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車電產業產值在2023年有望突破新臺幣4000億元大關,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至近新臺幣6000億元。行政院長陳建仁提出,中國臺灣應建立國際電動車綠色且具有韌性的供應鏈,推動車輛產業進入萬億元產值的產業,為全球凈零碳排運輸系統做出貢獻。
目前,中國臺灣的電動大客車和小客車整車已經具備開發和量產能力,零組件產品也已進入全球供應鏈。一些關鍵企業,如和大、華德、成運、帝寶等,都是供應鏈的重要角色。
為了推動車輛全面電動化,中國臺灣政府于2022年頒布了“中國臺灣2050凈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計劃在2040年實現車輛全面電動化。各部會也積極推動相關政策,例如經濟部提供整車在地生產補助、關鍵零組件打入國際供應鏈支持、帶動電動車內需市場等。交通部也推出了近新臺幣650億元的“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劃(2024~2030年)”,計劃從2024年開始協助客運業者將燃油公車汰換為電車,實現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的目標。
然而,官員們也表示,在大客車電動化的推動過程中,客運業者會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例如充電樁設置、大功率用電申請、電池使用效率與安全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交通部運研所認為,業者可導入“電動大客車營運數據分析與智能充電系統”的應用與管理服務創新思維。工研院已與中興巴士、鼎漢國際及新動智能等單位共同展示中國臺灣首創的電動大客車智能充電服務系統。這套系統支持國際通用的開放充電站通訊標準(Open Charge Point Protocol;OCPP),只需插上充電槍,即可實現全自動化及全時段充電,擺脫了繁瑣的人力充電作業,有效節省客運業者的營運成本20%,并延長電動車電池壽命20%。
通過這些創新解決方案和政策支持,中國臺灣有望在車電產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進步,為全球綠色運輸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7-38693-0.html中國臺灣車電產業:邁向萬億元產值之路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廣汽埃安宣布與柬埔寨興輝汽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