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中系車采用群狼戰術圍剿Tesla,但多數車廠為此付出了高昂代價。為滿足消費者多樣需求,中系車廠加速推出新車款,然而并非每款都能熱銷,導致成本難降,侵蝕了自身生命線。
盡管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在2024年下半年已占據半壁江山,但能夠實現盈利的車廠仍以比亞迪、理想為代表。相比之下,Tesla憑借兩款熱銷車型Model 3和Model Y,通過靈活的價格策略和統一的軟硬件配套,有效創造了規模經濟,盈利狀況更佳。
面對2025年中國車市激烈的價格競爭,中系造車新勢力如蔚來、小鵬、理想等開始尋求第三方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以尋求更大的利潤空間。同時,不少車廠在2024年面臨財務壓力,找到后援才得以續命,這也迫使它們改變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L2或L2+自駕解決方案已逐漸成熟,尋求委外代工如華為、Momenta、地平線、卓馭等,可提供更具性價比的解決方案。這些第三方公司承接大量合資、外資及中系車廠的訂單,實現規模化量產,有效降低成本。
在此背景下,政府傾向于放任市場競爭,看誰能成為最后的強者。車廠和智能駕駛第三方都在這場競逐中奮力前行。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7-134222-0.html中系車改變策略,應對Tesla競爭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川普強化中美貿易爭端,推出系列限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