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新型工業化將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在這一進程中,人才是驅動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就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
李強總理在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上指出,要強化組織領導、政策支持和人才保障,匯聚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強大合力。
新型工業化是新時代新征程下黨中央的重要決策部署。推進新型工業化將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在這一進程中,人才是驅動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動力。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必須將人才保障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為加快我國新型工業化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我國新型工業化呈現三個主要特征
新型工業化要求數字化與工業化高度融合,旨在開辟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道路??傮w來講,新型工業化作為我國工業發展模式的深刻變革,具有以下三個主要特征。
一是數字化與智能化。新型工業化強調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將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領域。通過推動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制造業的數字化水平,實現大規模定制化生產,推動工業領域的效率和效益持續提升。
二是綠色與可持續發展。新型工業化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導向,推動制造業朝著綠色低碳的方向轉型。圍繞“雙碳”目標,促進低碳技術的研發與綠色科技的應用,加速推進采用清潔能源,以降低工業生產對環境的不良影響。特別是要推動重點行業的低碳改造,促進綠色生產和資源高效利用,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綠色制造業體系,全面實現綠色制造的目標。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實現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重提升。
三是技術創新驅動。技術創新是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內在要求與核心動力,推動產業發展和升級優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需要大力投入先進技術研發,促進技術進步與產業結構優化,使先進技術成為產業發展的引領力量;其次還包括積極推動先進技術的轉化和應用,實現制造業生產設備與產品創新,并將技術創新貫穿于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創新制造業產業模式,實現技術創新對工業發展的持續驅動。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亟須人才保障
我國新型工業化所展現出的三個主要特征,意味著新型工業化對于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優秀人才的強烈渴求。這些人才需要具備數字素養和創新思維,擁有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具有跨學科和跨領域的合作能力,還要理解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這無疑對我國的人才隊伍和培養體系提出了更高的挑戰。盡管我國的工業人才隊伍在規模上已位居世界前列,并且人才結構正在持續優化,但仍存在短板,這直接影響到我國新型工業化的進程。
一方面,新型工業化強調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這對從業人員尤其是傳統工業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那些既了解工業發展又精通數字技術的領軍人才,來引領傳統工業走向新的發展階段。但現實中,許多從業者的技能依然停留在單一領域,他們數字技術應用和綠色制造方面的知識相對薄弱,難以滿足新型工業化崗位的要求,從而導致人才供需失衡。此外,新型工業化往往需要跨領域的合作與創新,但我國在培養具備跨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方面仍有待加強,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們在跨領域技術創新上的步伐。
另一方面,制造業重點領域人才缺口加劇,成為制約我國新型工業化發展的主要障礙。根據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在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雖然人才總量穩步提升,但仍存在巨大缺口,特別是新興產業人才缺口持續拉大,例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2025年人才缺口將達950萬人;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產業2025年人才缺口將達到450萬人;新材料產業2025年人才缺口將達400萬人。因此,構建高素質的工業和信息化人才隊伍勢在必行,尤其是需要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以滿足新型工業化發展緊迫的人才需求。
三方面發力建設新型工業化人才隊伍
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必須把人才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依賴戰略科學家、創新型領軍人才和卓越工程師,推動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支撐和引領工業高質量發展。具體而言,新型工業化人才隊伍建設應該從以下三方面發力。
一是立足新型工業化發展要求,有針對性地識別和培養戰略科學家,打造戰略科學家梯隊,以充分發揮其在推進新型工業化方面的作用。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牽引原則,開展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高精尖工業產業的人才定向培養。同時,推動制造業企業和高校院所協同育人,探索建立跨學科和跨專業交叉培養機制,通過共建博士后工作站、特色研究院等方式,加速培養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關鍵的人才支持。
二是圍繞新型工業化的重點領域,著力培養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以及具備數字化能力、掌握綠色制造技術的青年科技人才,盡快突破核心技術。要大力推動企業與高校院所的協同創新,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通過建設技術創新中心、成立聯合實驗室和技術研究院等方式,基于企業“出題”、高校院所“答題”模式,開展前沿技術探索、核心技術攻關和前沿技術應用轉化,在一線實踐中培養新型工業化的領軍人才。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推動建立專業技術知識庫,促進科技人才之間的知識共享,并積極鼓勵跨部門和跨團隊的合作,打造創新團隊,為新型工業化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推動力。
三是積極開展技術合作與交流,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派出短期訪學和實施聯合研發項目等途徑,增強我國工業高技能人才的技術創新能力,培育壯大精通數字技術的工程師隊伍。另外,要構建能夠激勵、支持和認可高技能人才的環境,完善知識、技術等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設立與創新成果和技術突破相關的獎勵機制,暢通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充分激活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創新潛力,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
(趙 晨 袁藝瑋 作者趙晨系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袁藝瑋系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后)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6664-0.html以“人才引擎”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數字力量助中西部教育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