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12月29日消息,人民銀行公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重大事項變更許可信息公示(截至2023年12月)顯示,人民銀行同意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作為螞蟻集團的關聯公司,恒生電子和國泰產險也于當日晚間發布公告稱,由于螞蟻集團股東上層投票權結構調整的相關各方已履行程序并完成交割,螞蟻集團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恒生電子和國泰產險亦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無實際控制人”意味著沒有單一的個人或組織擁有絕對的決策權,也就是說公司的管理和運營將更加獨立,不會受到單一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過度影響。業內認為,無實際控制人的結構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
螞蟻完成投票權調整
據了解,螞蟻集團對股東上層結構進行調整的相關安排在今年初就已經確定。
今年1月,螞蟻集團官網發布關于持續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螞蟻集團主要股東及相關受益人擬對螞蟻集團股東上層結構進行調整。調整的核心是螞蟻集團主要股東投票權的變化:從馬云及其一致行動人共同行使股份表決權,到包括螞蟻集團管理層、員工代表和創始人馬云在內的10名自然人分別獨立行使股份表決權。此次調整完成后,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間接股東單一或共同控制螞蟻集團的情形。
12月17日,《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公布,其中規定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業務,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遵循安全、高效、誠信和公平競爭的原則,以提供小額、便民支付服務為宗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12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重大事項變更許可信息公示(截至2023年12月)顯示,人民銀行同意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當日晚間,恒生電子、國泰產險分別發布公告稱,由于螞蟻集團股東上層投票權結構調整的相關各方已履行程序并完成交割,螞蟻集團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作為螞蟻集團的關聯公司,恒生電子和國泰產險也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支付寶(中國)作為第三方支付公司,接受央行的日常監管。而恒生電子和國泰產險,分別需要滿足上市公司和保險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因此,相關公司在螞蟻主要股東投票權結構完成調整之后,需要再做公告,這也意味著,螞蟻的調整事項已經順利完成推進。
業內認為,螞蟻集團上層股東變更的完成,是螞蟻實現高效透明公司治理的關鍵節點,將對螞蟻集團的持續穩健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螞蟻重啟IPO又近一步
2020年10月,螞蟻集團IPO在上市前夕被叫停,時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云、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等被約談。隨后,螞蟻集團開啟整改之路,這三年多的重心一直放在“合規”二字上。
業務層面,螞蟻集團不僅主動壓降了余額寶規模,還在2021年11月分別將“花唄”和“借唄”進行品牌隔離,重新確立品牌定位,同時明確貸款責任方。2021年12月,螞蟻關閉了相互寶,今年4月又與網商銀行切割。
公司治理上,螞蟻集團管理層成員不再擔任阿里巴巴合伙人,強化了和股東阿里巴巴集團的隔離。目前,螞蟻集團主要股東投票權結構調整方案已履行完相關程序,并完成交割。支付寶(中國)、螞蟻集團以及多家螞蟻集團關聯公司均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今年7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分別掛出相關處罰決定,對螞蟻集團及旗下機構、相關控股股東、負責相關業務的高級管理人員合計處以罰款(含沒收違法所得)71.23億元。該罰單出爐意味著螞蟻集團的大部分問題已整改完成。
7月8日,螞蟻集團披露,為補充員工激勵池以持續吸引人才,同時為進一步滿足股東對流動性的需求,將以自有資金回購現有股東的部分股份,回購比例不超過總股本的7.6%。螞蟻此次回購的價格對應公司估值約為人民幣5671億元(約784.8億美元),較2018年C輪融資估值(約9600億元)下降約40%。
7月24日,阿里發布公告稱,鑒于螞蟻集團繼續為阿里巴巴集團若干業務的重要戰略伙伴,阿里已決定將不在此次擬議回購中,向螞蟻集團出售任何股份,以續維持其于螞蟻集團的持股。最新財報顯示,阿里持有螞蟻33%股份。
7月26日,據《科創板日報》報道,螞蟻集團正計劃進行一次重組,將一些不屬于中國金融相關業務核心部分的業務剝離,為其在香港重新啟動IPO鋪路。該消息一經曝光,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事實上,在整改的這三年里,關于螞蟻重啟上市的消息一直不斷,但均被螞蟻集團否認。《科創板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理論上,螞蟻明年可以單獨申報港股,但距離實際要上市仍需要時間。”
無論如何,對于螞蟻集團來說,整改工作的順利推進都是利好消息,上市只是早晚的問題。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1-54918-0.html重磅!央行同意支付寶(中國)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