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 (Nvidia)(NVDA-US) 強勁的獲利和亮麗的財測,讓投資人喜出望外,并將股價推升到歷史新高,但對其他晶片制造商來說,輝達一家獨占鰲頭的情況,并非所有人樂見。
日經亞洲 (Nikkei Asia) 報導,輝達在 8 月 23 日公布上季財報的一周內上漲逾 6%,今年來漲幅超過 300%。
但其他也剛公布上季財報的晶片商就沒有這么驚人的行情了。美商當中,超微 (AMD-US)、英特爾 (INTC-US) 過去一個月以來分別下跌 7.41% 和 4.08%,截至 8 月 29 日,費城半導體比一個月前下跌 8.4%。
世界各地的企業正設法從人工智慧 (AI) 浪潮中掏金,并催生出對 AI 晶片、特別是輝達晶片的龐大需求。Wedbush 證券股票研究資深副總裁 Matt Bryson 說:「因為輝達占據了 AI 支出浪潮的絕大部分,我無法找出大量的其他贏家。」
7 月 30 日為止一季當中,輝達營收 135.1 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兩倍以上,創下該公司歷史新高,主要靠資料中心業務帶動,包括 H100 和 A100 晶片。輝達更預估,本季營收可能進一步攀升到 160 億美元。
其他晶片制造商也在財報中提到 AI 需求強勁,但提振營收的幅度遠不如輝達。例如超微 7 月 1 日為止一季營收年增 18%,英特爾則是下滑 15%。
亞洲制造商方面,三星晶片部門上季虧損 4.36 兆韓元 (33 億美元),SK 海力士營收年減 47%。兩家公司都是記憶體晶片大廠,對需求的循環極為敏感。
美銀半導體分析師 Vivek Arya 說:「輝達在晶片、軟體、系統、規模、供應和合作伙伴方面的全面掌握,讓競爭對手很難追趕上。」
輝達不只設計晶片,也提供 AI 軟體和云端解決方案,另外還打造了強大的合作伙伴生態系統,與亞馬遜 AWS、Google Cloud 和阿里云等主要云端供應商都有合作關系。
Arya 補充說:「像超微和英特爾等一些競爭對手的 x86 中央處理器 (CPU) 驅動傳統運算銷售,有著被大規模吞噬的風險。」這些 CPU 主要用在資料中心伺服器中,通常是電子裝置里最昂貴的晶片。
由于科技公司爭相為AI 運算系統砸錢,可能擠壓到配置給傳統資料中心 CPU 的預算,一些投資人也擔心,輝達的 AI 加速器可能取代超微或英特爾的伺服器事業。
輝達資料中心營收,幾乎已是英特爾和超微最近一季營收加總后的兩倍。
在輝達「贏者全拿」的局面下,臺積電 (2330-TW) 是少數的例外。和輝達、超微或英特爾不同,臺積電做的不是設計、而是代工,主要制造輝達的晶片,特別是最先進的那種。
輝達執行長黃仁勛今年 6 月參加臺灣國際電腦展 (Computex) 時,曾向記者說,輝達將持續靠臺積電生產下一代晶片。輝達 8 月法說會時表示,正在「大幅擴充」產能以滿足 AI 晶片需求,當時曾帶動臺積電股價上攻。
摩根士丹利預估,臺積電今年有 6% 營收來自 AI 相關半導體,輝達的最新財測對臺積電來說是「近期的股價催化劑」。
Bryson 也說,臺積電是少數可以關注的公司,因為臺積電和輝達有直接關系,就算輝達拿走絕大部分的好處,臺積電也是受益者。但另一方面,臺積電也是輝達晶片供應鏈「最大的瓶頸」。
對臺積電來說,擁有輝達這個大客戶,能沖淡因為傳統 CPU 等客戶減緩的需求,然而要真正收獲果實,還需要一段時間。
臺積電執行長魏哲家 7 月法說會中曾說:「雖然我們最近觀察到 AI 相關需求成長,但還不足以抵銷掉我們業務歷經的整體景氣循環。」這番話意味著臺積電仍在和個人電腦 (PC) 與智慧手機疲乏的需求奮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