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召開了一場足以決定公司未來命運的發布會。
10月22日,華為發布HarmonyOS NEXT(5.0),宣告這款誕生于2019年的操作系統,正式迎來脫胎換骨的時刻。
由于其放棄Linux內核、AOSP源代碼,且不再支持打開APK文件(安卓系統應用程序包)的特性,這一代的HarmonyOS NEXT系統也外界稱之為“純血鴻蒙”。
很難想象,在iOS與安卓兩大陣營分庭抗禮十余年后,行業內還會出現一個全新的、獨立的系統生態。
對于應用廠商來說,今后維持第三套應用開發班底將成為常態。在此基礎上,如何實現“三端”并行開發,且能夠在性能上保證對齊,這些問題顯然要比iOS/安卓時代更加嚴峻。
至少在現階段,能否獲得開發者的信任,可能會成為左右HarmonyOS NEXT成功的決定因素。
自立門戶后,如何“攢局”?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余承東對鴻蒙系統生態的近況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目前已經有超過15000多個鴻蒙原生應用和元服務上架,終端設備數量已超過10億。
“有的原生應用的迭代,幾乎達到了一天一個版本的速度。”
作為一款去年8月才推送開發者預覽版的操作系統,能取得這樣的進展實屬不易。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HarmonyOS NEXT版本的應用,目前還只是搭載了基礎功能。比如10月8日開起內測的微信鴻蒙測試版,僅包括基礎社交通訊、音視頻通話、朋友圈、微信支付等功能。
有趣的是,由于這些功能能夠滿足微信的基本使用需要,同時又符合部分用戶對于“輕量化”APP的需求,這次內測的報名情況異常火爆。當然,諸如小程序、服務、視頻號這樣的拓展功能后續也一定會隨版本升級上線。
至于為什么會出現“基礎功能先行”的情況,一位鴻蒙開發工程師向筆者表示,直接的原因還是在使用新的編程語言重寫APP后,必須進行大量的穩定性測試,這需要較長時間。
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在微信與鴻蒙團隊合作期間,雙方也做了大量針對HarmonyOS NEXT系統特性的功能優化。
直接的證據是,在HarmonyOS NEXT版本上,出現了多項過去在安卓/iOS系統上從未搭載過的功能。當用戶在微信上拍攝視頻和照片時,微信會直接調用系統的原生相機焦段,以達到更加清晰的畫質;另外,在視頻通話時,后置鏡頭也可以隨時調用以拍攝二維碼。
這些看起來不那么“高大上”,同時又非常實用的功能,單從技術層面來說并不難,但無論是iOS,還是安卓過去從來都沒有嘗試過與應用商進行深度聯合優化。
而在一些AI能力上,華為也不吝向開發者開放。比如第三方應用的視頻導出場景中,華為通過方舟多媒體引擎在操作系統底層打通芯片編解碼能力,這可以幫助用戶更快地導出后期制作的視頻,減少等待時間。
在今年的HDC期間,就有鴻蒙開發者向筆者表示,“鴻蒙原生應用開發的工作比較復雜,但也是極少數能與系統團隊直接合作的機會,對于后續的產品優化非常重要。”
除了向開發者提供操作系統的底層能力外,華為也在利用鴻蒙原生的機會,與應用廠商共同做些新的探索。
有代表性的就是WPS,在其他操作系統中,移動版和PC版是分離的,但HarmonyOS NEXT版WPS完成了PC端與移動端在架構上的統一,可以在快捷辦公的狀態下實現不同端之間切換的一致體驗。
在昨天的發布會之前,WPS已完成鴻蒙原生版應用開發,在諸如手機端、折疊屏、平板等不同大小尺寸的屏幕上分別做了產品適配,并基于多平臺賬號統一,實現了跨端、跨設備的文檔和數據共享,支持多用戶協同、瀏覽編輯、修訂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WPS系統本身非常復雜,即便不算第三方庫,WPS也有4000萬行代碼。在HarmonyOS NEXT版WPS的開發過程中,華為除提供技術支持外,還抽調團隊去協助代碼的編譯與調試工作。
其實,無論是微信的功能優化,還是WPS的跨端升級,都充分反映了華為在HarmonyOS NEXT系統上的心態——盡管鴻蒙系統早因外部原因匆促上馬,但在歷經多年發展后,這個系統早已不是“平替品”的角色,而是主動尋找生態上的差異化。
純血鴻蒙,成色如何?
對于應用開發者,鴻蒙給予了力所能及的幫助,那么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HarmonyOS NEXT會是個好的選擇嗎?
先說操作系統的UI設計。在HarmonyOS NEXT的發布會現場,華為的高管們用大篇幅講解了UI的設計理念和功能,應該說在畫面動效和細節上,較前代產品確實有所提高,但設計本身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屬于“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不過,HarmonyOS NEXT的流暢性確實值得好好說道下。
對于安卓廠商來說,系統流暢性屬于是“老大難”問題,在各家歷年的OS/UI迭代中,都著力描寫自家在系統流暢性上的技術突破,并逐漸演變為兩條技術路線:一種是優化內存管理機制;另一種則是優化CPU/GPU的資源分配機制。
應該說,這些技術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大眾認知中,安卓的流暢性就是不如iOS。
從根本上來說,這是兩個系統在優先級上的差異。當你觸控iPhone時,iOS的響應順序為Touch-Framework-Library-Kernal,屏幕屬于高優先級;而安卓則完全相反,當你觸控屏幕后,系統會首先激活應用及框架,然后才是屏幕。
但問題是,安卓不可能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把系統全部重寫一遍,而新的鴻蒙系統則完全可以避開這個坑,這也可以看作是鴻蒙系統的“后發優勢”。
同樣的優勢還體現在一些概念性的應用上,比如鴻蒙的分布式架構,讓開發者得以做到一次開發、多端部署,這絕對是羨煞行業的一項能力,但就像前文提到的問題一樣,這樣的原生能力是iOS與安卓完全無法實現的,十余年的版本迭代,讓后兩者幾乎無法再做任何系統底層的修改。
另外,華為的傳統強項——設備互聯與應用互聯,這次在HarmonyOS Next上也得到了大幅強化。
比如跨設備互通掃描功能,用戶可以在使用平板軟件的狀態下,用手機拍照,設備會即時提取出圖片中的文字內容,并嵌入到平板上的筆記軟件中;在手機上沒看完的文章、沒刷完的視頻,可以直接用平板接著看。并且手機還能作為遙控器,隨時控制投播設備的音量、內容以及設備切換。
這些功能不僅能夠為用戶提供便捷的使用體驗,也能幫助華為打造一個更加緊密的生態系統。
而在搞生態這件事上,過去的安卓陣營,還沒有真正意義上成功過。
AI,鴻蒙的下一階段?
在今年的HDC上,華為發布了基于盤古大模型的Harmony Intelligence頂層框架,在這個基礎上向兩個方向做延申,第一個是鴻蒙原生應用,第二個則是小藝智能體。
與目前業內主流思路一樣,華為將AI能力融入操作系統之中,使其具備更強的感知及推理能力。
按照華為官方的表述,HarmonyOS Next中的小藝可實現23類TOP場景記憶感知,任務成功率超過90%,知識量突破萬億Tokens,支撐超過300個重點服務分發。
發布會上,華為分別展示了小藝在圖文識別、圈選查詢、文件要點總結、潤色文案、聲音修復等AI功能。
僅從這些演示案例來看,HarmonyOS NEXT上的小藝并沒有特別出彩或新奇的功能,在經歷自去年年初便開始的“端側AI”的狂轟亂炸后,用戶對于手機上的AI Agent已經很難感冒。
不過,華為在小藝與HarmonyOS NEXT系統的結合上做得很好。
比如華為將原生應用接入到小藝的服務分發體系中,像在銀行APP中,在把轉賬信息拖給小藝后,就可以幫用戶在銀行app轉賬頁面自動填寫轉賬信息,非常方便快捷。
還一個值得稱道的地方是,小藝智能體在場景感知和意圖識別上較為出色。比如,當用戶可以拖拽一段開會通知的文本時,小藝能根據內容快速創建日程;拖拽書籍封面圖,小藝能提供該書的介紹和一鍵聽書功能;拖拽帶表格的圖片,小藝能將其轉成表格文件進行處理。
而業內部分廠商在調用AI Agent時的邏輯,仍然還是在圈選內容后,自主選擇對應的APP,相較于小藝智能體的意圖框架,基本可以看作是“被動服務”與“主動服務”的區別。
除了小藝智能體外,華為還著重介紹了HarmonyOS NEXT在AI功能上的隱私保護工作。考慮到該系統端云協同的特性,華為做了端側大模型的預制工作,所有用戶的隱私信息只在端側完成,而不上傳到云側,從根本上保證隱私安全的問題。
總體而言,華為的AI團隊為小藝智能體設計了一個較為全面的框架,而且就目前各家的“AI+OS”的融合進度來看,HarmonyOS NEXT+小藝智能體的組合,也基本滿足了在復雜場景中意圖識別、理解、分發的需要。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2-121744-0.html華為打出了那張五年前的底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