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高科技成果的產業轉化水平是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當前,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清楚認識并加快破除科技成果產業轉化的堵點難點,有效提升轉化水平。
目前,科技成果從源頭創新到產業化之路,還存在一些障礙。眼下,我國的科技成果總體轉化率最高在30%左右,而發達國家高達60%至70%,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產業化速度慢等問題突出。我國科技成果在推向市場的前置階段普遍存在與市場脫節、創新主體的轉化意愿低、科技成果的實際價值難以識別等情況。在創新主體走向市場的后置階段,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對稱,創新主體不了解市場或者市場不清楚科研成果的真實價值。基于此,需要不斷優化創新服務體系,構建一個“便于轉”的生態環境,為加快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提供一個平臺依托、模式指引和資金支持的生態體系支撐。
應激發創新源頭驅動力,建立科學的成果賦權及評價機制。科技成果評價除了要關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要關注其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等,從多維度判斷科技成果的真實價值。要不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配、分割確權等難點環節的改革創新,依據不同學科的共性,構建一套操作簡單、能夠廣泛使用的科技成果評價標準體系。
還要打破產學研信息壁壘,建立健全創新與轉化平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著力破解“卡脖子”“國產替代”等核心技術難題,建立“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省級實驗室+市級實驗室+企業實驗室”新型實驗室創新的平臺體系。大力推進概念驗證中心的平臺建設,有效彌補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空白,驗證科技成果的商業可行性,降低轉化風險,推動科研機構改革,增強科學研究的市場導向性。加快布局各類中試平臺,優化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創新生態,打通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通道。
同時,優化創新服務體系,提供模式指引和資金支持的生態體系支撐。加速建設國家、省、市、縣四級的科技大市場體系,形成成熟的“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技術轉移服務體系,貫通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國內一流的科技轉化和產業化服務體系,加速科技創新資源在橫向和縱向層面的多級聯動,為科技成果、資金、人才等多種要素的跨區域流通提供體系支撐。積極探索跨區域的協同轉化與產業化模式,發揮不同區域的比較優勢,對提高科技成果產業轉化速度具有現實意義。還要不斷推動區域差異化發展,優化產業空間整體布局,加速項目的產業化落地。擴大政府財政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并同時拓寬社會資本參與渠道,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帶動作用。(李延來 汪壽陽)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7094-0.html拓寬實驗室到市場的通道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推進人工智能與產業緊密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