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中國電子學會、清華大學和華為共同發起,在清華大學舉行了一場高校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直到今天,研電賽作為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領域的頂尖盛會,已經走過了 27 載光陰。它不僅見證了中國電子產業的崛起,更在培養人才、推動技術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本文引用地址:/article/202308/449588.htm第十八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以下簡稱「研電賽」)于 2023 年 3 月正式開賽,經過分賽區初選,8 月 11 日,由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指導,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辦的「兆易創新杯」第十八屆研電賽在廣東東莞拉開帷幕。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原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峰,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史惠康,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秘書長趙瑜,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曹學勤,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朱建華,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譚杰斌,東莞市委副書記、松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劉煒,清華大學教授、研電賽發起人周祖成,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研電賽秘書長吳華強,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書記、競賽秘書長李德識,重慶大學信號處理研究所所長、競賽秘書長曾孝平,東莞市政府副市長黎軍,東莞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志云,東莞理工學院校長馬宏偉,大灣區大學(籌)行政負責人戴長亮,東莞松山湖高新區黨工委委員梁展鴻以及東莞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部門領導出席了開幕式。本屆競賽共有 524 個參賽隊伍進入決賽,分成 31 個評審組,經過激烈角逐產生研電之星。
今日,研電賽的舞臺,是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是年輕一代的榮耀時刻。讓半導體產業縱橫帶引領您穿越大賽的舞臺,近距離感受研電賽的風采。
年輕學子們是研電賽的主角,他們的激情、才華和創新思維,為整個賽事注入了勃勃生機。
本次大賽從 3 月開賽報名,截止到 6 月 20 日,共吸引來自全國 333 多所優秀電子信息類研究生培養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積極參與競賽,收到參賽作品 6289 件。7 月在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上海、西南、華南八大分賽區舉行初賽,評選出 524 個團隊入圍決賽,參賽規模再創新高。
本次競賽其最大特色是作品均有實物展示,偌大的學生體育館充盈著滿滿的創意創新,我們看到了很多接近產業需求場景的優秀作品。
本次創業創新早餐會是研電賽的再一次創新,旨在幫助學生團隊的優秀作品得到更多專家的指導與支持,同時孵化器企業新微創源聯合東莞市科技局特邀東莞本土企業路演,希望給學生團隊更多啟發,也愿意幫助更多的研究生團隊孵化項目,通過專業視角,協助團隊多探索成果轉化。
新微創源是以科研院所和投資機構為背景的上海硬科技成果轉化與孵化平臺,一直致力于孵化院所和大學的科研成果產業化,并持續關注與支持研電賽。
對于發起早餐會的緣由,新微創源總經理任佳表示:「我們團隊和研電賽組委會經過半年多的討論醞釀,決定推出早餐會活動。幫助研電賽的商業計劃書賽道的創新創業項目對接投資機構、對接產業。」
本次早餐會的形式也非常新穎,現場路演項目兩兩 PK,評審專家現場點評,當場舉牌定優勝,最后選出最具商業價值獎和最佳路演獎。任佳提到:「我們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結果,就是四組兩個獎項都被同一個團隊斬獲,即他們都既是路演表現很好又是具有投資價值的項目。」
本次大賽中,新微創源也特別關注到了幾個優秀項目,主要聚焦在 EDA、光電器件關鍵技術以及芯片設計等方向,準備后期建立進一步的聯系和支持。
在被問到商業計劃書賽道相對于專業技術賽道的獨到之處時,任佳直言:「商業計劃書更接地氣。因為參與商業計劃書賽道的項目,是學子們能夠拿出來真正參與到未來市場競爭,并有條件進行實踐落地的項目。」
27 載競賽史,也是幾代中國電子人愛國奉獻情懷的縮影。
清華大學周祖成教授 55 歲奔走政府、高校、企業發起研電賽。如今年過耆耄,初心不改,依然奔波在人才培養的一線。特別是這個火熱的八月,他一路奔波,從北京出發到武漢的創「芯」大賽、到深圳籌措大賽資金,再到東莞參加研電賽,我們看到了一個 82 歲前輩對電子產業的家國情懷。他不僅是大賽的發起者,更是見證者和傳承者,將知識代代相傳,讓創新的火花在年輕人中閃耀。
對于人才培養,周祖成談到:「產教融合,不是教育的產業化,而是研究生培養的實踐環節,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共同承擔,來彌補學校培養的人才和企業需要的人才之間的差距。」他表示,要想在全球芯片產業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須打破高校與企業之間的界限,讓學術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正是基于這一信念,1996 年他發起了研電賽,旨在通過大賽牽引產學研合作落到實處。從 1996 到 2023,歷經 27 年,參賽范圍由第一屆的 10 個單位 13 支參賽團隊,發展到今天第十八屆吸引來自全國333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6289支隊伍成功報名參賽,最終 524 個參賽隊伍入圍決賽,影響力空前。對于今年研電賽的舉辦,周祖成分享了今年的感受,他說到:「一方面,今年的研電賽規模空前,評審專家熱情高漲,克服多種困難依然堅持到場參與。另一方面,參賽作品的水平很高,包括激光無人機、汽車無線充電等,參賽作品的水平越來越高。」
作為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評審主任委員王志功教授從研電賽第七屆到第十八屆一直積極貢獻,在談到參與和支持研電賽的初衷,他懇切的說:「周教授已經 80 多歲了,我現在已經朝著 70 在奔了,我希望能夠在這樣的事業中老驥伏櫪,盡一份力把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做起來,為我國的企業推薦、選拔更多的人才。在我國電子信息、前沿工程技術方面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對于大賽他特別提到評委會重點關注的兩個方面:第一是關注創新性,因為創新是我們人才培養要求和將來產業發展的動力。第二是關注研究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也就是成果不僅僅寫在論文上,更是體現在為產業提供新的、有創造力的有潛在應用。實際上,在 2012 年研電賽走進東南大學,競賽方式除了「筆試」和「作品展示+答辯互動」之外,還增設「商業計劃書專項賽」。
重慶大學信號處理研究所所長曾孝平教授,十多年來他一直作為競賽秘書長,組織西南地區的賽事。被問及推動研電賽發展過程中,內心的最大動力是什么時,他感嘆道:「這是一種情懷。研電賽走到現在,是有一批非常有情懷、對技術持續追求的老師的支持和幫助。無論學生的參賽項目是否與自己課題相關,他們都會積極支持參賽、鼓勵創意創新。」在談到研電賽在學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的意義,他表示:「研電賽的宗旨是創新人才的培養,為電子信息領域企業與高校搭建交流平臺,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曾孝平還分享了大賽組委會一直在思考探索的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怎樣激勵學生原創;第二個是如何進一步加大和企業的結合。針對原創性的問題,曾孝平表示:「在競賽過程大會一直在鼓勵學生探索從 0 到 1 的新東西,也許新創意帶來的作品并不非常完美,但我們會給予特別的關注,鼓勵發現新問題找到新方法。」在結合企業方面,研電賽也在進一步加大和企業的結合,希望企業從技術發展的趨勢,系統地開放要研究的內容,吸引在校學生長期關注、不斷深入。曾孝平說到:「我希望企業命題的題目是有連續性,也就是隨著一個問題的解決,逐漸提高指標標準,把學校和企業就能夠結合的更緊密。」
組委會秘書長,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吳華強院長雖然承擔著繁重的科研任務和行政工作,也親臨現場指導,對于參與研電賽的諸多參賽學子也給予了期待:「希望同學們通過本次大賽,激發創業精神,提升實踐能力,相互交流學習,在創新創造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歷時五個月,經過激烈的角逐,來自全國各分賽區的優秀團隊脫穎而出。他們是未來之星,他們將肩負起推動中國芯片產業創新的使命。
正如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張峰在開幕式所講:「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作為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平臺,承載著培養未來科技領軍人才的使命。我們相信通過這樣的競賽平臺,可以激發研究生學子的創新潛力和潛能,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我國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撐。」對于研電賽他也提了出三點希望:首先,希望通過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能更加關注國際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其次,希望參賽的選手能注重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創新能力培養,加強對前沿科技的學習和研究,關注國際科技發展的最新政策,通過競賽的鍛煉和指引,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適應國際競爭的能力。第三,希望每一位參賽的選手在電子設計的領域,工程實踐的過程中,以及在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都能展現出卓越的才華和勇氣。
現在,研電賽已經成為了產學研融合交流的平臺,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史惠康也在勉勵參賽選手,他說到:「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涵蓋了信息的眾多方向,多年來有力的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產學研融合交流的平臺,對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生活力。希望大家通過本屆競賽活動,相互交流學習,提升實踐能力,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闊步前進,成為新時代科技報國的排頭兵,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制造強國的生力軍。」
在研電賽這個舞臺上,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智慧,有太多的激情。每一次的碰撞,都是創新的火花,點亮了電子產業的未來。讓我們一同期待,研電賽將會帶給我們怎樣的精彩,又將有怎樣的年輕智者在這個舞臺上綻放光芒。
附:「兆易創新杯」第十八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總決賽獲獎名單(后臺回復「第十八屆研電賽」索取全部獲獎名單)
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發展歷史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以下簡稱“研電賽”)是由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國務院學位辦公室)指導,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主題賽事之一。是面向全國在讀研究生的一項團體性電子設計創新創意實踐活動,是在全國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主流賽事,目的在于推動電子信息類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培養研究生創新精神、研究與系統實現能力、團隊協作精神,提高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推進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的國際化,為優秀人才培養搭建交流平臺、成果展示平臺和產學研用對接平臺。自1996年首屆競賽由清華大學舉辦以來,始終堅持“激勵創新、鼓勵創業、提高素質、強化實踐”的宗旨。從第七屆起,“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將擴大為“國務院學位辦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和“中國電子學會”共同主辦。除繼續邀請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賽以外,還將邀請中國港澳臺地區及環亞太各國和地區的代表隊參賽。從2014年第九屆起每一年舉辦一次。
第一屆“華為杯”首屆全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中國電子學會承辦單位:清華大學研究生院、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中國華大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競賽時間:1996 年8 月
競賽地點:北京·清華大學
參賽單位: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復旦大學、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清華大學等(共10 個單位13 支參賽隊)競賽命題評審委員會主任:侯朝煥(中國科學院院士、聲學所副所長)
第二屆“華大杯”第二屆全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中國電子學會承辦單位:清華大學研究生院、中國華大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協辦單位: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Synopsys 公司、Cadence 公司
競賽時間:1998 年8 月
競賽地點:北京·清華大學參賽單位: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復旦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四川聯合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科院聲學所、中科院微電子中心、中科院電子所等(共17 個單位、26 支參賽隊)
競賽命題評審委員會主任:倪光南(中國工程院院士、聯想集團原總工程師)
第三屆“華為杯”第三屆全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中國電子學會承辦單位:清華大學研究生院、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清華同方軟件股份有限公司、Synopsys 公司、Cadence 公司、Menter Graphics公司、清華大學研究生團委、清華大學研究生會
競賽時間:2000 年8 月
競賽地點:北京·清華大學參賽單位: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 天津大學、復旦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都)、 南京大學、南京郵電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科院微電子中心、中科院計算所等(共21 個單位、35 支參賽隊)
競賽命題評審委員會主任:侯朝煥(中國科學院院士、聲學所研究員)
第四屆“鵬城杯”第四屆全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中國電子學會承辦單位:深圳市科技局、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
協辦單位: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IEEE-SSCS 北京分會、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深港產學研基地、深圳市國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亞科希資訊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Synopsys 公司、Cadence公司、Mentor Graphics 公司
競賽時間:2002 年8 月
競賽地點:廣東·深圳
參賽單位:北方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復旦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上海大學、汕頭大學、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微電子中心、浙江大學等(共29 個單位,47 支參賽隊)
觀摩單位:吉林大學、蘭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深圳大學(共4 個單位,排名按拼音排序),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由教授帶隊,有3 名隊員組團觀摩。
競賽命題評審委員會主任:倪光南(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
第五屆“Altera杯”第五屆全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中國電子學會承辦單位:清華大學研究生院、Altera 公司
協辦單位:同“華為杯”第三屆全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協辦單位、清華大學研究生會
競賽時間:2005 年8 月
競賽地點:北京·清華大學
參賽單位:電子科技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江蘇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安郵電學院、西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信息工程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中國礦業大學、中山大學、重慶大學、亞東技術學院、武漢大學、東南大學、山東科技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廈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汕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地質大學、復旦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共44 個單位,71 支參賽隊)觀摩單位:湛江大學(共1 個單位)。
競賽命題評審委員會主任:倪光南(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
第六屆“Synopsys”杯第六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中國電子學會
承辦單位:清華大學研究生院、Synopsys 公司協辦單位:Altera 公司
競賽時間:2008年8 月
競賽地點:北京·清華大學
參賽單位:北方工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東北大學、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江蘇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安郵電學院、西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信息工程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中國礦業大學、中山大學、重慶大學、亞東技術學院、武漢大學、東南大學、山東科技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廈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汕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地質大學、復旦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共52個單位,87支參賽隊)
競賽命題評審委員會主任:吳德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微電子中心主任,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家)
第七屆“Altera杯”第七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電子學會
承辦單位:清華大學研究生院、Altera 公司
協辦單位: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競賽時間:2010 年8 月
競賽地點:北京·清華大學參賽單位:北方工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東北大學、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江蘇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安郵電學院、西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信息工程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中國礦業大學、中山大學、重慶大學、亞東技術學院、武漢大學、東南大學、山東科技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廈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汕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地質大學、復旦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共80個單位,285 支參賽隊)
競賽命題評審委員會主任:戴浩(中國工程院院士)
第八屆“Altera杯”第八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電子學會
承辦單位:東南大學研究生院、Altera 公司
協辦單位: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競賽時間:2012 年8 月競賽地點:南京·東南大學
第九屆“華為杯”第九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電子學會
承辦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協辦單位: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決賽時間:2014 年8 月(從2014年開始,改為每年一次。)
決賽地點: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第十屆“華為杯”第十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電子學會
承辦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協辦單位: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決賽時間:2015 年8 月
決賽地點:杭州·杭州余杭區利爾達物聯網科技園和未來科技城
第十一屆“華為杯”第十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電子學會
承辦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工業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貴州大學、海軍工程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汕頭大學
支持單位: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產學研融合發展戰略聯盟、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
總決賽時間:2016年8月17-20日
決賽地點:上海.上海嘉定工業區
十二屆“華為杯”第十二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電子學會
承辦單位:東北分賽區:哈爾濱理工大學華北分賽區:天津工業大學西北分賽區:西安理工大學華中分賽區:湖南大學華東分賽區:南京郵電大學上海分賽區:華東師范大學華南分賽區:深圳大學西南分賽區:西南科技大學
第十三屆“兆易創新杯”第十三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電子學會承辦單位:東北分賽區:哈爾濱理工大學華北分賽區:中北大學西北分賽區:西安科技大學華中分賽區:鄭州大學華東分賽區:中國計量大學上海分賽區:上海大學華南分賽區:廣東技術師范學院西南分賽區:重慶郵電大學集成電路專業賽(創芯大賽);清華校友總會半導體行業協會;清華大學海峽研究院(廈門);廈門理工學院。
全國決賽時間:2018 年8 月
決賽地點:南京·南京工業大學
第十四屆“兆易創新杯”第十四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電子學會
承辦單位:東北分賽區:哈爾濱理工大學華北分賽區: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分賽區:西安郵電大學華中分賽區:南昌大學華東分賽區: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上海分賽區:上海電子學會(上海理工大學)華南分賽區:桂林理工大學西南分賽區:云南師范大學
全國決賽時間:2019 年8 月18-21日
決賽地點:南京江北新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第十五屆“兆易創新杯”第十五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電子學會
承辦單位:東北分賽區:哈爾濱工程大學華北分賽區:北京交通大學西北分賽區:西北大學華中分賽區:武漢理工大學華東分賽區:安徽理工大學上海分賽區:上海市電子學會(上海師范大學)華南分賽區: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北海校區)和北海市科技局西南分賽區:四川省電子學會
全國決賽時間:2020 年8 月18-21日
決賽地點:南京江北新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第十六屆“紹芯之光”-“兆易創新杯”第十六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電子學會全國總決賽:紹興市人民政府東北分賽區:哈爾濱工程大學華北分賽區:山東電子學會、山東大學西北分賽區:西北工業大學華中分賽區:中南大學華東分賽區:南通大學上海分賽區:上海市電子學會、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華南分賽區:廣西大學西南分賽區:重慶科技學院
第十七屆“兆易創新杯”第十七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辦
承辦單位:華北分賽區:中科芯云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海洋大學西南分賽區:西南交通大學上海分賽區:上海市電子學會/華東師范大學華東分賽區:福州大學華中分賽區:鄭州大學東北分賽區:哈爾濱理工大學華南分賽區: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西北分賽區:西安郵電大學總決賽:皋市人民政府
第十八屆“兆易創新杯”第十八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辦承辦單位:東北賽區:黑龍江大學華北賽區:北京工業大學西北賽區:西安交通大學華中賽區:南昌航空大學上海賽區:上海市電子學會、上海大學華東賽區:南京理工大學西南賽區:昆明理工大學華南賽區:廣東工業大學總決賽:東莞理工學院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7-5607-0.html第十八屆研電賽總決賽獲獎名單揭曉,一文看盡大賽空前盛況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三星首次披露背面供電技術研究:芯片面積縮小14.8%
下一篇: 立琻半導體首條紫外光源芯片產線正式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