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老爺們大家好,我是練習時長兩年半的機器人練習生Optimus Gen2。
特長是走路:
做瑜伽:
打雞蛋:
Music~
沒錯,距離首次發布兩年半,以及上一代亮相9個月(270天)后,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第二代,來了。
展示了更加靈活的動作,更加細膩的運動控制能力,以及更加“像人”的全新設計,網友大呼有點恐怖谷效應那感覺了:
而馬斯克不無自豪的說,全片實拍沒有CG,并且明年,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就能穿針引線了。
第二代“擎天柱”,有哪些變化
特斯拉的Optimus進步確實很快,第二代版本和兩年半前那個只能安裝在支架上才敢推到前臺的狀態,已經產生了質的飛躍,令人刮目相看。
除了剛才展示的動作和能力,還有更深入的細節值得研究
首先是新的Opimus整體減重10公斤,之前的“體重”是73 公斤。具體減在了哪里不清楚,但整體減重一定會對能耗、靈活性有很大提升。
而最重要的細節,是特斯拉給出了更加貼合“第一性原理”的設計,比如機器人的足部和第一代相比,分成了兩個部分,添加了類似人類“腳趾”設計:
以往的人形機器人設計(包括之前的Optimus),通常是一個固定的足部,通過“腳踝”關節實現單一自由度下的運動。
特斯拉的新設計,相當于提供了一個新的自由度,在運動的靈活性和對于能量的節約上來說,有很大的改善。
大家可以自己試一下,不用腳趾發力,把腳當做一個平板來行走,是不是會更加困難和費力?
在新的Optimus上實現這樣的設計后,機器人整體行走速度,提升了30%。
同時,新設計的多自由度足部,還能實時反饋關節的扭力數據,使機器人有更好的平衡性和姿態控制能力。
第二個變化,是手部特征,新的Optimus擁有11自由度的手部關節(不包括手臂),并且每一個指尖,都有力傳感器:
拿放易碎物品、進行細致的姿態控制,背后提供決策的依據,正是手指的觸覺感應。
看到這里,馬斯克到底要做一個什么樣的機器人,以及在人形機器人上他貫徹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也就清楚了。
馬斯克自己早就說過,“我們的機器人不會以霹靂舞為追求目標,而是在產線旁提供生產力。”
誰跳霹靂舞?當然是之前鼎鼎大名的波士頓動力,跑酷跳舞無所不能。但目前公布的Demo中,波士頓動力的Atlas幾乎都沒有完整的手部結構,足部也僅僅是一個平板。
特斯拉的Opimus設計原則,就是要讓機器人上生產線替代人工勞動,所以它的核心關注,不是花里胡哨的功能,而是精細的力矩、動作控制。
啥時候能買到?
馬斯克的推特下面,已經有人表示要買,很急:
但或許,這款機器人很長時間都不會面向C端銷售。
一方面是馬斯克明確表示Optimus的第一使命,是在生產線上替代人工。而服務家用需求可能并不是Optimus的優先研發任務。
其次,我們還能從Optimus的兩年辦的練習時長看出一些線索。
2021年8月的「特斯拉 AI 日」活動上,人形機器人Optimus首次亮相,不過沒有任何功能展示,而是被抬上了舞臺做靜態展示。
當時這款人形機器人的身高大概是 1.72 米,重約 112 斤,身材勻稱,還帶有一張面部屏幕,能夠以約 8 公里 / 小時的速度移動。
2022年10月的特斯拉AI Day,現場能做一些簡單的動作了:
并且在 Demo 演示中,Optimus 展示了搬箱子、澆花、在特斯拉超級工廠工作的畫面:
真正在技術上的突破來自今年5月,特斯拉首次展示了自研的機器人傳感器、控制器,并且展示了神經網絡完全端到端訓練:輸入視頻、輸出控制。
感知模塊上,Optimus的底層數據、算法,和特斯拉自動駕駛FSD已經實現某種程度的打通。而這也是現在Optimus進步神速的基礎。
通過比較,還是能看出Optimus目前的不足。
首先是對比波士頓動力的Atlas,從動作流暢度和復雜度來說,Optimus Gen2當前整體的運動狀態和控制算法還遠遠趕不上。
盡管在仿生學和實用性設計上,Optimus Gen2更勝一籌,但Atlas在不同關節部位聯合實現復雜動作上,更具優勢。所以對于軀干+四肢多自由體的聯合控制算法角度來說,還是Atlas更加領先。
不過無論是波士頓動力還是特斯拉,可能在算法或設計上各有千秋,不過雙方都在人形機器人這一新產品的初級階段。
或者說“具身智能”這條新賽道,還處于基本的控制、感知層面攻關,解決的是0-1的問題。
綜合看,Optimus也好,Atlas也好,人形機器人提供有效生產力的路還很長。
因為最難的任務規劃和執行領域,目前還遠未觸及。
回到最初的問題,普通用戶什么時候能買到?或許還有很久很久。
又或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發展,人們會達成這樣一個共識:
人形機器人誕生的意義,根本不是作為家庭生活的助手或伴侶,而是大幅提高工業生產效率。
One more thing
新能源另一龍頭,比亞迪也投資了一家機器人公司——智元機器人,由前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創辦。
最新的產品演示,已經可以進行簡單的重復勞動,特別是提到了能在汽車產線上進行裝配、檢測工作。
之前王傳福曾說“無人駕駛都是忽悠”、“現在最需要的是生產線的無人化,節約成本”。
沒想到,馬斯克對于人型機器人的設想,和大洋彼岸的新能源汽車大佬王傳福不謀而合了。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5-46481-0.html馬斯克機器人脫胎換骨!兩指靈活拿雞蛋:明年穿針引線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