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熱潮持續蔓延,到了如今第三季度,微軟、谷歌、高通、英特爾、聯想等科技巨頭們紛紛加碼 AI 技術,擁抱生成式 AI 浪潮。
鈦媒體App獲悉,10月25日,OpenAI官方證實,微軟、谷歌、OpenAI等大科技公司聯合成立新的 AI 安全領域產業組織“前沿模型論壇”,任命美國智庫學會高管Chris Meserole擔任該組織執行董事,并設立一個 1000 萬美元的新的 AI 安全基金,旨在促進 AI 安全領域的研究,以及推進 AI 模型的安全標準制定。
與此同時,無論是傳聞還是官方發布,多家科技巨頭均加碼推進 AI:蘋果構建“AppleGPT”內部聊天機器人產品,計劃每年向 AI 技術再投入10億美元;英特爾正加速幫助更多企業構建類似ChatGPT應用;聯想發布全球首款AI PC,可運行“個人大模型”;高通發布首款擁有終端側和生成式 AI 技術的驍龍8移動平臺、PC處理器X Elite等。
業績方面,AI 的投入似乎正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10月25日,微軟(NASDAQ:MSFT)三季度營收565億美元,同比增長12%,GAAP下凈利潤同比增長26%至223億美元,其中包括Azure等“智能云”同比增長19%,AI 高于市場預期;OpenAI公司年收入超過13億美元,比去年全年增長4542%;但谷歌云卻出現“失速”,三季度營收增長22.5%,而去年同期增長37.6%。
所以面對巨頭們不同的“成績單”,市場反饋明顯:周三(25日)美股,微軟再度大漲3%,而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價大跌9.5%,市值一夜之間蒸發1666.4億美元(約合1.22萬億元人民幣),是美股上市公司有史以來第五大單日損失,減少了一個耐克公司的市值。
ChatGPT流量驟降
但科技巨頭們仍押注 AI 未來
2023 年,在新的 AI 技術的加持下,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正以從未想象過的方式被重塑。AI 浪潮之下,各行業都在加速突破。
然而,熱潮蔓延300多天后,AI 聊天機器人核心產品ChatGPT的流量卻開始驟降。
鈦媒體App整理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10月23日,ChatGPT平臺年內瀏覽增長量呈逐月下降趨勢,從1月的131.6%、到6月首次出現負增長,跌幅達到10%,隨后有所回落,10月只增長不到2%。同時,瀏覽停留時間縮短到7分鐘左右,用戶流量流失率達到39.37%。
(圖片來源:鈦媒體App編輯整理)
很明顯,大模型熱度已經下降,用戶對于ChatGPT這一新事物正回歸冷靜。但另一面,科技巨頭們仍希望押注 AI 未來。
10月24日,聯想在北美召開一年一度的Tech World科技創新大會,會上不僅發布全球首款AI PC,可運行“個人大模型”,而且還與英偉達、英特爾、AMD“三巨頭”合作,推動智能設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等。
其中,比較受關注的是英偉達(NVIDIA)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現場宣布與聯想合作推出新的混合 AI 計劃,將下一代 AI 技術帶給全球企業用戶,而聯想將提供基于NVIDIA MGX架構的新的企業級AI解決方案、聯想混合人工智能服務等。
黃仁勛在現場表示,十年前,人類能夠制造的智能是理解數據的含義,理解語音,理解圖像,理解數據的意義。但現在,一秒內人類就能通過計算機技術生成數據。而且,其不僅理解非結構化數據,還能將任何信息數字化。
“我們如何看待 AI 模型,它本質上有點像大腦,但除非您把它變成一個應用,否則它什么都不會做。未來我們可能會聽到另一種概念,被稱為檢索增強生成(RAG),這是創建聊天機器人的另一種說法,其功能可以通過您的數據得到強化、矢量化,變成一個語義數據庫,而非關系數據庫,一個可以理解意義的數據庫。您可以與這個數據庫交談,提出問題,并做出回應。”在黃仁勛看來,通過NVIDIA AI Enterprise的TAM,可以將生成式 AI 技術帶入全球企業當中。
從左至右分別是F1 CEO多梅尼卡利、AMD CEO蘇姿豐、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英偉達CEO黃仁勛
而在另一場會議上,高通則發布了多款基于生成式 AI 的首款擁有終端側和生成式 AI 技術的驍龍8移動平臺、PC處理器X Elite等。
高通 CEO 克里斯蒂亞諾·安蒙(Cristiano Amon)表示,高通專為AI打造的PC CPU(中央處理器)驍龍X Elite,采用自研內核“Oryon”。與蘋果M2 Max 和英特爾的 i9-13980HX相比,驍龍 X Elite 其 AI 處理能力是競品的4.5倍,異構AI引擎性能可達75TOPS,支持在端側運行超過 130 億個參數的生成式 AI 模型,當使用基于 70 億參數的端側聊天助手時,每秒可處理 30 個 Token。
早前高通 2022 年三季度財報會議上,安蒙曾表示過,“我們預計,2024年驍龍Windows PC將出現拐點。”
然而,看到搭載驍龍8cx的小米二合一筆記本2200多元的售價,加上微軟Windows對于ARM架構支持力度日漸衰弱,“高通打響圍攻英特爾的第一槍“這種夸張說法仍需要等待觀察,目前來看距離Wintel生態差距太遠。
相對于聯想、高通在生成式 AI 領域加緊追趕補齊,微軟、谷歌則希望繼續加碼 AI 技術。
北京時間10月25日的財報會議上,微軟宣布,為擴大AI云服務和數據中心繼續增加資本開支。財報顯示,當季微軟資本開支為112億美元,再創7年新高。作為參照,今年一、二季度微軟資本開支分別為78億美元、107億美元。公司預計,在持續對云、AI基礎設施的投資下,微軟資本開支仍將環比增長。
同一天,谷歌總裁兼首席投資官魯斯·波拉特(Ruth Porat)也在財報會議上提到,谷歌看到了Vertex AI和Duet等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潛力,將繼續積極投資。他表示,AI 是谷歌增長的重中之重。此前8月29日,谷歌宣布與英偉達合作、推出AI工作助手Duet AI和面向開發者的AI平臺Vertex AI等技術。
另外,據報道,蘋果公司創立了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 Ajax,并在公司內部推出了名為“Apple GPT”的聊天機器人。公司負責AI和軟件工程的蘋果高級副總裁約翰·詹南德里亞、克雷格·費德里吉和蘋果服務主管埃迪·庫伊負責和參與這項工作,并計劃每年在生成式 AI 應用方面投入約10億美元。此外,蘋果還在考慮將生成式AI集成到開發工具軟件等產品中。
最新消息是,據The information,英特爾已經與波士頓咨詢集團合作,直接向企業客戶銷售、構建類似ChatGPT的應用軟件。英特爾希望將其產品出售給私有化程度高的公司,并將最重要的數據保存在私有云。目前該項目已經得到公司CEO基辛格支持。
AI商業化成效有限
產業變革周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盡管科技巨頭紛紛加碼 AI,但從微軟、谷歌兩家公司財報,卻發現截然不同的情況。
其中,微軟業績良好。截至9月30日的2024財年第一財季(即2023年三季度),微軟營收達565億美元,同比增長12%,增速創過去一年半以來新高;通用會計師準則下(GAAP),凈利潤同比增長26%至223億美元。其中,包括Azure、企業服務、服務器軟件等產品的“智能云”業務收入增長19%,環比提升兩個百分點。
財報會上,微軟CFO艾米·胡德(Amy Hood)透露, AI 服務為Azure云貢獻了3個百分點的增長,這一數字高于此前給出的2個百分點的預期。她預計下一個財季,在恒定匯率的情況下,Azure的營收增速將為26%-27%,AI 貢獻的收入將不斷增加。
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財報會上稱,Azure云服務在全球擁有60多個數據中心區域,擁有最佳的AI訓練和推理基礎設施。在模型層Azure接入了OpenAI大模型和Meta、Hugging Face等開源社區。目前有超過18000個組織通過Azure使用OpenAI的模型服務,其中很多是Azure的新客戶。作為參考,7月底這一數字為11000個客戶。
微軟強調,目前已有超過100萬用戶付費使用其嵌入AI的Copilot功能,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從編碼、電子表格分析到PPT制作的自動化。這一工具將在下個月全面開放,因此市場預計,屆時微軟的營收還會大幅躍升。
但微軟在 AI 領域的另一個強有力競爭對手——谷歌卻面臨非?!霸愀狻钡臉I績表現。
美東時間10月24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NASDAQ:GOOGL)公布2023年三季度財報,總營收766.9億美元,同比增速從一、二季度的3%、7%,上升到11%,高于市場預期。這也是谷歌營收在一年內首次恢復兩位數同比增速;凈利潤196.89億美元,同比增超40%。
然而,其中,谷歌云計算卻出現11個季度以來增長最慢的季度業績——當季營收增長22.5%,去年同期增長37.6%,去年四季度增長32%,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均增長了28%。
雖然今年以來谷歌積極將 AI 融入自家搜索產品,但問題在于,谷歌搜索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廣告,但與廣告的提升相比,投資者更關注的是 AI,而谷歌尚未從各種 AI 驅動服務的推出中獲益太多。
財報會議上,谷歌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表示,搜索引擎仍然是谷歌的主導業務,此前推出的聊天機器人Bard只是搜索引擎的“早期試驗和補充體驗”。Pichai坦言,客戶在云支出方面“面臨一些挑戰”,這表明由于客戶削減開支,谷歌云計算部門不僅沒有從 AI 技術上獲得增益,反而還在遭受損失。
受此消息影響,谷歌股價持續下跌,市值一夜跌去1.22萬億元,是美股上市公司有史以來第五大單日損失。
有趣的是,早前The information還對 AI 商業化瓶頸補了“一刀”。該報道稱,由于客戶尋求選擇更便宜的 AI 解決方案,OpenAI企業銷售面臨壓力。軟件巨頭Salesforce公司 AI 高級副總裁 Jayesh Govindarajan 表示,公司仍然使用 OpenAI,但正在嘗試通過開源模型以及內部開發的模型來支持更多的 AI 服務,后者成本可以更低。
另據報道,目前OpenAI13億美元收入中,大部分來自消費級ChatGPT付費訂閱——國內 AI 大模型則基本免費。
成本高昂、算力稀缺、商業化緩慢,這都成為了 AI 大模型行業邁不去的坎。
一位 AI 行業人士告訴鈦媒體App,現在大模型企業之間低價銷售、惡性“內卷”競爭局面愈演愈烈,這很難有利于國內 AI 行業的健康發展。
10月25日舉行的界面REAL大會上,小冰公司CEO李笛表示,AI公司在創造價值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只能以極低的成本價收費,導致市場規模變小。目前AI產品應用和商業化面臨的首個問題是“誤解”,即AI創造的價值與實際獲得的價值之間存在巨大差距,這導致了過去十年來AI公司最大的困難。
李笛指出,當前科技變革無疑正在進行中,但問題在于我們正處于技術創新震蕩期尚未結束、大部分產品應用尚未驗證、適合的商業模式尚未確定等背景下。在這樣一個時刻,API調用的商業模式無法真正體現 AI 技術價值。
“我們很多人總有一種‘時不我待’的心態,就是大模型時代來了,整個行業有一飛沖天的變化,而且很多人說你不去學 AI 以后就找不到工作,恐慌擔心加劇。但世界的本質,就是我們人類所面對的未知始終大于已知。焦慮是沒有必要的。”李笛稱。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4-15410-0.html科技巨頭的AI戰事:微軟領先,蘋果高通追趕,谷歌一夜蒸發1.22萬億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