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擺脫“周期魔咒”,擁抱更長春天。
從 2021 年上百億盈利,到 2022 年上百億虧損,過去兩三年,半導體顯示行業一度在周期震蕩中掙扎生存。
劇烈調整,倒逼落后產能出清。行業終于出現積極變化。
2023 年 3 月開始,產業回暖信號增強,主流面板價格連續數月上漲,逐步回升至盈利水平線上方,盡管年末淡季有小幅回調,但來到 2024,面板價格重返上漲通道,并迎來了新的突破。整體上,價格起點高于去年同期,拉動盈利中樞上漲。
從業績來看,2023 到 2024 是面板行業從虧損到盈利的拐點之年,歷史上這樣的拐點對應的往往是大周期的暴漲暴跌。
然而,結合全球供應鏈重塑、日韓企業相繼退出的大背景來看,面板行業這一輪上升周期,并非只是簡單重復歷史,隨著面板產業的發展與競爭邏輯都已發生改變,新周期之下,面板的行業“新時代”也將開啟。
01 凜冬已過,拐點來臨
前瞻未來,總要先剖析歷史。每一次面板行業的變革,總是繞不過“強周期”循環。
其周期規律也很好總結:當市場對新產品需求增加、供不應求,產品價格隨之暴漲,從而帶來短暫高額的投資回報,吸引大額新資本涌入;新投資帶來新增產能,迅速發展乃至供大于求,導致價格下跌;等到產能出清、行業重新洗牌,又導引供給結構的變化。
幾年一個周期,如此循環往復。面板企業所謂“競爭力”不外如此:
上行階段瘋狂融資、擴張產能;在下行階段靠賬上現金儲備熬死對手,拼的是誰更能“搞錢”,誰更有賭性擴產 —— 本質上,比拼的是資本規模。
靠著這樣的“競爭力”,上世紀 90 年代,韓國面板廠在行業低谷期砸錢大規模擴產超越初代霸主日本,世紀之交,又一輪周期來臨,中國臺灣也借機登上牌桌;又過了十年,中國大陸廠商則逐漸成為全球面板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跌宕起伏”的強周期下,是過度的產能競爭與無序內卷,既阻礙了整個面板行業的穩健發展,也造成了對社會生產資料的浪費。
其實這又何嘗不是面板廠的困惑,在產業鏈長久橫亙的“周期魔咒”面前,牌桌上的玩家也在思考破解之道。
02 從新周期,到新時代
在“窗戶紙”捅破之前,行業的基本面其實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基本面一:數十年卷到極致的高強度競爭,催化面板產業設備、產線不斷迭代,目前的 G11 產線已經是最高世代線的“天花板”,新玩家進入的資本壁壘大幅提高。G8.5 以上的產線分布絕大部分都已集中到大陸面板廠手中。
根據公開資料,當前全球 8.5 代及以上 LCD 產線數量約為 27 條,中國大陸面板廠合計擁有 19 條 8.5 代及以上產線,包含 15 條 G8.5 / G8.6 以及 4 條 G10.5 / G11LCD 產線,競爭優勢不言而喻,隨之而來的集中度提升便是水到渠成了。
咨詢機構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大陸面板廠商 LCD TV 面板出貨量市占率提升至 70%,京東方、TCL 科技位列全球前兩位。實際上,自 2017 年起,中國大陸的 LCD 產能就已經位列全球第一。
基本面二:,以京東方、TCL 科技為代表的中國大陸面板廠們,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終于在技術研發、生產經營、供應鏈管理等各方面實現明顯的相對競爭優勢,贏得行業主動權。
圖:主要面板廠商 EBITDA% 走勢,根據公開財報整理
如果說兩個基本面是“新時代”的前提,那 22 年的巨幅虧損便是“新時代”的導火索,經歷過巨虧陣痛的廠商,對于追求穩定盈利的訴求愈發增強,紛紛開始采取按需生產的經營策略。
從 2022 年 10 月起,主流面板價格逐步企穩,到了 2023 年 3 月起,一度開啟七連漲的景氣區間,進入 2024 年,再次進入緩慢上升通道。
與此同時,行業格局還在進一步優化,三星、松下等昔日大廠已經完全退出 LCD 領域,近一年兩間,廣州 LGD 迫切尋求出售、夏普日本工廠計劃關停等事件亦成為重要推動因素。全球范圍內,也再無新的 LCD 產線規劃,未來幾年 LCD 整體產能增速幾乎陷入停滯。
值得一提的是,在 OLED 方面,中資廠商在技術、規模等方面與韓廠同樣持續縮小差距。CINNO Research 4 月 22 日披露的統計數據顯示,從 2024 年第一季度全球 AMOLED 智能手機面板出貨分地區來看,韓國地區份額縮窄至 46.6%;國內廠商出貨份額占比 53.4%,同比增加 15.6 個百分點,環比增加 8.5 個百分點,份額首次超越五成。可以預見,以京東方、TCL 科技為代表的頭部中資廠商,未來在 OLED 領域也將復制 LCD 的成功路徑。
03 周期向上 未來可期
群智咨詢預計稱,2024 年將是面板行業全面復蘇、恢復盈利之年,全年行業增速預計有望達到 11%;Omida 則更是預計,面板行業今年的價格高點將出現在三季度,而根據歷史數據來看,三季度同時也是面板行業的出貨旺季。
需求方面,電子行業作為高度全球化的產業,過去十年間全球電視銷量每年穩定在 2 億臺左右,帶動面板出貨量級穩定;同時,大尺寸化趨勢正成為驅動面板出貨面積增長的強力因素。
根據第三方數據,截止 2023 年底,全球電視平均尺寸已經成長至 50 吋左右,每提升 1 吋,就帶來全球面積 3%-4% 的增長,增長趨勢可觀。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當下技術迭代和 OLED 話語權的爭奪似乎變得激烈,據專業機構分析,去年全年 LCD 面板產值大約為 900 億美元,OLED 為 240 億美元、Micro LED 為 4 億美元,毋庸置疑 LCD 仍是目前最主流的顯示面板應用技術,尤其在非移動的中、大顯示應用場景中,地位更是無可撼動。
由此可以預見,產業新一輪上行周期來臨之際,在 LCD 方面已經擁有絕對話語權的中資面板廠們,將迎來新的春天。
以 TCL 科技為例,根據其 2023 年年報,2023 年 TCL 科技全年營收 1743.67 億元,同比增長 4.69%;凈利潤為 47.81 億元,同比增長 167.37%;歸母凈利潤 22.15 億元,同比增長 747.60%,經營現金流凈額達 253.15 億元,在逆勢中得以強勢增長。
年報同時披露,其 55 吋及以上尺寸 LCD 產品出貨面積占比達到 79%,65 吋及以上產品面積占比 51%;其 TV 面板市場份額穩居全球前二,其中 55 吋和 75 吋產品份額全球第一,65 寸產品份額全球第二。
業績修復,投資者直接受益。TCL 科技年報披露,計劃 2023 年度現金分紅 15 億元,分紅比例達 68%。值得一提的是,據 Wind 數據統計,2011 年至 2022 年 TCL 科技向全體股東現金分紅累計金額已達到 118.6 億元,加上 2023 年分紅金額,累計現金分紅金額已超過 133 億元。
“新國九條”提到,將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并舉,推動提升股息率。在這方面,TCL 多年之踐行,與上述要求不謀而合。
此外,在面板行業逐步回歸理性競爭的行業新時期,面板廠商過去用于周期性產能擴張的大額資本投入壓力將顯著減輕,這將大幅解放面板廠商的現金分紅能力,這意味著對于投資者而言,TCL 科技這樣的面板上市公司未來將擁有更高的現金分紅想象空間,其價值投資吸引力也將由此明顯提升。
結語
新時代的商業競爭,要求企業將穩定盈利放在頭等位置。過去多年大起大落的市場沖刷,讓行業玩家急切渴望回歸理性穩健增長的軌道上,與當下政府的引導方向亦高度契合。
一方面,在產業加速整合、按需生產和下游需求恢復的聯合推動下,行業競爭有望回歸理性健康,面板廠商將持續維持合理利潤。
另一方面,在高質量發展理念的引導下,企業未來利潤有望更多用于分紅而非無序擴張,這將令面板產業的長期價值更加突出。
以 TCL 科技為代表的中資面板龍頭們,正在以“新方法”替換“舊思維”,企業既貫徹落實了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亦堅守為股東創造價值的使命,這些都將進一步改變整個面板行業在投資者心目中的傳統形象。
周期律“升維”之下,面板行業,正邁向一個更加溫暖和長久的春天。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6-89441-0.html面板行業,周期律“升維”:不只是“復制粘貼”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智匯云舟獲 WGDC2024 兩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