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承載了我們的所有重要數據,但是硬盤質保是不包括數據的,也就是說一旦硬盤出現故障,我們的數據就都煙消云散了。
雖然有可能能找回部分數據,但還是不夠靠譜。那有什么辦法能夠預知硬盤故障嗎?
答案就是硬盤的S.M.A.R.T.信息。
S.M.A.R.T.技術的雛形可追溯至1992年IBM的“故障預警分析技術”(Predictive Failure Analysis),能監測磁頭懸臂的振動頻率、盤片轉速偏差等5項基礎參數。
1995年,由康柏、希捷等廠商組成的聯合委員會將技術標準化,正式命名為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Reporting Technology,即自我監測、分析與報告技術)。此時的監測參數擴展至12項,新增了溫度傳感器、通電時間統計等功能。
2003年固態硬盤(SSD)的興起,推動S.M.A.R.T.標準迎來重大變革:新增NAND寫入次數、備用區塊替換率等20余項閃存專用參數,使其有了更加廣泛的實用性。
不管是機械硬盤還是固態硬盤,都可以借助S.M.A.R.T.查看硬盤的運行狀況,而查看也很簡單,包括CrystalDiskInfo在內的硬盤監測軟件都可以讀取到硬盤的S.M.A.R.T.信息,甚至還有更加直觀的以百分比展示的硬盤健康狀態。
對于機械硬盤來說,應該主要關注3個數據,分別是:05重新分配扇區計數,C4重新分配扇區物理位置事件計數,以及C6無法修正的扇區總數。而固態硬盤則主要需要關注A8 物理層錯誤計數,A9壞塊計數。
因為硬盤廠商的設置不同,所以部分數據和軟件讀取到的S.M.A.R.T.信息并不能完全對應上,或者很多數據都沒有設定,所以我們會看到有的硬盤讀取到的S.M.A.R.T.項目非常少,而有些硬盤的項目則非常多。
那遇到這種情況也不用擔心,只要固態硬盤的大多數當前值(除了溫度,讀寫量)都是100就沒問題,而機械硬盤則當前值沒有達到臨界值就沒問題,當S.M.A.R.T.信息提示不良或警告時就有必要備份重要數據了。
當然,S.M.A.R.T.信息記錄的是硬盤因為正常使用和硬件老化而導致的,對于撞擊、跌落等風險是無法預知的,所以使用硬盤的時候還是要注意避免振動撞擊浸水等。
后需要大家警惕的是,硬盤的S.M.A.R.T.信息是可以修改的,一些商家會回收二手硬盤后將其通電時間,通電次數,寫入讀取量等數據清零,將其偽裝成全新硬盤或是99新硬盤出售,所以不要過于迷信S.M.A.R.T.信息,如果要購買全新硬盤還是選擇官方正規渠道為先。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4-138268-0.htmlS.M.A.R.T.預知硬盤故障靠譜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