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年,入境游終于進入加速恢復通道了。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4月初,搭載2500余人的“邁希夫”號郵輪駛抵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來自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國的歐洲游客開啟在上海的入境城市觀光體驗。
這也是2023年入境游全面重啟以來,國內旅游市場迎來的最大規模海外旅游團。
文化和旅游部官方微信公眾號“文旅之聲”發布數據顯示,今年清明節假期3天,我國入境游客數量達到104.1萬人次。另據此前國家移民管理局披露,清明小長假期間外國人出入境人數較去年同期增長163.2%。
這也帶火了入境游旅行社、導游等從業者的生意。外語導游李昌稱,今年3月份其僅休息了兩天,其余時間都在接待外國游客,“超出了預期。”
不過,目前支付、航線等問題仍在影響著入境游的恢復,2019年時的盛況尚未出現。
外國游客涌入,入境旅行社訂單爆滿
今年以來,前往中國的入境游客數量快速增長。
航旅縱橫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5日,今年累計入境航班量超過8.6萬班次,是去年同期三倍有余,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七成左右;入境旅客人數達770萬人次,同比去年增長超三倍。
“自2023年底以來,我國陸續頒布多項利好政策,助力入境游市場復蘇,入境游熱度持續上升。”航旅縱橫行業發展總監趙楠對時代財經指出。
去年12月以來,中國開始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隨后免簽政策不斷加碼,今年3月,中國又對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6個國家試行免簽政策。
免簽的擴容吸引了一眾免簽國游客。趙楠稱,除了中國港澳臺地區,2024年的入境旅客主要來自日本、泰國、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其中不少都是新增免簽國家。
這些游客涌向了北京、上海、廣州、張家界、西安、成都等知名旅游城市。
各大景區也承接了這波入境流量,據北京商報報道,今年以來,北京天壇公園接待的入境游客已經達到了2023年總量的一半;從3月開始,慕田峪長城的境外游客占比達到40%,與2019年同期持平,而去年全年該占比僅為10%。
4月,位于西安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通境外游客購票服務通道,覆蓋了39個國家和地區的24種語言、29種貨幣,所在地區游客可直接使用當地貨幣在該平臺進行兵馬俑景點的參觀預約。
隨著入境游市場逐漸火熱,各旅行社也在傳統的淡季忙于接待游客咨詢、推出新的入境產品、開發旅游線路等等。
經營一家入境旅游公司的胡濤對時代財經稱,自2023年7月開始,公司的入境游訂單開始快速攀升,整個7月幾乎天天爆滿,共服務100多個旅游團,“一度感覺回到2019年的時候。”今年3月開始,受西方復活節假期帶動,該旅游公司訂單快速起量,全月帶團數量近80個。胡濤透露,“最近每天都有新增旅游團預訂。”
此外,一些此前鮮有布局的旅行企業,也向入境游市場發起進攻。
眾信旅游方面對時代財經指出,目前已針對入境游板塊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未來將加大中國入境旅游市場資源布局,開發更多針對外國游客的文化旅游線路。
自去年底開始,眾信旅游每月迎來的入境旅游團呈增多趨勢。“免簽政策一落地,相當于為外國游客敞開了旅游大門;而除了帶動旅游,對于國際間的商務考察和交流也有促進,眾信這邊就承接了各種商務會議。”
另有主營出境游的旅行社也對時代財經稱,正在籌備入境游業務。該旅行社負責人透露,基于公司整體業務布局和市場情況考量,自去年底就已陸續準備開拓該新業務,“目前入境游市場正在加速恢復,且許多以前專職做入境游的旅行社倒閉,市場格局已經打亂了。”
外語導游搶手,日薪上漲、月入兩萬
入境游客的涌入,也讓市場對外語導游的需求迅速增加。
王曼有20年的中英文雙語導游經驗,過去幾年受疫情影響帶團數量銳減,工作受挫嚴重,“一直在等待出入境旅游恢復。”
去年11月,王曼感受到華東市場的入境游客開始增多。今年3月份,她就帶了22個入境團,“基本只休息了3個半天,其余時間都在工作,光是澳大利亞游客就接待了300人左右。”王曼告訴時代財經,目前華東市場英語導游的綜合日薪在800元左右,3月份其月收入達到了2萬元。
而隨著免簽國的擴容,小語種導游的需求也被激活。
“小語種導游目前很缺人手。”以印尼語導游舉例,王曼稱疫情前該語種的導游本來就較為稀缺,如今免簽后印尼游客數量顯著增加,供需更加不平衡。“印尼語導游的報價能到1000元,有些還包吃包住。”
西語導游李昌就是目前入境游市場上的“搶手貨”。李昌從事出入境導游工作已有10年,其擅長的西班牙語在國內大多被視為小語種。
李昌告訴時代財經,目前整個4月的團期已基本被排滿,“接下來每個月都有團,陸陸續續已經安排到了10月。”因為今年入境游市場的火爆,李昌也從4月開始轉為全職做入境游導游。
由于部分西語國家在免簽名單內,李昌明顯感受到西語游客的增多,“比疫情前還要火熱。”據李昌了解,成都目前十分缺西語導游,“我合作的幾家旅行社最近都在招導游,尤其是西語、俄語、越南語、泰語、法語。”
供需不平衡的一大重要原因在于過去三四年流失了一批外語導游人才。
胡濤就指出,疫情期間許多入境游公司都是零生意,許多外語導游面臨失業、轉行的局面,“我們公司也流失了一半的專業導游。”
而隨著入境游復蘇、需求反彈,外語導游們的日薪報價水漲船高。
胡濤透露,各個語種的外語導游日薪普遍都出現增長,以華東市場為例,原本五六百元可以請到一個英文導游,如今則要八九百元,漲幅接近50%;如果是小語種導游,部分地區漲幅則可能達到一倍。
在成都,李昌也感受到西語導游的報價相比疫情前上漲,增長幅度大概在100元/日左右。其透露,如果自己全職做入境游導游的話,基本能達到月入兩萬。
供應鏈未完全恢復,支付、航班仍有痛點
盡管入境游進入復蘇通道,但從業者們仍有擔憂。
王曼坦言,雖然這幾個月十分忙碌,但對這一波入境游熱度持續時間心懷顧慮,“4月的團又比3月少了一些。”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數據,2023年,外國人出入境3547.8萬人次,同比上升693.1%,僅恢復到2019年的36%。
免簽政策效應推動下,2024年1-2月,外籍人員入出境共計294.5萬人次,環比增長2.3倍,恢復至疫情前的41.5%,尚且不足一半。
胡濤稱,如今接待的外國游客數量遠不如前。究其原因是近幾年國外組織來華旅游的機構關閉了不少,如今更多是散客自己出行,再向當地旅行社尋找導游組團的模式,“以前景區經常有三四輛大巴車的外國游客團,如今除了商務旅游接待外,更多是小團。”
作為服務密集型行業,入境游的供應鏈服務也尚未完全恢復。
圖片來源:Pexels
胡濤透露,過去幾年,杭州許多接待入境游客的旅行社和公司相繼倒閉,修復上下游供應鏈仍需要很長時間。此外,外語導游也將持續緊缺,尤其是小語種導游。李昌告訴時代財經,以前轉行的同行如今有部分選擇兼職做導游,在周末接團或者偶爾請假帶團,“畢竟不知道免簽政策將持續多久。”
從導游轉行從事雅思培訓教師的周欣表示,許多同行與她一樣,如今在教培或翻譯、外貿等行業工作。周欣曾有六年外語導游經歷,相比以前月入兩三萬,如今的工作確實收入少一些,但是更為穩定,“可能以后會考慮重回導游這一行,但也是以兼職形式。”
入境游市場要全面恢復,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比如入境之后的入境接待能力,尤其支付不便利的問題。
不少受訪入境游從業者均表示,在日常帶團中花了大量的心力在解決游客掃碼支付、信用卡支付、景區預約等問題。
文旅部也在加速推進解決支付難的問題。4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文化和旅游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重點文旅場所支付服務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其中明確國家5A級和4A級旅游景區等要實現境內外銀行卡受理全覆蓋。
此外,出入境航班的恢復力度、價格也是限制之一。眾信旅游相關人士指出,目前許多熱門的出入境航線已經恢復至疫情前的80%,但這更多僅限于國內的航司,一些外航的航線恢復并不是十分理想。
“小陽春”出現后,從業者們殷切期待著入境游市場能迎來真正的爆發。
(以上受訪者為化名)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83152-0.html入境游“小陽春”:旅行社訂單爆滿,外語導游日薪高至千元、幾乎全月無休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我國核技術應用有望實現多領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