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8月13日消息,今日早間,《人民日報》發表了對宇樹科技王興興的專訪文章——《保持開放的心態看待起伏,對未來抱有更大信心(與企業家談“新”)》。
從訪談實錄來看,此次訪談圍繞多個方面展開,共計提出了22個問題。
這22個問題圍繞人形機器人距離在生活中應用及困難、突破規?;瘧闷款i、現階段組織機器人去參加各類比賽的意義等內容展開。
王興興在訪談中不僅對社會熱點話題作出了回應,還分享了其對行業發展的深入思考。
下面摘取部分大眾關心的話題展開,另將原文鏈接地址附下。
問:人形機器人距離在生活中應用還有多遠?
答:人形機器人走進生活,到每個人家里去,距離還比較遠。行業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所以,我們先從一些小的方面切入,比如科研教育、服務展示、簡單工業應用,以及AI公司用來做開發。
當然,我們大的愿望以及當下正在做的事情,還是希望機器人去干活。它可以做各種動作、去幫助人干各種活。
但是,現在想要在家里或工廠里大規模應用,技術水平都不太夠。慢慢地每年有進步,我覺得是好事,可以讓大家對行業有更多理解和包容。
問:人形機器人大規模落地應用,大的困難在哪里?
答:大的難題還是機器人AI水平不太夠用,沒有突破臨界點。這是全世界的普遍問題,也是大家在努力做的事情。
AI領域可能隨時會有突破性進展,技術躍遷十分常見。目前解決不了的難題,在未來某個時刻或許就突然迎刃而解了。
問:對于競爭對手以及他們的產品,您怎么看?
答:目前這個行業非?;馃?,涉足的企業也非常多,各有優勢。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良性合理的競爭對整個行業是有利的。
問:怎么解決算力問題?
答:我覺得未來會有很多分布式算力。如果一個工廠有集中式算力中心,機器人可以連接到算力中心。這種集中式算力中心距離比較近,無論是有線還是無線,它的通信帶寬是夠的,延遲很低。如果一個北京機器人連接到上海的算力中心,那延遲太高了。
需要補充的是,王興興作為90后企業家的代表,在科技創新領域備受關注。
在今年6月21日,新華社還曾請王興興暢談機器人產業發展和創業故事,并發表了《宇樹科技王興興:做一棵照亮別人的“科技樹”》一文。
備注:
點擊鏈接可前往人民日報《保持開放的心態看待起伏,對未來抱有更大信心(與企業家談“新”)》專訪原文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7-177080-0.html你關心哪個!人民日報專訪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 問了22個問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