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在西安市高陵區“我們的農場”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來自西安高新第二小學的30余個親子家庭參加推獨輪車比賽。
本報記者 劉芊羽文/圖
田間地頭體驗農耕樂趣,同游書海感受親情流動,戲劇世界享受藝術熏陶……在陜西,不少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通過參與親子活動,開眼界、長見識,不負大好春光,共享文化盛宴。
走進田野,體驗農耕文化
“各就各位,預備,開始!”4月13日,隨著陣陣加油聲和歡笑聲,來自西安高新第二小學的30余個親子家庭正在參與西安市高陵區“我們的農場”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舉辦的親子田野運動活動。在模擬插秧比賽中,小朋友像歡快的小鳥,拉著家長的手沿賽道飛奔,隨后在“秧田”里插“秧苗”,感受運動與鄉村之美。
“這次親子田野運動活動,我們把農事勞動變成體育運動項目,集農耕、趣味、健身于一體,讓平日忙碌的家長和懵懂的孩子,通過插秧、收秧、推獨輪車等比賽,融洽親子關系,也讓孩子在玩樂中了解農耕文化、培養集體意識。”該基地負責人馬防表示。
隨后,在該基地工作人員帶領下,這些孩子學習了農具、農機相關知識,還化身農夫,種植棉花苗。家長也在陪伴中放松了身心。
“種地很累。我明白了農民伯伯耕作的艱辛,以后會更加珍惜每一粒糧食。”7歲的趙歌陽通過體驗,深刻懂得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這次活動讓家長與孩子增進了情感,加深了理解。趙歌陽的母親李國麗說:“在插秧比賽中,和女兒手拉手奔跑時,女兒讓我跑慢一點。這讓我意識到,以后要在生活和學習上考慮孩子的節奏,才能和她一起‘跑’得更遠。”
翻開書本,遨游知識海洋
春日里,很多父母選擇與孩子共讀幾本好書,享受親子閱讀的溫馨與美好。
“春天來之前,草是棕色的,如果你愿意等,春天會把它變綠……”4月19日,在陽光、花香與鳥鳴的陪伴下,西安市民劉宇欣摟著3歲的兒子,在長安公園一起讀繪本《春天來了》。
“看看,咱們周圍的草變綠了嗎?”“綠了。”在親子閱讀中,劉宇欣一邊聲情并茂地朗讀,一邊引導兒子觀察周圍環境,讓他直觀感受季節變化,享受春日的愜意。
劉宇欣告訴記者,親子閱讀不僅是知識的傳遞,還是情感的交融,讓孩子在溫馨的氛圍中愛上閱讀,培養孩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當日,午后的陽光照進陜西省圖書館高新館區。6歲的李婉青和父母穿梭在書架間,尋找著心儀的讀物。“我今天要借5本書回去讀。”李婉青告訴記者,這個圖書館離家近,書也多,全家人都很喜歡在這里借書。
在陜西,很多書店、圖書館不只有書,還設有兒童互動區或多媒體學習區。在家長的陪伴下,孩子可以體驗電子閱讀、參與互動故事講述等,讓親子閱讀成為情感交融的歡樂時光,也為孩子埋下熱愛閱讀的種子。
踏入劇場,感受藝術魅力
“大自然的語言無所不在,只要你用心傾聽,就能與之共鳴……”4月19日下午,由陜西兒童藝術劇院創作的史前文博創意兒童劇《尋找人面魚》,在陜圖絲路藝術劇場開演,吸引了近700名孩子和家長前來“打卡”。
這部兒童劇是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陜西省財政廳2024年度藝術創作資助項目,以“喚醒與回歸”為核心主題,講述女孩小雨意外穿越時空,探尋半坡遺址人面魚紋盆神秘符號的奇幻之旅。
在觀劇過程中,父母與孩子一起欣賞、互動;走出劇場后,孩子與家長交流,分享感受。“兒童劇很有教育意義,也不枯燥。今天我們幾個家長帶著孩子來看兒童劇,都感覺很不錯。”已有兩個孩子的李語認為,兒童劇是兒童與成人共享的藝術,在絢麗的舞臺光影下、動聽的音樂旋律中,通過觀看精彩的劇情,孩子與家長可以共同成長,創造出一段段美好的回憶。
在春日親子活動中,家庭如何更好地享受文化盛宴、培育融洽的親子關系?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曉勇表示,“以孩子為中心”是關鍵。家長可依據孩子的年齡與興趣,選擇適配的親子活動,助力孩子拓寬視野,感受文化魅力。活動期間,家長要積極引導孩子參與,用輕松互動替代枯燥說教,認真聆聽孩子的想法。家長和孩子通過合作完成任務,增進彼此的默契。活動結束后,家長還可以與孩子及時回顧內容、分享感受。如此,在一次次的文化活動體驗中,家長與孩子通過相互陪伴,共同成長,攜手書寫親子關系的美好篇章。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2-32749-0.html不負春光,和孩子共享文化盛宴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公益服務點亮綠色生活
下一篇: “繡花功”織就幸福網