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了解中,古代女子好像都很早結婚,差不多十三四歲就要準備嫁人了,這對女孩子來說,是挺不公平的,她們在最青春爛漫的年紀不能好好享受自由,不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早結婚也有好處。今天的結婚大全,一起來看看古代女子婚齡吧。
在古代,女孩子都是很早就出嫁了,跟其他國家比起來,算是一個“早婚國家”。在古代人的眼里,要先成家再立業,家庭要先穩定下來,才有心思去立業,社會由小家庭構成,才能和諧;如果到了適婚年紀,卻還未成親,甚至會被列入官方的議程,古代有專門管理男女婚事的官員。
在中國古代,女子婚齡標準,各朝多有變動。其中,上古周代的“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屢被提起。此說出自《周禮·地官·媒氏》篇中,如果照這么說,中國早期是實行晚婚晚育的國家。從史料來看,實際不然。這個婚齡杠杠,不是現代婚姻中的最低結婚年齡,而是成年男女必須結婚的年齡上限。
中國古代其實是“早婚國家”,特別是女性的結婚年齡普通較低。早的11歲就結婚了。據《梁書·張緬傳》和《周書·城冀傳》,梁高祖第4個女兒富陽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兒平原公主都是11歲出嫁的。更早的還有在6歲就結婚的,漢昭帝八歲繼承皇位,娶“年甫六歲”的上官安女為皇后。
按照《禮記》所規定的男女成年標準來理解,古代嫁娶年齡一般標準是男20歲、女15歲。但各朝代有異,如唐代,“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明代,“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聽嫁娶。”
為解決人口出生和男子婚配問題,有不少朝代采取強制女性出嫁的手段。如在晉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齡必須嫁人,否則官府要強行給她找對象。《晉書·武帝紀》記載,司馬炎就曾要求,女孩子到17歲了,如果父母不將閨女嫁出去,那么地方官府就要給她找老公,逼其強行嫁人。
到了南北朝時,還出現了如果女孩適齡不出嫁犯法的規定,不及時出嫁家里人都要跟著坐牢,這就是《宋書·周朗傳》中說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現代有不少女孩子,選擇男友挑三揀四的,最后把自己弄成了“剩女”,在當時這樣做肯定不行,會給家人帶來麻煩的。這種強迫女子出嫁的初衷,雖然可能首先是出于增加社會人口的考慮,但在客觀上卻解決了不少光棍娶不起老婆的問題。
在中國古代,男女結婚大多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就是給男女牽紅線的介紹人,《說文》稱,“媒,謀也,謀合二姓者也。”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崔鶯鶯和張生在普救寺里的偶然相遇,一見鐘情,私定終身,中間有一個紅娘,這紅娘就是媒人。
過去男女結婚,沒有媒人是不成的,即便真是私下定情,也得請個形式上的媒人來說親,叫“采媒”。早在先秦時期就是這樣,如《詩經·南山》的《氓》中有一句:“匪我愆期,子無良媒”,說明了當時非媒人不可嫁的現實。
后來不少朝代從法律上規定,結婚必有媒人,如果沒有則違反當時的“婚姻法”。如《唐律·名例》疏:“嫁娶有媒”;《戶婚》疏:“為婚之法,必有行媒”。到元代,這方面規定更詳細了,《元典章·戶部·禮婚》:“媒妁由地方長老,保送信實婦人,充官為籍。”意思是,媒人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得由地方威信高的老人推薦,選誠實守信的已婚婦女報給官方,登記注冊,統一管理。
官媒在先秦時代就存在,一直到清代都設有“官媒”。當時有大量“剩男”被發配到新疆,為了邊疆的穩定,后繼有人,曾設了不少官媒,方便給大量的光棍男找老婆。一些農民起義軍的妻女、災區逃荒女子,往往被官媒指定給某一“剩男”,讓他們一起生活,繁衍后代。
由于男性的比例遠遠大于女性,所以那些單身漢們會很著急,把家里的好東西都送到官媒手里,托官媒為自己找個好妻子,有的官媒甚至會主動找他們要紅包。為了給自己多增加收入,官媒會在晚上去巷子巡邏,看到私自約會的人就趕走。
小結:古代男人的地位確實比女人高,許多女人成了男人的附屬品,甚至是政治的犧牲品,早點把老婆娶回來,男人才能更好的打天下。
相關文章:
女方家長新婚賀語 女方家長發言稿
個性婚紗照 創意情侶照精選
婚禮進行時 最感人的婚禮誓詞
古代結婚習俗 三書六禮的圖片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42-4957-0.html古代女子結婚年齡是多少歲?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苗族的婚嫁習俗 苗族婚俗介紹
下一篇: 大連婚紗攝影 海邊婚紗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