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智能化時代來臨,“制造”向“智造”轉型升級勢不可擋。智能化轉型不是中國制造業的“選擇題”,而是關乎企業長遠發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修課”。
今年11月22日,“2024影響力·時代”峰會將在上海召開。本次峰會以“金融聚力 智造向新”為主題,屆時將邀請來自政府部門、上市公司、金融行業和研究機構的嘉賓共同探討金融和智能制造融合發展之道。
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正泰集團”)輪值總裁欒廣富受邀出席此次峰會,并將以《產融結合 向“智”而行,打造電力能源企業智造“新圖景”》為主題發表演講。欒廣富長期從事工業互聯網技術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研究與管理工作,對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擁有豐富的研究和實踐經驗。
“制造”與“智造”,雖僅一字之差,但卻大不相同。在欒廣富看來,兩者本質區別在于產業的智能化水平與創新能力。傳統制造業是人力密集型產業,依靠人工和機械生產,新型智能制造則在生產中融入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一系列前沿科技,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
“智能制造更看重對創新的把握和可持續發展。”欒廣富介紹,正泰集團關注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同時,更致力于引入科技創新推動產品和生產的升級,以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正泰集團歷經40年發展,現已成長為全球知名的智慧能源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集團始終深入踐行“產業化、科技化、國際化、數字化、平臺化”戰略舉措,形成了“綠色能源、智能電氣、智慧低碳”三大板塊和“正泰國際、科創孵化”兩大平臺,著力打造智能電氣、新能源兩大產業集群化能力、區域本土化能力、中后臺集成化能力、科創培育生態化能力。
如今,正泰集團的業務遍及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員工5萬余名。2023年,集團營收為1550億元,連續二十余年上榜中國企業500強。旗下正泰電器(601877.SH)為中國首家以低壓電器為主營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
欒廣富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打造電力能源企業的智造“新圖景”首先體現在技術創新,“正泰集團通過自主研發的‘正泰云’平臺,實現了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全鏈條數字化管理。”該平臺幫助正泰集團從傳統的物理基礎設施建設轉向了數字化、智能化的服務平臺構建,讓生產、管理更加靈活、高效、智能。
“新圖景”的新還體現在生產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上。例如,正泰集團在光伏制造行業內率先引入了EL瑕疵AI自動檢測技術,實現了從原物料投放到產成品產出的生產全過程可監控、可追溯,車間自動化率高達95%,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此外,“新圖景”在產業鏈合作模式上也有創新。欒廣富解釋說,技術創新、智能化的生產制造以及產業鏈協同發展不僅體現了正泰在電力能源企業智造“新圖景”中的“新”,更是正泰深耕智能制造的具體表現。
正泰集團輪值總裁欒廣富 受訪者供圖
“智造”不止于“數字化”
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迅猛向前發展,電力能源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
欒廣富表示,數字化是實現“制造”變“智造”的前提之一,但“智造”不止于“數字化”,兩者不能劃等號。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正泰集團不僅注重生產和管理的數字化,更將數字化視為提升整體運營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生產、管理實現數字化固然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智能制造的真正內涵遠比單一數字化更為豐富。”欒廣富進一步表示,只有結合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創新思維,實現生產、管理、服務等全方位的智能化升級,才能真正實現智能制造。
近年來,正泰通過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對產業進行數字化賦能,在杭州、海寧、鹽城等地以及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埃及等國家布局智能制造。通過打造“一云兩網”戰略,正泰集團實現了從前端供應鏈到中間生產制造,再到終端用戶應用的全過程智能化升級。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欒廣富還表示,通過數字化變革,企業能實現生產和管理的精細化、智能化,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與此同時,數字化轉型還有助于優化能耗管理,推動企業綠色低碳發展。
以數字孿生技術為例,在生產端,通過融合工藝模型與裝備模型,可以實現虛實映射的裝配指導。在生產車間內,該技術同樣適用于現場安裝,可以有效提升安裝的效率和質量。
而在運維端,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可以構建產品故障診斷功能,并建立設備壽命預測等主動運維服務的流程模型。此外,通過運用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等交互技術,可以開展虛實結合的維修輔助,提升運維過程中的服務效率。
在具體產業鏈中,“鏈主”企業的作用至關重要。它對整個產業鏈的資源配置和應用都具有顯著影響力,核心作用在于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績效,確保產業鏈的高效運作和價值實現。多年來,正泰積極發揮“鏈主”企業作用,以“頭雁”引領,加速助力推進電氣產業集群蝶變。帶動上下游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基礎性改造,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數字化門檻。
欒廣富介紹說,正泰集團“協同智造”推動集群產業鏈迭代升級,帶動了產業鏈上400多家核心供應商、600多條生產線數字化改造,人均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
產融結合,促進實體經濟轉型
當前,推動能源行業健康發展是我國當前經濟體制改革面臨的重要議題。光伏等能源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都在加速重組,迫切需要金融資本的有力支持。產融結合成為一條有效選擇路徑。
“產業與金融進行結合,對于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具有深遠意義。二者互促互利,能夠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為行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欒廣富介紹稱。
正泰集團圍繞“高科技、輕資產、平臺化、服務型”經營方針,持續推進產融結合,借助金融資源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激活市場和產業發展新動力。欒廣富進一步介紹道,長期以來,正泰秉持“存錢不如存技術”想法,根據不同產業屬性,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3%至12%用于研發,扎實開展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探索創新。
除結合金融力量賦能核心技術突破、產業轉型升級之外,正泰集團還通過產融結合推進科研成果轉換、培育新興產業。企業聚焦創新鏈產業鏈“雙鏈融合”,推進“一院、一園、一基金3+N”模式落地,通過嫁接政府引導基金等內外部資源、聯動上下游產業鏈和生態伙伴企業、對早期硬科技企業開展投資布局、導入應用場景等投后管理服務等舉措,持續推進科研成果、創新資源轉化為生產力。
在欒廣富看來,正泰集團“產融結合”模式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其能夠整合金融資源,支持實體經濟成長,并強化供應鏈的競爭優勢。
正泰集團在溫州、杭州、上海、陜西等地打造了多個國家級、省級科創孵化園區,已培育孵化出幾十家獨角獸企業和多家上市公司。同時,正泰集團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形成了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工業軟件與算法、物聯網與傳感技術、集成電路、石墨烯先進材料、智能裝備等一大批高新技術和產業化能力。
2010年,正泰電器在滬市掛牌上市,成為A股首家以低壓電器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之后,正泰相繼發起成立溫州民商銀行、浙民投、絲路產業基金等金融平臺,進一步進行產融結合,借助金融力量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融合創新、協同發展 深入推進全球區域本土化
諸多國內企業近年加快出海步伐,正泰集團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早在上世紀90年代,正泰已開始探索海外市場。
欒廣富表示,正泰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在全球構建綜合研發體系、布點智能工廠等,持續把在高質量發展中形成的產能優勢、技術優勢、產品優勢等向國際市場輸出。在打造賦能全球精準投放的正泰能力與快速響應服務能力的同時,促進當地產業升級,在合作共贏中持續獲得當地客戶的青睞與政府的尊重,贏得更多發展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正泰持續面對市場競爭、文化差異、政策環境等因素影響,但總體發展機遇與意義大于挑戰。”他以SchneiTec x CHINT 柬埔寨合資工廠為例介紹說,盡管建設過程充滿挑戰,但工廠建成后,作為當地第一家中壓綜合性電力設備制造企業,積極帶動柬埔寨的電力能源產業發展、促進了當地民生就業。
他說,在工廠建設過程中,項目地處偏遠,物資匱乏,水源供給不充足、道路路況差。項目組與當地建設工人存在語言交流障礙、施工標準不明確等問題,給建設帶來不小挑戰。
為了項目正常推進,團隊充分考慮工廠的電路布置、整體施工、設備布置、辦公區布局等問題,結合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方案。同時,正泰集團從國內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前往柬埔寨,發揮傳幫帶作用,保證了工廠的順利運轉。
在當地政府和電力系統的大力支持、團隊持續攻堅克難下,工廠于2021年第四季度投入生產運營。主要產品包括配電變壓器、開關柜、智能環網開關設備、電容器組等,將積極助力當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賦能柬埔寨電力能源產業轉型發展。
面向未來,正泰將主動把握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的歷史性機遇,繼續深入推動全球區域本土化戰略落地。強化融合創新、深化協同發展,加快中臺融通步伐,打造中臺資源精準投放能力,在尊重國別文化、法律、市場差異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制造、研發、物流等布局,實現資源最優配置。
“正泰集團將繼續建立全球研發體系,構建全球化金融平臺,拓展融資渠道,提升資金管理和運營效率。”欒廣富認為,加強跨文化管理也尤為重要,“在推進海外市場發展,要深化本地化合規經營,構建全球人才體系,持續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23171-0.html正泰集團欒廣富:智能制造更看重對創新的把握和可持續發展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IDC:科大訊飛語音語義市場份額第一
下一篇: 訊飛星火大模型應用成績單:7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