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簽名是數據電文中以電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識別簽名人身份并表明簽名人認可其中內容的數據。自2005年《電子簽名法》實施以來,因其具有防篡改、可追溯、可信任的特點,電子簽名廣泛應用于網絡身份認證、交易簽約、證據固定、責任溯源等場景,是移動應用(APP)全鏈條治理中的重要一環。
APP全鏈條治理面臨新挑戰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APP從最早的單機軟件演變成現在的實時聯網軟件。此外,隨著定位系統、陀螺儀、傳感器、攝像頭、麥克風、指紋或面部識別等硬件設施在終端上的不斷集成,APP在功能和用戶體驗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之而來的各種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彈窗廣告關不掉、個人隱私泄露等侵害用戶權益的問題時有發生。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從2019年至今,針對APP產業鏈全主體,開展了一系列侵害用戶權益的專項整治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APP產業相關問題責任認定難以及相關主體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導致APP治理面臨新的挑戰。
APP產業鏈條主體多,責任溯源面臨新挑戰。APP產業鏈包含了SDK開發者、APP開發者、第三方檢測機構、應用商店和終端廠商等多方主體,在APP使用和管理過程中還存在部分主體權責不明的問題。一是在APP處理(如收集、提供、使用等)個人信息時,SDK開發者和APP開發者之間存在使用上的權責不明。用戶在使用SDK和APP之前,雖然需要接受相關隱私政策和用戶協議,但這些格式條款合同往往都是“一攬子”要求同意,不同意就不讓用,目的是規避SDK和APP自身的責任。當APP出現違規處理個人信息的情況時,很難界定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二是在APP管理過程中,第三方檢測機構、應用商店和終端廠商存在管理上的權責不明。APP從開發完成到安裝到用戶的智能終端,需要經過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安全檢測、應用商店的合規審核和終端廠商的安裝驗證等多重管控。特別是在安卓這類開放的生態中,安全檢測、合規審核和安裝驗證可能由不同的主體來實施,但各方并沒有明確劃分相關管理責任。APP出現安全、合規等問題時,各方責任糾纏不清。
APP產業信息不流通,企業管理能力提升面臨新挑戰。產業信息共享是提高產業效能、推動產業創新、助力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石。現階段,開放生態下APP的身份數據、信用數據、安全合規檢測數據等并沒有以數據要素的方式在產業中流動起來。應用商店和終端廠商等企業在APP管理過程中存在重復認證、重復檢測、重復審核等問題,極大地增加了APP的運營管理成本,也給違規APP提供了可乘之機。利用各應用商店的信息不對稱,一些違規APP無法通過應用商店分發時,可以轉向其他應用分發平臺進行分發。
電子簽名助力APP監管責任溯源
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中指出,要構建統一的APP認證簽名體系,建設服務于開發者、檢測者、分發者的APP簽名服務系統,提升APP供應鏈各環節的可溯源性。
2022年,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的指導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組織建設了APP簽名服務系統。截至目前,已為開發者、檢測者、分發者共提供了150余萬個活躍APP的電子簽名,實現了APP開發、檢測和分發各環節的責任溯源。同時將APP身份數據、檢測結果和審核結果等數據要素附于電子簽名中,通過可信網絡共享給應用商店和終端廠商等企業,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APP管理能力。
電子簽名助力監管責任精準溯源。開發者完成APP開發后,通過APP簽名服務系統對APP進行電子簽名,固定了APP的開發者身份,同時也確保了APP不被第三方篡改。若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檢測機構在完成檢測后會再次對APP進行電子簽名以明確APP的檢測身份。
應用商店在上架審核時,會首先驗證APP是否存在開發者和檢測機構的電子簽名,以降低上架破解、篡改、惡意、違規的APP的風險。上架審核通過后,應用商店還會再次對APP進行電子簽名,明確APP的分發身份。
當監管部門發現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的APP時,通過APP簽名服務系統可以及時定位到APP的開發者、檢測機構以及應用商店,開發、檢測和分發管理責任一目了然。
電子簽名因本身具有防篡改、可追溯、可信任的特點,在數據流通過程中具有天然的技術優勢。另外《電子簽名法》第十四條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電子簽名中的APP身份數據、檢測結果和審核結果等同于簽名人在法律層面上的認可,具有較強的可信度。
此外,身份數據、檢測結果和審核結果在APP管理中具有極高的數據價值,可為應用商店上架審核、終端廠商風險預警提供重要參考和處置依據。過濾相關敏感信息,將可公開的APP身份數據、檢測結果和審核結果共享給應用商店和終端廠商等企業,能夠充分釋放數據價值,提升企業APP管理能力。
(作者鄧佑軍 單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70339-0.html電子簽名:移動應用全鏈條治理中的重要一環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智能纖維讓可穿戴電子設備邁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