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消息,近日脈脈創始人兼CEO林凡出席WISE2023商業之王大會并發表《逆風智行,大模型時代的人才挑戰》主題演講。林凡透露,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多個行業都在爭奪AI人才,AI人才供需比低至0.4,相當于5家企業爭奪2個人才。在跳槽的互聯網人中,超半數去往了非互聯網行業。林凡認為AI大模型時代社交招聘將成為主力招聘模式。
脈脈創始人兼CEO 林凡
互聯網流量見頂 AI人才稀缺
脈脈高聘人才智庫數據顯示,近3年,互聯網行業人才供需比從2021年的0.45到2022年的2.24,平均約5個人才競爭2個崗位,人才求職競爭加劇。其中,運營人才競爭更為激烈,內容運營、社區運營、新媒體運營成為求職競爭最激烈的TOP3崗位,5-7個人才競爭1個崗位。
受供需關系影響,3年來互聯網行業出現明顯的人才溢出。2021年處于人才凈流入狀態,人才流入流出比為1.26,2022年開始該比例縮小,2023年1-10月更是下降至0.99,出現人才凈流出。在跳槽的互聯網人中,超過一半的跳槽者(51.42%)進入其他行業。
與之對應的是,2023年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快速增長。2022年,人工智能人才供需比為0.63。2023年1-8月,人才供需比低至0.39,幾乎5個崗位爭奪2個人才。從平均薪資來看,2022年人工智能新發崗位平均薪資為43817元,2023年前8個月,這一數字上漲到46518元,提升6.16%。 從具體崗位來看,ChatGPT研究員以平均月薪66244元位列第一。在新發崗位的平均月薪TOP10中,所有崗位的平均月薪都超過了5萬元。這些崗位如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都是技術門檻較高的工種。
大模型掀起AI人才爭奪戰 大廠占據先發優勢
2023年,AI大模型爆火給職場帶來變革與新的增量。今年上半年,互聯網行業最緊缺的人才集中在人工智能方向,其中算法研究員以0.64的人才供需比位居人才緊缺度榜首,平均3家公司爭奪2位人才。AI熱潮也推動了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等崗位的招聘需求,人才供需比均低于1。今年1-8月,互聯網行業成為新發人工智能相關崗位量最高的行業,占比為20.78%。此外,新能源汽車、智能硬件、電子等行業,也進入新發人工智能崗位量TOP10,大量招聘人工智能人才。
值得關注的是,科技大廠已經搶先囤積AI人才。近3年,字節跳動連續位居新發AI崗位量首位的企業。但總體來看,華為、字節跳動、阿里巴巴、騰訊等科技巨頭在2021年就已經加快對AI人才的爭奪,近兩年新發人工智能崗位占比逐漸下降。與之對應的是,小紅書、得物App等互聯網中廠近兩年加快了對AI人才的招聘力度,智能駕駛、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企業,如毫末智行、理想汽車等,也在加快對AI人才的爭奪。
AI重構職場 社交招聘將成為人才飽和周期下的招聘主力
林凡認為,大模型的應用在各行業掀起新一輪產能大戰,業務場景的數據化,是大模型發揮決策能力的基石。隨著對人才的能力識別難度增加、評價體系維度增加、主觀標準重要性增加,如何識別和吸引中高端人才來賦能各類業務場景,成為企業抓住AI紅利穿越周期的關鍵。
對于職場人來說,市場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機會,職場人不只要精進業務,還要打造個人職場品牌,通過社交平臺、專業網站等渠道展示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吸引潛在雇主或合作伙伴的關注,也成為更高效的求職方式。
因此,社交招聘將是未來中高端人才的主力招聘方式。脈脈高聘依托社區內容、人脈社交,吸引了大量段位高、密度高、活躍度高的中高端人才。在1.2億注冊用戶中,總監及以上管理者約有1500萬,C-level級別的高級管理者320萬,覆蓋互聯網、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電商、新金融科技、電子、智能硬件、企業數字化服務、證券經紀等多個新經濟行業。
林凡表示,AI大模型時代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代。為了更好的幫助企業放大雇主優勢,節省人力招聘成本,把握新技術周期下的人才紅利,脈脈啟動了2023年MAX年度雇主評選。該評選基于脈脈平臺用戶行為大數據和專家評審,主打職場人自己選出來的好公司,助力企業釋放優勢雇主勢能,吸引更多中高端人才加入。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1-35542-0.html脈脈CEO林凡:AI人才爭奪戰蔓延至多個行業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