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中,JVM(Java虛擬機)負責自動管理內存,用于存儲變量、類、字段等等。JVM將內存劃分為兩個區(qū)域,分別是棧(Stack)和堆(Heap)。
在JVM中,棧是一種高效的內存管理方式,每個線程都有自己的棧區(qū)域。棧采用堆疊的方式,將實例化的字段依次添加到內存中。不過,棧的大小是有限的,所以無法存儲整個對象。因此,原始類型和對象指針可以直接存儲在棧中,而不是整個對象。棧的名字就像它的功能一樣,只是一個堆疊的空間,無法容納大型對象。
它們被稱為代(Generation)。堆建立在兩個主要代上,一個是年輕代(Young Generation),另一個是老年代(Old Generation)。年輕代又被分為三個空間,分別是Eden、Survivor 0和Survivor 1。當你學到它們的作用時,會更清楚。創(chuàng)建的對象首先放置在Eden空間中,然后當Eden空間滿時,對象會被移動到Survivor 0或Survivor 1。之后,創(chuàng)建的對象再次放置在Eden中。當Eden再次滿時,Eden和Survivor 0或1將被移動到Survivor 0或1。如果對象被移動超過五次,那么這些對象將被放置在老年代中。這意味著,現在這些對象是需要的,并且將存活在老年代中,除非失去了其引用。如果棧中沒有持有其引用的變量,這意味著該對象符合垃圾回收的條件。最后一個對性能問題非常重要,因此我們需要了解Java內存如何工作才能理解它。
除了之前提到的棧和堆區(qū)域外,內存中還有另一個區(qū)域,即Metaspace。Metaspace是存儲應用程序元數據的區(qū)域,它承擔著重要的任務。通常情況下,我們不需要深入了解Metaspace內部情況。Metaspace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存儲靜態(tài)變量、方法和類。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靜態(tài)關鍵字可以從任何地方訪問,因為它們的存儲位置就在Metaspace中,這樣每個線程都可以方便地進行訪問。Metaspace的存在為我們提供了便利,使得靜態(tài)元素的訪問變得更加方便。
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標志來告訴JVM要執(zhí)行的操作。以下是一些標志的示例: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6-10585-0.html深入理解Java內存工作原理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