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各花卉種植基地種植的蝴蝶蘭、北美冬青、臘梅等年宵花卉迎來銷售旺季。圖為一名工作人員在昆明市晉寧區一家北美冬青種植基地的大棚里直播銷售。新華社記者 崔文 攝
消費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拉動GDP增長4.3個百分點。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更加顯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激發有潛能的消費。無論從國內消費發展現狀,還是從國際經驗來看,服務消費都是最有潛能的消費。由于服務消費的特殊性,數字化在推動服務消費快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服務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期
從消費增長的潛力來看,以往作為消費增長主力的家用電器、電子設備、汽車等耐用消費品已進入平穩增長期。以家用電器和汽車為例,2018年我國家電消費市場已達到創紀錄的9000億元,之后進入穩定增長階段。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887.89萬輛,之后便進入了穩定增長階段,汽車年銷量基本維持在2700萬輛左右。2023年汽車銷量首次突破3000萬輛。
從消費者對服務的需求來看,服務需求的收入彈性較高,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必然帶來服務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根據已有的一些研究,服務的需求彈性高于工農業產品,其收入彈性大于1。這意味著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務需求的增長速度要快于收入增長,在消費支出中的份額也將穩步上升。
從消費者結構來看,我國各個年齡階段的消費者都已進入加大服務消費支出的階段。作為消費的中堅力量,85后和95后在社會消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20-29歲、30-39歲網民占比分別為14.5%、20.3%,超過三分之一。這些人群更加追求個性化消費、品質消費,愿意為自己的興趣、體驗支付相應的對價,尤其是在情感消費、興趣消費等方面,其支付意愿要遠遠高于其他年齡段。對于這一類消費者,能夠提供更好體驗的服務消費將在消費中占據更為重要的地位,他們更加追求體驗感和滿足感,關注消費過程中的社交、情感效用等。在消費方式方面,他們更為關注所見即所得,更傾向于快捷、智能、高效的社會化服務,因此,外賣、即時零售、家庭服務等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市場學會等機構發布的《本地即時電商發展報告2023》預計,到2030年,每年即時配送的訂單規模將超過2000億件,與快遞行業的業務量相當。即時電商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1.8萬億元,占實物商品電商市場規模的比重接近60%。
老年人對服務消費的需求也不可忽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預計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人左右。老年人對服務消費的偏好是多種多樣的。例如,低齡老人對旅游、休閑、文化、健康等服務消費的需求較大。以旅游為例,中國旅游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45歲以上中老年旅游者累計出游11.94億人次,占國內旅游客源市場36.81%。可以預見,以老年人為服務對象的老年消費將成為服務消費的一個重點內容。
根據國際經驗,在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左右時,服務消費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占全部消費的比重將逐步提升。2022年,我國人均GDP折合12741美元,已進入到服務消費快速增長的階段。
數字化有效推動服務消費增長
數字化增強服務消費過程中的供需互動,提升了服務消費質量。目前,我國服務消費存在明顯的供需錯位。消費的有效供給不足,同質化、低端供給過剩;質量有保障、價格適中的服務總量不足、便利程度不夠;精細化、高品質的供給短缺,需求強烈的高端、定制和特色的教育、健康等服務不足,服務供給體系升級尚未完成。數字技術能夠強化供需互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法,可以更加精準地把握和挖掘消費者的需求,對服務的形式、內容、場景等進行完善,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符合需求的服務產品。數字化方法可以使消費過程進一步可視化,消費完成后還可以持續進行評價,推動服務提供者有效解決服務消費過程中的質量不到位問題。
數字化能夠更好地彰顯服務消費的符號價值。傳統概念里,服務消費具有體驗性、易逝性等特點,難以實現符號價值。數字社交網絡是消費者用來向其他人展示其服務體驗消費的工具,可以起到記錄生活、強化身份認同、尋找歸屬感、建立社會地位等方面的作用,從而賦予服務消費以符號意義。調查發現,文化模因(meme)極大地影響了新一代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他們會對消費過程賦予符號意義,很多消費者可能僅僅為了在社交媒體上曬一下照片,而光顧某個網紅消費場所。這可以深刻地解釋為何當下很多消費者熱衷于去很多網紅消費地打卡消費。
數字化使服務體驗更為社會化,進一步增強其符號價值。服務消費具有體驗性,這種體驗是個性化的,可分享的,從而成為有效地增進社會關系的工具。人們可以在社交網絡上尋找與自己有著共同消費傾向的人,在享受服務消費過程中互動交流,在消費完成后進行分享,從而使消費過程變得更加社會化。數字化還能夠使消費者更好地參與服務過程。例如,在網絡直播時,消費者能夠直接與主播互動;在游戲過程中,消費者直接參與場景的搭建。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消費者可以直接進入到場景中,并與其他消費者一起互動。由于數字化使服務體驗更為社會化,導致服務體驗的內容與方式發生變化。在數字化支持下,一些原來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的服務體驗,也會變得更為有趣。例如,在特別擁擠的商場體驗購物或者在雨中觀看一場足球比賽,也可以成為一種可分享的故事、一種社會化的體驗。這種服務體驗的社會化產生了另一個后果,即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體驗式消費,并在網上分享他們的故事和圖片,消費者將面臨加入到這種體驗中的巨大壓力,也就是說,將產生一種擔心自己缺席時,其他人會獲得有益體驗的一種普遍的憂慮情緒。這種情緒將推動某種網紅消費迅速普及。
數字化為服務體驗化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數字化首先帶來了新的體驗空間。這個空間能夠超脫物理定理的限制,給予消費者更多、更好的體驗。以娛樂體驗為例,在數字空間里,娛樂體驗能夠超越時空,隨時隨地給消費者帶來快樂。近幾年興起的短視頻、直播等娛樂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更好地將消費者的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從而使消費者進行更多的娛樂體驗消費。相當一部分服務消費是時間密集型的消費活動,這決定了服務消費容易受到消費者的閑暇時間長短的限制。隨著消費者收入的上升,時間的影子價值也會增加,消費者可能會減少服務消費。基于這一事實,有經濟學家提出了服務業“逆周期”的命題,即在經濟下行周期,由于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的影子價值下降,人們會抽出更多時間享受服務。如旅游、教育培訓、醫療保健等服務產業都具有明顯的逆周期性。數字化能夠將消費者的碎片化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使服務消費體驗隨時隨地發生,進而推動服務消費增加。
多舉措推動數字化促進服務消費
一是高度重視服務消費,出臺數字化的服務消費促進政策。從整體上看,促消費的政策仍以實物消費為主,促進服務消費的政策偏少,這主要是由于服務消費具有無形性的特點,相關政策難以看到明顯的效果。通過數字化手段,可以對服務消費進行跟蹤分析,對服務消費促進政策的效果能夠有較好的評估方式。例如,通過數字化旅游消費券政策,能夠精準地分析消費券的領用、核銷等情況,從而更好地分析政策的效果。
二是鼓勵服務業數字化在市場準入、監管協調等方面先行先試。服務業領域的數字化帶來消費業態的創新。服務企業與平臺企業利用數字技術持續打造出很多服務消費的新場景,提供個性化、便利化、定制化服務,這些服務業態的創新,帶來了市場準入、監管協調等問題,需要在更高的層面上進行政策創新。
三是發揮數字技術優勢,建設良好的消費環境。鼓勵用戶參與服務消費價值創造和創新過程,這既能提升服務質量的可見性,也能彰顯服務消費的符號價值。政府與平臺協同,共同打擊虛假評論、數據造假等行為,確保數據的真實性。推動算法透明化,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四是大力推動中小微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業經營主體絕大部分是中小微企業。因此,支持政產學研深度合作,針對中小微服務業企業開發出更具針對性的數字化方案,使中小微服務企業能夠更好地提升服務質量,創新服務業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促進服務消費發展。
五是要推動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深度融合。將消費互聯網平臺納入產業互聯網支持政策;對中小微企業使用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協同解決方案提供支持等。
(李勇堅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副理事長)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67831-0.html以數字化推動服務消費持續快速增長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培育數字貿易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