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時隔十五年,工程機械千億龍頭三一重工(600031.SH)再度啟動赴港上市計劃。
2月18日盤后,三一重工公告正籌劃境外發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事項。公告發出后,2月19日,三一重工收于17.45元/股,漲2.41%。
有市場傳聞稱,三一重工預計將在港股募資15億美元,并已聘請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和中信證券為其H股上市“保駕護航”。
2月19日,三一重工證券部有關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該傳聞是不準確的。在赴港上市的啟動階段沒有辦法確定募資金額,要到后期,比如取得備案批文之后可能才能確定發行金額。到目前為止,公司雖然有接觸一些保薦機構,但并未確定是哪家。
境外融資需求迫切
早在2010年,三一重工就曾啟動H股上市計劃,試圖實現A+H雙輪驅動;2014年,三一重工再次計劃分拆全資子公司三一重機(中國)有限公司赴港,但均未成功。
對于再次啟動赴港上市的原因,公告稱,系為深入推進公司的全球化戰略,加強與境外資本市場的對接,并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規范化水平。
2月19日,上述工作人員同樣表示,(赴港上市)主要還是為了滿足全球化戰略的需要。自2018年以后,公司在全球化方面實現了突破,現在海外市場的占比達到60%以上。
“公司一直在謀求境外上市。從現在的國際關系背景以及綜合考慮來看,香港是最優的選擇。當然,能否成功仍然未知。之前也曾經拿到過批文,但符不符合當時市場的狀態、適不適合發行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該工作人員表示。
在第一次赴港上市失敗后,三一重工曾將境外融資的眼光投向全球存托憑證(Global Depository Receipts,下稱GDR),2022年3月,三一重工宣布擬在瑞士證券交易所發行GDR。但同年12月,公司又將GDR上市地調整至德國。
到了2024年4月,三一重工宣布終止GDR發行事項,其表示,鑒于內外部環境等因素發生變化,對經營情況、資金需求狀況以及業務發展規劃進行了全面的審視,并充分考慮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建議,決定終止該事項。
2月19日,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沖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一重工此次赴港上市的意義遠不止于融資。隨著國內基建需求的持續萎縮,其市場重心已逐步向海外轉移。在全球業務拓展的背景下,僅依靠A股市場的融資渠道已不足以滿足其國際化發展的需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資本市場能夠為三一重工提供更廣闊的融資平臺和更高的國際曝光度,這對于公司邁向國際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盈利能力面臨新挑戰
近年來,隨著國內工程機械市場需求逐漸飽和,“走出去”已成為行業共識。到2024年上半年,三一重工已實現海外銷售收入235.42億元,同比增長4.79%,海外市場貢獻營收占比超過60%。
其中,非洲市場增速勢頭尤其明顯。2024年1~8月,三一重工在非銷售額達35億元,同比上升超過60%。目前,三一重工在非洲52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銷售服務,在非設立了4個國區、14個子公司、8個代理商、50個服務網點,本地化率超過60%。
海外工廠建設方面,截至2024年上半年,其印尼工廠二期工廠擴產完畢,印度二期工廠、南非工廠仍在建設中。
在推進產品迭代的過程中,三一重工在新能源領域表現活躍,相繼推出了全電控旋挖鉆機、氫能攪拌車等產品。此外,還積極布局純電、混動和氫燃料技術路線。2024年,三一重工持續提升新能源產品覆蓋度,上半年總計完成80多款新能源產品上市。
不過,氫燃料等新興技術的商業化推廣仍面臨成本和基礎設施配套的限制。此外,新能源重卡行業內的價格戰也對公司的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實現營收578.91億元,同比增長4.22%;歸母凈利潤48.68億元,同比增長19.66%。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9月底,三一重工的應收賬款額也較上年末增加了20.99億元。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可能帶來一定的壞賬風險;同時,據Wind數據顯示,自2020年至2023年,三一重工的凈資產收益率(ROE)呈現下降趨勢,其在行業周期和市場環境變化下的盈利能力的穩定性亦待提升。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31482-0.html千億龍頭三一重工再次赴港上市,傳聞募資15億美元,由摩根、中信“保駕”?公司回應:不準確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