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微軟近期在AI領域的布局出現調整跡象,尤其是在與OpenAI的合作關系中,逐漸顯現出分歧。2024年底,微軟曾強調數據中心需求的緊迫性,但進入2025年第一季度后,其已兩次取消在美國及歐洲部分數據中心的租約。
從多個角度來看,微軟的這一變化是有跡可循的。首先,在PC和服務器領域,微軟與供應鏈的聯動較為密切。2024年底,由于NVIDIA GB200相關GPU生產受阻,微軟被傳出削減訂單,盡管需求可能部分轉移至GB300,但具體情況仍需觀察。此外,微軟已推出自研AI芯片和通用運算芯片,盡管短期內難以取代NVIDIA GPU,但預計會逐步增加自研芯片的使用比例。
在PC市場,微軟與芯片廠商共同推動AI PC和Copilot+PC的發展,但銷售表現并不理想。業內人士指出,微軟力推的AI助理Copilot表現未達預期,主要原因是用戶傾向于使用OpenAI或其他平臺的在線服務,而PC端的AI應用受限于算力不足和小模型功能有限。
與此同時,微軟與OpenAI的關系也引發關注。作為OpenAI的主要投資者,微軟曾大力推廣Azure OpenAI服務。然而,近期微軟更多地以Azure AI服務代稱,似乎有意淡化對OpenAI技術的依賴。此外,OpenAI已不再將微軟視為唯一的基礎設施供應商,而是與ARM、NVIDIA等企業展開合作。在美國規模達5000億美元的AI基礎建設計劃“星門計劃”中,微軟的角色也逐漸退居二線。
微軟CEO Satya Nadella在2月接受Dwarkesh Podcast采訪時提到,AI尚未顯著推動經濟成長。他強調,觀察AI發展應以GDP增長幅度為首要指標。此番言論發布后不久,微軟便傳出取消部分數據中心租約的消息。
從行業整體來看,AWS、微軟、Google和Meta在2025年的資本支出規劃總計約3200億美元。然而,隨著OpenAI的需求分流至其他供應商,微軟若無法在AI業務上取得突破,其趨于保守的策略似乎不可避免。盡管如此,微軟仍在推進自研芯片和量子運算芯片的研發,顯示出其在技術創新上的長期布局。
未來,微軟能否在AI領域找到新的增長點,仍需進一步觀察。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7-140666-0.html微軟AI布局調整:與OpenAI漸行漸遠,數據中心需求放緩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vivo進軍家庭機器人市場,押注新賽道
下一篇: 以舊換新政策推動手機芯片需求增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