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被視為中國擴大開放的重要標志。11月5日至11月10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
從2018年至今,進博會年年舉辦,從未間斷,“朋友圈”不斷擴容。今年,進博會企業展繼續保持36萬多平方米的超大規模,共有129個國家和地區的3496家展商參加,國別(地區)數和企業數都超過了上屆,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97家,創歷史新高。
“數字指標固然重要,但更值得關注的是進博會上新引進的進口商品種類,以及跨國公司的哪些先進技術有望達成交易。”何偉文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還要關注哪些企業有意在中國合作設立研發中心,表現出投資實體的意向。”
何偉文長期研究外貿領域,曾在原外經貿部工作多年,現任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他還曾擔任中國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贊。何偉文認為,今年國內經濟狀況表現良好,進博會規模較去年亦有所擴大,預計整體成交量超越上屆是大概率事件。
何偉文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 圖源:受訪者提供
“外貿結構還可進一步優化”
時代周報:今年進博會展區設置呈現新思路,企業商業展展覽面積超過36萬平方米。作為六大展區之一的技術裝備展區首次設立新材料專區,搭建促進新材料領域創新發展的國際交流平臺。這一變化透露了哪些信號?
何偉文: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新材料的研發不可或缺。材料科學的進步與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緊密相連,眾多生物技術、農業技術、新能源技術都與新材料有非常緊密的聯系。
具體而言,若無硅基材料,芯片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將無從談起;若無鈦材料及鈦合金,航空技術的成就亦將難以實現;若無耐高溫材料,航天器回收技術亦將無法成為現實。
進一步來說,量子通信技術的發展亦依賴于特定的量子材料。盡管我國在材料領域已取得顯著進步,但在關鍵材料、關鍵設備及關鍵元器件方面還面臨挑戰。
在新材料領域,積極吸收國際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引進世界先進的技術和材料,對于我國高質量發展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時代周報:你如何評價我國的外貿結構?
何偉文: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今年1至9月,集成電路進口額為2811億美元,同比增長11.4%;原油進口額為2487億美元,同比增長0.2%。然而,若從更宏觀角度觀察,目前我國進口商品占據最大比重的仍是原料類初級產品,而非高新技術產品,這也反映出我國進口結構還可以進一步優化。
時代周報:有哪些優化空間呢?
何偉文:我們必須認識到,當前我國對于大宗原料的依賴程度依然較高。隨著“雙碳”目標的實施和向高新技術的轉型,原料型初級產品的進口比例應適度減少。與此同時,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口比例需逐步增加。
此外,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需求尚顯不足,亟需推動國內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進而提升對世界先進科技的需求。在這一背景下,本屆進博會特別突出了新材料及其他高新技術產品的重要性,旨在進一步發揮引導和推動作用。
時代周報: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32.33萬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出口18.62萬億元,增長6.2%;進口13.71萬億元,增長4.1%。這一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何偉文:我國進出口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基本保持同步。
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9497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進口增長率為4.1%,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為5.3%。總體而言,進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同步性。經濟穩步增長,進出口相應增加是符合預期的。從國際角度看,今年全球貿易環境較去年有所改善。據世貿組織最新預計,全球商品貿易將增長2.7%。
時代周報:今年9月當月,進出口3.75萬億元,同比增長0.7%,增速較上個月回落4.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和進口分別為增長1.6%和下降0.5%,與上月相比均有所放緩。
何偉文:進出口增長速度出現輕微減緩,這主要是由于需求不足以及外部環境出現新變化所導致。目前,國家已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促進第四季度經濟的復蘇,其中包括確保進出口貿易的穩定。雖然短期內的波動值得我們關注,但不應過度憂慮。這些波動并不代表長期發展趨勢。
“不僅在本土市場尋求發展,更應放眼全球”
時代周報:當前國際環境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較大的因素有哪些?
何偉文:從宏觀視角審視,地緣政治對立、陣營化以及全球經濟的碎片化,構成了我們貿易的主要障礙。這些障礙不僅針對中國,更是對全球貿易和投資的重大阻礙。
當前局勢下,有些發達國家正采取單邊貿易限制措施。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這種趨勢對全球經濟貿易格局產生的深遠影響并加以應對。對于我國而言,當前背景下,中美貿易受到的影響最為顯著,其次是中歐貿易。
時代周報:中美貿易、中歐貿易的情況有所不同,這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何偉文:從中美貿易角度來看,我國從美國的進口在2024年前9個月同比增長2.7%。我國從美國進口的產品中,相當一部分是農產品、紙張及原油等制成品。其中,部分產品具有替代性,例如大豆供應已有相當比例來自巴西。然而,對于一些關鍵產品,例如高端芯片及其制造技術,以及新興的前沿信息技術和精密加工技術,我們必須給予高度的關注和重視。
事實上,從2018年到2023年,美國在我國全球貿易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具體來說,這5年來,美國在我國全球貿易中的份額下降了2.5個百分點,從13.7%下降到11.2%。與此同時,東盟的份額卻增加了2.7個百分點,從12.7%上升至15.4%。
這表明,隨著美國份額的減少,東盟已填補了這一空缺。同期歐盟(加英國)比重則穩定在14.8%。三大市場合計,比重仍然穩定。但是,我們必須認真考慮產品結構的問題,因為美國的產品結構相較于東盟來說更為高端。
另一方面,中歐貿易的增長趨勢也有待提高。我們必須付出更多努力,以穩定并逐步提高從歐盟的進口額。
時代周報:近年,眾多中國企業加速出海,尋求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你怎么看待中國企業的出海行為?
何偉文:中國企業出海是非常明智正確的選擇。
我們不僅在本土市場尋求發展,更應放眼全球,積極拓展國際業務。因此,我們應當積極支持并鼓勵企業走向海外。同時,我們也必須兼顧東道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在恪守原則和規則的基礎上,靈活考慮其對就業等方面的需求,以確保合作的可持續性。
時代周報:中國新能源企業近年大步伐走向海外市場,但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近期,歐盟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
何偉文:我國新能源企業走向海外,確實面臨歐盟市場的挑戰,但這并不意味著機會之窗完全關閉。
實際上,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出口市場并非在歐洲,而是亞洲,而亞洲市場對我國產品并未施加限制。此外,結合“一帶一路”倡議,我國正致力于與沿線國家加強貿易和投資合作,并持續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時代周報:請總結一下我國外貿在新時期面臨的主要任務和發展方向。
何偉文: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毫無疑問,我們新時期的外貿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們對外關系的關鍵一環。
鑒于單一國家的市場和資源有限,我們追求的是全球市場的開放和資源的共享,以及人類文明最先進成果的吸收。因此,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外貿發展,并在產業格局上堅持高端化路線。
通過舉辦進博會,我們應迅速引進先進技術與產品,以期盡快改善我們的產業結構。在地域合作領域,我們要積極拓展與全球南方國家的合作關系,同時堅定維持與傳統發達地區市場的穩定發展態勢。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23085-0.html專訪何偉文:從第7屆進博會,看中國外貿新格局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