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珠海九州港碼頭,到深圳蛇口郵輪母港,單程2.5~3小時的地面車程,坐上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可以縮短至20分鐘……打“飛的”出行正被越來越多人所了解。
圖片來源:峰飛航空科技公眾號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eVTOL的產業規模達到9.80億元,同比增長77.30%。
該機構預計,2024年eVTOL產業將迎來第一輪商業化爆發周期,產業規模增長率預計高達228.20%。隨著多機型適航認證的加速推進,預計到2026年eVTOL產業規模將達到95億元。
在多地發布的低空經濟發展規劃或方案中,低空制造、場景培育、空域管理是發力的重點,eVTOL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載體,其制造端、適航取證方面也備受關注。
而廣州擁有小鵬匯天、億航智能、廣汽等致力于eVTOL和飛行汽車研發制造的本土企業,中國民航適航審定中心廣州航空器審定分中心(以下簡稱“廣州審定分中心”)也正在廣東省的支持下力爭升級為國家eVTOL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
政策熱風勁吹,或需“頭雁”激發“雁群活力”
國內各地低空經濟競爭日益白熱化,今年以來,多地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低空經濟的發展。eVTOL是低空經濟的重要載體,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隨著適航取證和演示飛行的推進,國內eVTOL正邁向載人飛行商業化應用的發展道路。作為eVTOL主機廠,他們最關注政策哪些方面的內容?
6月25日,峰飛航空科技高級副總裁謝嘉對時代財經指出,他較為關注各地政策中能幫助他們主機廠商真正落地的政策,比如應用場景及各類訂單資源的支持,是否有真金白銀的支持也是其看重的因素之一。
上海時的科技創始合伙人兼首席市場官蔣俊則對時代財經表示,“(我們關注)針對eVTOL主機廠研發上的支持、運營商運營的支持,未來應用場景的示范以及基礎設施的規劃,其中包括基礎設施的規劃規模、建設單位、建設周期等。”
截至目前,湖南、深圳等省市在低空經濟發展方案中明確列出獎勵支持金額。深圳市提出,對低空經濟企業新增項目總投資額達到5億元以上的重大工業投資項目或上市公司本地工業投資項目,按不超過項目實際發生的固定資產總投資費用的20%、給予不超過5000萬元的資助。
湖南省則指出,航空制造企業新取得國家通用航空器整機(不含起飛全重150千克以下無人駕駛航空器)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并在省內建設生產線并投產的,按照投產后第一年銷售額的5%給予一次性補助,單個型號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所需資金從省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有關專項中列支。
除此之外,中國交通協會低空經濟委員會華南區執行會長劉立波則認為,地方政府吸引低空企業的關鍵,是要有一位懂低空產業的領導充當“頭雁”激發“雁群活力”,帶動低空產業協作整體發展。
“對‘頭雁’來說,懂航空制造業、懂生產性服務業、懂低空產業這幾個方面的造詣缺一不可。同時,‘頭雁’的志向也很重要,有的地方發展低空是經濟目的,有的地方則是政績目的,也有少數領導僅希望‘蹭熱度’,真正能成就地方政府和低空產業的一定是具備大的志向和戰略,再用資金、資源加持,來營造吸引低空企業的營商環境、適航環境與資本環境。”劉立波對時代財經指出。
而據劉立波觀察,全國范圍內仍有數個城市的低空發展潛力值得期待,“從政策落地執行上,我個人認為四川自貢目前是最好的,很多航空制造車間、測試場地都已經落地,政府的資本也已下場;成都的持續性成果可能最長,縱橫無人機、騰盾科創等低空公司都在那邊;江西景德鎮潛力也很大,它之前被譽為‘中國直升機之城’,有比較好的制造測試、空域管理經驗,直升機科普也做得比較充足;廣州和深圳大家都很期待,因為宣傳的補貼資金也較多。”
但與此同時,依然有業內人士對低空經濟未來前景持觀望態度,有航空領域的專家認為,從世界民航業的發展歷程來看,民航客運業人均乘機人次與當地人均GDP高度相關,換言之若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其民航市場、低空經濟市場的規模也值得考量,“未來空中的士真的普及之后,如果到同一地點坐公交車要5元,從陸路打車可能是30元,但如果打空中出租車得100元,若該地區經濟體量不大,人均GDP不高,是無法撐起‘飛的’市場的。”
不過,上述專家同樣對時代財經指出,在眼下多地鼓勵發展低空經濟的背景下,各省市若真的加大對低空基礎設施的投資,包括通航機場、eVTOL起降點設置、低空空管技術等方面,也能部分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對空中的士、飛行汽車等制造運營企業來說也是不錯的吸引點。
國家eVTOL適航審定中心花落誰家?
eVTOL適航取證周期長、難度大,但卻是載人飛行商業化運營必不可少的前提。億航智能EH216-S在4月成為全球首個三證齊全eVTOL飛行器,在取證的過程中,廣州航空器審定分中心為該航空器取得型號合格證做了大量工作。
《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提出,爭取令廣州航空器審定分中心升級為國家eVTOL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
劉立波對此表示認可,他認為電動航空是繼機械航空、油動航空之后,中國又一個具備核心技術的領域。廣東作為經濟強省,在航空制造業上也應該有廣東的戰略布局;而且,適航認證的成本、適航測試的產業生態也需要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強省加持,這能為以民營企業為主的eVTOL企業降低適航成本,形成良好的研發環境、eVTOL商用環境。
不過,廣州依舊不乏“對手”。中國民用航空適航審定中心官網顯示,目前上海、沈陽、江西均有相應的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而在西安、廣州均設有航空器審定分中心,成都則為機載設備審定分中心。
劉立波認為,國家eVTOL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應該哪個地區出的成果早就給哪個地區,“目前只有廣州地區的企業有適航審定三證齊全的經驗,該地區的企業、審定機構既然已率先投入資金來探索適航規范,也出了成果,國家也應該對此給予政策傾斜。”
從劉立波了解的情況來看,每個區域的審定中心均有其“擅長”領域,如西南地區的成都審定機構聚焦于固定翼、長航時、軍用機型;華東地區的上海審定機構則圍繞C919、峰飛航空科技和御風未來的復合翼大載荷的飛行器會比較合適。
“中南地區的廣州審定中心,在多旋翼適航上有經驗,但對標成都等地在適航審定上依然有不足。如果廣東省、廣州市的財力夠,當地政府對適航認知足夠深,他們后續會補足自己的適航短板,繼續發展eVTOL復合翼、傾旋翼的適航基地,(若升級)能促成廣州在審定領域的齊頭并進,也是好事。”劉立波說。
值得注意的是,飛機制造商中國商飛總部設于上海,其支線飛機ARJ21、干線飛機C919項目均在上海總裝制造,多年來兩款大型客機的制造也帶動了上海飛機制造產業鏈的發展。
有業內人士曾在公開場合指出,中國適航方面的人才從審查方到各大供應商,基本都是ARJ21、C919兩個項目中培養出來的,上海在適航審定方面也具備優勢。
但劉立波則指出,在投資方面,上海具備的是大民航方面的資本,他們對投資項目相對更謹慎,珠三角的資本更為活躍;另外,廣東今年來既有億航率先領取適航三證,也有峰飛航空科技首次完成深圳-珠海跨海跨城航線載人eVTOL的演示飛行,這些大場景的eVTOL方面的成果在廣東生成,也能側面反映出廣東的政策環境、創新環境更優。
謝嘉對時代財經表示,“對首次載人eVTOL跨海跨城演示飛行選址的考量,首先看兩個城市的經濟體量是否足夠大,在兩市間通行的人流量是否足夠多,再加上出發地、目的地都是離市區很近的交通樞紐,是一個城市的商業中心連接另一個城市的商業中心,幾個因素綜合考慮下,深圳和珠海首航是最合適的”。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97047-0.html產業增速或超200%!eVTOL走入商業化“前夜”,國家eVTOL適航審定中心花落誰家?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