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主題
陶公曾言: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體現了古人對山水鄉野的向往之情。
11月20日下午,由西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西旅會客廳》欄目成功舉辦“逐夢入鄉野行旅山水間—書寫農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新篇章”主題訪談活動。活動邀約西安旅游生態實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何超,西旅創意(西安)城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尚雪云,青年戰略學者、文旅產業策劃專家、醍醐策投創始人、中關村產經研究院副院長高偉,與文化學者、華商網文化顧問李朵共話研討。
雖身處鬧市,卻能在西旅會客廳覓得一份安寧。在此詩意暢想,行旅鄉野,一同跟隨幾位嘉賓的分享,將思緒紛飛在山野之間,共話農旅融合與產業生態價值的打造與建設,用深度訪談架構企業責任與社會價值,在“逐夢”與“行旅”之間融入詩意元素,讓美學浸潤鄉村,產業激蕩市場。
“我們在斟酌這期主題的時候,其實當我們在講到生態如何在農旅市場上產生它真正的巨大價值,這也是我們今天西旅會客廳的探討主題。”主持人李朵在活動開始之際如是說道,并從鄉村記憶拉開本次訪談的序幕。圍繞“農旅在架構時如何以矩陣的方式來建設?一個農旅項目該如何定它的主題和定位?生態農產品的發展如何在農旅融合的道路上綻放色彩?何為農、文、旅的真正融合?……”等問題展開了探討。
李朵
在地性和時代性 是農旅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底層邏輯架構
在李朵看來,農旅融合發展現狀,即深耕“農文旅融合”,繪就“文旅+”新畫卷,圍繞“旅游景區+特色小鎮+精品民宿+優質伴手禮”,推動文化、農業、旅游產業深度融合,促進旅游產業集群發展。
他表示:“在地性和時代性是農旅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底層邏輯架構”,鄉村是傳統文化的現代載體,鄉村不僅承載著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沃土。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文旅深度融合可有效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落實。用文化元素扮靚鄉村旅游景點,用文化作品推介旅游產品,用旅游產品凝集文化精品。推動旅游業實現跨越發展,其優勢不僅在于優美的自然風光,還在于意蘊深厚的人文歷史,更在于人文優勢與旅游資源的緊密結合,以提升鄉村旅游的獨特魅力和韻味。
李朵主持本場活動
針對陜西省如何利用好當下所擁有的資源去運轉農文旅融合的這一話題,李朵指出,陜西省應該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深厚的農耕歷史文化底蘊,大力發展農產品產業研發,逐步探索出以農文旅商融合發展為特色的發展新路徑。
高偉
農旅融合 是從文旅到農旅的轉化 在轉化道路上不僅是在趕路 也是在感受路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高偉在農旅融合的市場化方面分享環節首先引用了南懷瑾老師的一句話,點明了人或社會發展的一個終極路徑。他表示:行走在鄉村里的時候,這兩年我們提出來要做農旅融合,實際上從一開始是文旅融合,到后來發展成農文旅融合。實際上農文旅融合準確來講應該只是一個代表性的概念,因為其中還包含了農文旅和商業的融合,農文旅和體育的融合等等。
“如今我們能夠提出來農文旅融合這個概念,說明從國家到社會到民間我們已經關注到了這個體系里面。比如說我們站在社會發展的路徑上的時候,能夠看到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鄉村旅游成為各地彰顯文化特色的亮麗名片,也激活了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回望我們陜西做的非常好的兩個農文旅融合項目,一個是袁家村,一個是商洛柞水的朱家灣。這都是我們在研究農文旅融合時一個非常好的范本,因為無論從產業邏輯還是經濟邏輯上來講,都是能夠講通的。”高偉提出兩個心中農文旅融合成功的范本,與在場的嘉賓主持人展開討論。
談及何為農、文、旅的真正融合,他表示:“真正的融合是需要科學性的,這些元素各自的比例是多少?就比如說從產業從經濟層面去看的時候,我們能夠看到有些地方的農元素比例太小,那就無異于是在農村做了個旅游景區。只有把農文旅的比重協調好,才能確保農文旅發展的道路不變色。”
高偉在農旅融合的市場化方面展開討論
何超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和關鍵,西旅生態在產業產品的規劃落地上需更好做融合
作為上市旅游國有企業,西旅股份在鄉村振興方面展現了企業的擔當與責任。旗下西旅生態則擔當著生態振興的重要使命。談及西旅生態的產品規劃和未來布局,何超表示,西旅生態搭建原產地供應鏈體系,通過打通優質農產品原產地集采、渠道銷售、供應鏈管理3個關鍵環節,逐步開發了糧油、華茂雞、蔬菜、鮮果、茶葉五大類主營品牌,以戰略合作+上下游購銷+產業布局+新產品研發等運營模式,實現從田間地頭到市民餐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區縣政府達成鄉村振興農業產業戰略合作,積極促進“三農”發展,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下一步要從建立自動化集采配送基地、建設原產地示范園等產業振興方面進行一個更大的規劃,從農產品拓展基地研學、農旅產品研發等方面,著力打造西旅在農文旅板塊的金字招牌。
何超對西旅生態的產業產品布局發表觀點
“傳統鄉土所留下的建筑形態、形成的社會風尚、蘊含的人文精神在鄉村旅游中得以延續,借助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民房變客房,農事變體驗、農園變景園、農產品變旅游紀念品;通過挖掘鄉村田園風光、古建筑文化、地方風俗、特色美食,鄉村文化以旅游為載體重換勃勃生機。文化同根同源,可以增強區域合作的凝聚力,文化培根鑄魂,可以找到共同發展的向心力,文化賦能助推,可以放大區域協調的競爭力。把文化融入村味、村品、村藝、村趣之中,創意點燃鄉村,游客既可以感受到田園風光,又可以體味未曾遠去的鄉愁,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鄉村既成為城里人詩意的棲息地,又成為農民致富的聚寶盆。”何超在生態產品戰略布局之外,也對西旅在未來發展鄉村旅游方面的設計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及看法。
何超表示,農旅融合,最終是需要呈現出一排排富有當地特色的歷史性建筑,一幕幕傳統鄉村社會的生活場景,一聲聲往來游客的南腔北調,才能合成一曲動人的文化旅游交響曲。
尚雪云
西旅城鄉在做產品的時候 首先要考慮的是產業的結構 從農旅產品的多角度發散思維
在分享論壇環節,由西旅城鄉研發出的輕享蕎麥脆成為討論的熱點所在,在當下提倡“輕飲食”的時代,西旅城鄉把握住了時代所需,同時在農旅融合城鄉發展上別出心裁,蕎麥脆的原料來自藍田蕎麥嶺,其地域所具備的發展性大有可為。尚雪云介紹到藍田蕎麥嶺·和美鄉村示范區作為西旅城鄉的鄉村振興實踐項目,踐行了“以審美的態度開拓農村發展新空間,以科學的態度創新農業經營新業態,以實用的態度創意農民致富新機制”的理念,首開了蕎麥嶺服務中心、藍·美術館、蕎酒、蕎咖、蕎宴5個創意產業引擎項目,蕎麥花海大的景觀產品得到游客一致好評,并入選2023全國鄉村旅游精品路線,項目在壯大村集體收益、村民增收、新型服務業簇生、創新創業主題聚集鄉村實踐上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僅讓鄉村人看到蕎麥嶺更多的可能性,也讓城里人去了解到在西安城區不遠處有蕎麥嶺這樣一個地方,真正把蕎麥嶺的品牌做大做強。
尚雪云表示: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國家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二十字方針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西旅城鄉積極國家政策導向。以藍田蕎麥嶺為樣本,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建設實踐中。藍田蕎麥嶺在今年西安市民的心中成為了一個農旅的熱點,作為一個爆款的農旅產品,我們能看到其“吃住行游購旅”六大元素的完美融合。企業在做鄉村振興的時候,首先就要考慮產業的結構,再從農旅產品的多角度進行思維發散。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興起成為一種重要的方式和引擎,“文旅+鄉村”要用創新的方式發展,從鄉村活態化、鄉村體驗化、鄉村科技化、鄉村藝術化、鄉村文創化、鄉村節慶化等方面提升鄉村旅游的品質及影響力。
尚雪云對西旅城鄉規劃鄉村旅游發表講解
臺下觀眾反應熱烈
活動結尾,李朵邀請三位嘉賓一同暢想農旅融合的未來發展愿景。三位嘉賓共同表示:鄉村旅游未來的發展趨勢,要強化融合發展理念,農民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實現物質富裕,精神富足。要做特“文化旅游+戶外運動”,做深“文化旅游+康養”,做好“文化旅游+互聯網”,按照全地域覆蓋、全要素整合、全領域互動、全社會參與的原則,推動文旅景觀全域提升、服務供給全域配套、相關產業全域聯動、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全力打造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升級版。
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暢想著腦海里美麗的田園風光,我們談論的是關乎農旅融合與產業生態價值的打造與建設。在西旅會客廳里歡聲笑語,快樂與幸福并未走遠,一直伴隨我們。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2-6445-0.html西旅會客廳|逐夢入鄉野 行旅山水間 一同書寫農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新篇章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