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蘋果(AAPL.NASDAQ)與騰訊(00700.HK)兩大巨頭之間,糾紛再起。
9月2日,有傳言稱,微信可能不支持iPhone 16,iPhone一旦升級到iOS18.2系統將無法使用微信,并提醒用戶一定不要更新系統。消息一出便引發大量關注,相關多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騰訊和蘋果雙方均未對此做出回應。不過,有知情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消息不屬實。
而從蘋果角度而言,微信坐擁10億月活用戶,用戶粘性高,蘋果下架微信無異于自斷臂膀。蘋果用戶或許不需要面臨微信和iPhone二選一的窘境,但這并不代表騰訊與蘋果之間的糾紛會就此停歇。
“站在微信的角度,小程序、小游戲這些生態都是微信自己創造出來的,開發者也是一點點維護起來的,和蘋果沒有關系。其實這個產業的利潤率非常薄,只有百分之十幾,一旦抽了蘋果稅開發者會非常艱難。”一位開發者向時代財經分析道。
8月6日,據澎湃新聞報道,蘋果正在加大對騰訊、字節跳動的施壓力度,要求兩家公司配合封堵微信、抖音中的支付漏洞。據了解,開發者能夠利用類似的漏洞繞過蘋果生態,將用戶引流至外部支付系統,逃避高昂的“蘋果稅”。
作為封閉的系統,蘋果試圖把控每一筆交易的資金流向,并從中收取不菲的傭金。在中國,“蘋果稅”的比例通常在30%,只有部分小型企業及新開發者的抽成比例為15%。
走出去智庫合伙人、《互聯網法律評論》主編張穎向時代財經解釋道,“蘋果稅”主要針對App內的數字服務進行抽成,常見的包括游戲充值、娛樂性打賞、會員服務(如視頻會員、社交軟件)等。
過去,蘋果與微信就曾因公眾號打賞有過摩擦。
2017年,蘋果將“蘋果稅”的征收范圍擴大到了微信公眾號打賞,將讀者向原創者打賞的行為定義為“應用內購買”。這一規定在國內引發了巨大爭議,中國用戶普遍認為網絡打賞是自愿性質的禮物,而不是購買行為,微信也因此取消了iOS版本的打賞功能。
直到三個月后,蘋果做出澄清,放棄了對打賞的提成要求,但要求所有平臺同樣不得從打賞中抽成,必須全額交給接受者。
而當下,隨著小游戲的交易額不斷增長,蘋果又意欲“收割”小游戲。
《2024年1-6月中國游戲產業報告》數據顯示,小游戲在國內游戲市場已連續三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小游戲實銷收入為166.03億元,同比增長60.5%。其中,內購產生的收入為90.98億元,實銷同比大幅增長81.56%。
蘋果自然不愿錯過這樣一個快速增長的巨大市場。在目前iOS生態下,微信、抖音內的小游戲產生的內購收入,并沒有和App Store中下載的游戲應用一樣接入蘋果自己的支付渠道,用戶可以通過游戲自帶的客服中心入口,進入客服會話頁面進行充值。蘋果因此無法掌控其中的資金流行,更無法從中進行抽成。
今年1月,蘋果就曾發布公告表示,將支持開發者上架的云游戲和小游戲、小程序,接入蘋果的應用內購買系統,但提供相應服務的App開發者,要盡到審核責任,確保應用中提供的每種體驗都被要求遵守所有的App Store審查指南——這被外界視為蘋果要對小游戲等小程序征收“蘋果稅”的前兆。
但想要讓開發者們接受這多出來的30%抽傭并不容易,蘋果為此開始采取了更激進的舉措。據報道,蘋果在5月初警告騰訊,如果不取消開發者和用戶繞過蘋果生態的能力,未來將拒絕提供微信更新;6月,蘋果又警告了抖音。
從目前情況來看,三方均未做出妥協,博弈還在繼續。
時代財經發現,在APP Store里,微信和抖音的上一次更新均是兩個月前,更新版本分別是8.0.50和30.3.0,更新頻率明顯慢于以往;在安卓端,微信的最新版本與iOS端保持一致,而抖音則在8月下旬更新至了31.3.0。
抖音在安卓蘋果兩端版本對比,左邊為安卓右邊為蘋果,圖片來源:應用商店截圖
騰訊首席戰略官James Mitchell曾在8月15日召開的二季度財報會上對此做出公開回應,表示公司正與蘋果協商iOS小游戲收入分成。目前騰訊并未通過內購的方式對iOS上的小游戲進行商業化,但如果能實現商業化,不僅符合騰訊和蘋果雙方的利益,也更符合游戲開發者和用戶的利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James Mitchell同步強調,游戲行業或數字內容行業與應用商城之間存在天然的緊張關系,根源是應用商城收取約30%的傭金,這無疑是項沉重的負擔。隨著時間推移,無論是出于監管原因還是商業原因,趨勢都是應用商店抽傭比例將會變化或降低。
讓James Mitchell做出如此判斷的,極有可能源自“蘋果稅”在海外市場的失利。近年來,隨著越多海外開發者的“揭竿而起”,歐美日韓等多個國家地區都曾對蘋果做出反壟斷調查或直接處罰,迫使這家科技巨頭在多個地區降低自己的抽傭比例。
如歐美日韓等地,均在2022年前后通過立法壓降渠道稅,其中歐盟“蘋果稅”已經降至17%,韓國只有26%;日本亦在今年6月12日通過《特定智能手機軟件競爭促進法》,明確要給日本App降稅。
相比之下,中國的“蘋果稅”仍舊停留在原始30%左右的高位,并為蘋果貢獻大量收入。Sensor Tower發布報告顯示,2023年,“蘋果稅”為蘋果帶來了約223.4億美元的全球收入,折合人民幣約1608億元,其中,中國市場貢獻了超過400億元。
市場普遍認為,蘋果針對不同國家的差別化“稅率”,無疑強化了全球市場不公平和社會歧視,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開發者開始展露出不滿,沖突不時爆發。
如去年8月,游戲公司米哈游就曾兩次試圖繞開蘋果,在其他平臺設置支付入口避開“蘋果稅”,但不到一個月該入口就遭遇下架。
更早之前,2021年,蘋果用戶金某還曾起訴蘋果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致其在蘋果系統渠道購買的多款數字產品價格均高于安卓。該案于今年五月宣判,法院認定蘋果在中國區軟件市場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但并不存在濫用。這一判決已被原告代理律師視為一次微小的勝利,而蘋果則在7月提起上訴,反對判決中“支配地位”等措辭。
在張穎看來,雖然國內開發者目前可能還不具備跟蘋果的議價能力,但從長遠看,高昂的“蘋果稅”不會在中國維持太久。“如今,蘋果創新能力和市場占有率都在下降,國產手機出貨量正逐漸上升。當安卓系統及國產系統超越蘋果App Store時,中國開發者將具備更強‘議價能力’,迫使蘋果做出讓步。”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11064-0.html蘋果與微信再交鋒:微信創造了應用生態,蘋果卻想要征收每一筆交易傭金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