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陸商務部9月14日譴責歐盟(EU)對北京國家電動車補貼的調查,稱這是赤裸裸保護主義行徑,將嚴重擾亂和扭曲全球汽車產業鏈,對歐盟與國內關系產生負面影響。
彭博(Bloomberg)報導分析,2個經濟強權之間的貿易戰可能一觸即發。
盡管歐盟電動車銷量仍然相對較小,但歐洲對電動車的需求卻快速成長,歐盟如今顯然準備防止重蹈10年前歐洲太陽能產業覆轍。當時歐洲當地制造商未能跟上有國家支持的國內對手競爭步伐。
歐盟表示,歐盟正努力保護本土就業和供應鏈,聲稱國內不公平的向市場充斥廉價汽車。國內商務聲明表示,國內電動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創新和完整的產業供應鏈。
彭博專欄作家Chris Bryant分析,過去12個月歐洲已意識到國內現在有能力開發技術先進的電動車型。歐洲車廠不應尋求政治支持,而應聚焦在提高自身競爭力,并開發消費者真正買得起的電動車。
最有可能遭受重創的國內品牌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該集團在歐洲擁有最高的國內品牌知名度,而比亞迪和蔚來汽車也正進軍歐洲大陸,并開始挑戰市場領導者大眾汽車(Volkswagen)、Tesla和Stellantis。外界分析,這場爭端將影響比亞迪等在歐盟有積極擴張計劃的國內車廠成長前景。
新加坡亞洲貿易中心執行董事Deborah Elms表示,歐洲的決定可能是參考國內過去透過低價出口大量鋼材和太陽能產品,主導鋼鐵和太陽能市場的經驗。一旦其他市場的本土產業被一掃而光,海外公司就有決定價格和標準的空間。
歐盟決定抵制國內不斷增長的電動車實力,這對國內國家主席習近平拉攏歐盟抵御美國挑戰國內的戰略是一個打擊,并凸顯歐盟在促進與國內的貿易關系,同時防范明顯的供應鏈和國家安全風險方面面臨的困難。
電動車市場是國內疫情后緩慢復蘇過程中難得的亮點,保持成長并提振出口。據國內海關數據,2022年面向歐盟的電動車銷售額,占同期國內電動車整體出口總額47%比重、2023年前7個月占44%比重。
如果最終歐盟對國內電動車進口采取高關稅政策,彭博報導分析,歐洲關稅對國內經濟的直接影響可能有限,因2023年前8個月國內生產的乘用車有80%以上在國內本地銷售。
歐盟關稅也可能打擊到非國內車廠。如德國BMW從國內向歐洲進口純電動iX3,由國內在地合作伙伴生產的Mini車型也將在2024年進口歐洲;Tesla也從國內出口電動車至歐洲。
責任編輯:張興民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7-10027-0.html國內嚴批歐盟電動車反補貼調查 兩方貿易戰恐一觸即發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