁朗智文(Anu Rathninde)從江森自控亞太總部選擇落戶虹橋的原因切入,講述了虹橋的戰略區域優勢、創新協同生態、總部經濟集聚等戰略特質,對于企業有效推進產業創新、聚合要素資源的重要意義,并且分享了其在打造可持續生態領域的前沿案例。
加強樞紐建設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批復三年來,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一核”,優勢產業加快集聚,功能建設成效明顯,各類主體活力迸發。2024年前三季度,商務區稅收收入、進出口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已成為上海乃至長三角經濟發展的強勁活躍增長極。
本次大會最后,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首席戰略官、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楊燕青,引領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古元冬、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行長康杰、Xenario飛來飛去創始人、德國新媒體藝術家飛蘋果(Alexander Brandt)、上海時的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黃雍威等嘉賓,就微觀視角的切身感受,進一步詮釋了“國際開放樞紐能級提升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論壇主題,并且展望了虹橋鏈接內外扇面、協同創造價值的更加美好的廣闊未來。
本次大會,深度詮釋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緊扣一體化、高質量和國際化要求,以“大科創”賦能“大交通”“大會展”“大商務”持續提升輻射能級的蓬勃活力和全新氣象,濃墨重彩虹橋在努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奮進姿態。通過凝聚“虹橋共識”,貢獻“虹橋智慧”,為進博盛會增添了一抹來自虹橋的“主場亮色”。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15885-0.html進博會2024虹橋HUB大會: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北外灘打造零碳展廳,踐行綠色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